前言 1
第一讲 孔子与“文化中国”——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
一、孔子的三大贡献 2
二、孔子的历史地位 14
三、孔子的永恒意义 20
第二讲“三代之英”与“明王之政”——孔子思想学说的文化背景 23
一、孔子儒家的政治理想 24
二、史前文明与夏商文化 27
三、周代礼乐文化的勃兴 32
第三讲 礼坏乐崩的春秋“乱世”——孔子思想学说的现实舞台 38
一、“天子失官”与学在民间 38
二、“天下无道”与“礼坏乐崩” 43
三、“无道桓文”与“羞称五伯” 45
第四讲 即凡而圣的“伟大导师”——孔子的人生经历与理想追求 48
一、孔子的“好学”与“博学” 49
二、孔子“周游”及其政治追求 52
三、“君子”品格与“圣人”境界 57
第五讲 孔子思想与诸子学说——孔子逝世后其影响的继续扩大 60
一、孔子庙堂:“诸生以时习礼” 60
二、孔子弟子“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 63
三、孔子思想与“百家之学” 68
第六讲 孔子遗说的辑集与整理——孔子思想文献概略 71
一、孔子遗说的材料来源 71
二、孔子遗说的汇集整理 75
三、孔子遗说的可靠性分析 81
第七讲 天人合一与时偕行——孔子所推崇的“至德” 85
一、效法天道与天人和谐 86
二、“天人之分”与“穷达以时” 93
三、“中庸”的尴尬与神奇 98
第八讲 尽己修己,推己及人——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103
一、“爱有差等”与忠恕之道 103
二、“言忠信”行笃敬” 106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9
第九讲 人文教化与礼乐人生——中华礼仪之邦的礼乐传统 114
一、礼俗、礼仪与礼义 115
二、“成人”与“成圣” 121
三、从美善追求到艺术精神 125
第十讲 尊重宽容,和而不同——和谐世界建设的文化支撑 129
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131
二、“礼之用,和为贵” 133
三、友善、和谐与对话 138
第十一讲 孔子学说的“务治”特质——汉代以来儒术“独尊”的内在原因 143
一、德刑关系与义利之辨 143
二、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150
三、从“布衣平民”到“万世师表” 160
第十二讲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孔子思想与士大夫情怀 163
一、“三不朽”的人生价值取向 163
二、经学流衍与文化传承 172
三、做人的境界、做事的态度 180
第十三讲“三教”之争与“三教”融合——孔子思想与道、佛思想的关系 183
一、儒、佛、道“三教”之别及其斗争 184
二、“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 187
三、从“人”释、老与“出”释、老 189
第十四讲 孔庙祭祀及其社会功用——以孔庙奉祀人物为中心的考察 193
一、孔庙与孔庙祭祀 193
二、文庙从祀制度 197
三、文化传承与精神信仰 201
第十五讲 孔子思想与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碰撞中孔子学说的历史命运 204
一、“西人器数之学”与“周孔之道” 204
二、甲午战败给国人的巨大震动 208
三、“打倒孔家店”与孔子的“边缘化” 210
结语 217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