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9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2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2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6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3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6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0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40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6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50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57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6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67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73
第一节 矛盾及其属性 73
第二节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77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0
第四节 矛盾问题的精髓 86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91
第一节 质、量、度 91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95
第三节 量变质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01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4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04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0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14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16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17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21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24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28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31
第九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135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1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41
第三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44
第十章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51
第一节 从实践到认识 151
第二节 从认识到实践 156
第三节 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160
第十一章 真理 167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67
第二节 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170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 177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185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185
第二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91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194
第四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99
第十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4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04
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16
第十四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23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3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31
第十五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38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38
第二节 国家 245
第三节 社会革命 251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54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57
第一节 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257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60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264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72
第十七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77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77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84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 291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