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绪论:语言、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概述 2
第1章 语言概述 2
1.1 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2
1.2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4
1.3 世界各种语言 7
1.4 中国的语言 8
1.5 各种语言观 9
第2章 语言学概述 10
2.1 语言研究简史 11
2.2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12
2.3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13
2.4 韩礼德的语言理论 14
2.5 多角度语言研究 14
2.6 语言学发展前景 16
第3章 应用语言学概述 17
3.1 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方法 17
3.2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7
3.3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19
第二部分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语言习得、学习与教育 22
第4章 儿童语言习得 22
4.1 第一语言的习得 22
4.2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 24
4.3 语言胎教 26
4.4 早期语言培育 27
4.5 幼儿外语教育 29
第5章 第二语言习得 30
5.1 第二语言习得概述 30
5.2 语言迁移 31
5.3 目的语的输入 33
5.4 中介语理论 34
5.5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 36
5.6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 36
第6章 语言能力培养 37
6.1 语言听力理解 37
6.2 口语能力培养 38
6.3 阅读能力培养 39
6.4 写作能力培养 43
6.5 语言学习理论 45
6.6 语言学习策略 48
第7章 语言教学研究 50
7.1 语言教学概述 50
7.2 语言教学新方法 51
7.3 中国语文教学 54
7.4 外语教学研究 55
7.5 英语教学研究 64
7.6 对外汉语教学 70
7.7 语言教育与通识教育 71
第8章 语言教师发展 73
8.1 教师专业发展 73
8.2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74
8.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74
第9章 语言教材开发 75
9.1 中小学语文教材 75
9.2 中小学英语教材 76
9.3 大学英语教材 76
9.4 对外汉语教材 77
第10章 语言测试研究 78
10.1 语言测试概述 78
10.2 普通话水平测试 79
10.3 学习能力测试 79
10.4 英语口语测试 80
10.5 英语专业考试 80
10.6 测试的反拨作用 81
第三部分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语言应用的广阔研究领域 84
第11章 语言规划与政策 84
11.1 语言规划 84
11.2 语言政策 86
11.3 推广普通话 88
11.4 治理不规范用字 89
11.5 非通用语教育规划 89
11.6 濒危语言研究 90
第12章 词典研究与编纂 91
12.1 词典概述 91
12.2 词典学研究 92
12.3 词典编纂 95
12.4 词典编排方式 97
12.5 外语学习型词典 99
第13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 101
13.1 翻译与翻译学 101
13.2 西方翻译简史 104
13.3 中国翻译简史 105
13.4 翻译标准研究 106
13.5 翻译过程研究 108
13.6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108
13.7 奈达的翻译理论 110
13.8 西方其他翻译理论 111
13.9 中国的翻译理论 113
13.10 科技文献翻译 115
13.11 影视字幕翻译 115
13.12 口译研究 117
13.13 机器翻译研究 122
第14章 实用口语研究 126
14.1 日常谈话 126
14.2 演讲 128
14.3 辩论 129
14.4 口试面试 130
14.5 课堂教学 131
14.6 新闻采访 132
14.7 导游讲解 133
14.8 陈列讲解 135
14.9 会议发言 136
14.10 心理辅导 136
14.11 服务用语 137
14.12 礼貌用语 138
第15章 文学语言研究 140
15.1 文学语言概述 140
15.2 戏剧语言 141
15.3 诗歌语言 143
15.4 小说语言 144
15.5 散文语言 144
第16章 媒体语言研究 145
16.1 报刊语言 146
16.2 新闻语言 146
16.3 广播电视语言 148
16.4 播音语言 149
16.5 影视语言 151
16.6 广告语言 152
16.7 网络语言 153
第17章 语言变体研究 155
17.1 方言 155
17.2 文言文 163
17.3 通用语 163
17.4 混合语 165
第18章 语言符号研究 166
18.1 符号与符号学概述 166
18.2 语言声音符号:语音 166
18.3 语言构件符号:词汇 169
18.4 语言符号使用规则:语法 169
18.5 语言普通书面符号:文字 171
18.6 文字辅助符号:标点符号 180
18.7 语音书面记录符号:音标 182
18.8 语言快速书面符号:速记 186
18.9 语言加密书面符号:密码 188
18.10 语言传统传输符号:电码 190
18.11 语言近距离视觉符号:手语 190
18.12 语言远距离视觉符号:旗语 191
18.13 语言触觉符号:盲文 192
18.14 语言辅助符号:副语言 193
18.15 语言符号的使用环境:语境 194
18.16 语言符号的意义:语义 195
18.17 对语言符号的直觉:语感 197
第19章 专有名词研究 198
19.1 专名概述 198
19.2 术语研究 199
19.3 地名研究 200
19.4 人名研究 202
19.5 称谓研究 205
第20章 国际共同语研究 207
20.1 国际辅助语概述 207
20.2 国际辅助语的特征 209
20.3 世界语 210
第四部分 应用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语言应用的交叉学科 214
第21章 语言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214
21.1 社会语言学 214
21.2 文化语言学 224
21.3 人类语言学 226
21.4 民族语言学 227
21.5 民俗语言学 228
21.6 性别语言学 230
21.7 地理语言学 231
21.8 法律语言学 231
21.9 商务语言学 233
21.10 政治语言学 234
21.11 宗教语言学 236
21.12 外交语言学 237
21.13 国际传播语言学 238
21.14 外语教育语言学 238
第22章 语言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 239
22.1 心理语言学 239
22.2 神经语言学 243
22.3 生物语言学 244
22.4 病理语言学 245
22.5 认知语言学 246
22.6 信息语言学 247
22.7 科技语言学 247
22.8 数理语言学 249
22.9 计算语言学 250
22.10 统计语言学 251
22.11 代数语言学 252
22.12 工程语言学 252
22.13 情报语言学 253
22.14 宇宙语言学 254
第23章 语言宏观视角的交叉学科 255
23.1 语言生态学 255
23.2 语言伦理学 256
23.3 语言哲学 257
第24章 语言微观视角的交叉学科 258
24.1 话语语言学 258
24.2 对比语言学 260
24.3 比较语言学 261
24.4 演化语言学 261
24.5 模糊语言学 262
24.6 系统功能语言学 262
24.7 语料库语言学 263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