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案概述 1
第一节 中医医案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1
一、医案的概念 1
二、医案的意义和作用 2
(一)医案蕴藏着中医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2
(二)医案集中记载了活生生的、救死扶伤的临床事实 3
(三)医案综合体现了中医各学科的知识结晶 4
(四)医案充分反映了名医辨证论治和知常达变的心法 5
(五)医案是成功经验和反面教训的最好教材 8
(六)医案是中医科研工作的重要临床资料 10
(七)医案撰写是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和要求 13
(八)医案是中医教学及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14
(九)医案学习是掌握中医窍门而登堂入室的钥匙 14
(十)医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素质的催化剂 15
第二节 中医五官科医案概况 17
一、先秦两汉时期五官科医案概况 17
二、魏晋隋唐时期五官科医案概况 20
三、宋金元时期五官科医案概况 21
四、明清时期五官科医案概况 23
五、近现代五官科医案概况 26
第三节 中医医案的常见体例类型研究 26
一、全面记述疾病治疗过程,较少议论者 27
二、详细记述辨证论治经过,夹叙夹议者 28
三、先述病证名称,后载证治经过和辨证论治心法者 29
四、先述症状,后载证治经过和辨证论治心法者 30
五、先载脉象,后载证治经过和辨证论治心法者 31
六、先述病因,后载证治经过和辨证论治心法者 31
七、先指出病机,后载证治经过和辨证论治心法者 32
八、先强调体质,后载证治经过和辨证论治心法者 33
九、突出辨治要点,旨在启人心思者 34
十、重阐医理,以案阐理者 36
十一、形象比喻,深入浅出者 37
十二、寥寥数语,突现主旨者 37
十三、诗词骈文,皆成医案者 38
十四、突出中医,衷中参西者 39
第四节 怎样学习、运用先哲医案 41
一、阅读和理解医案的窍门 41
(一)注意分析医案的体例特点 41
(二)注意悟出医家的学术思想 42
(三)注意发现医家的诊察技巧 43
(四)注意研究医家的识证要点 44
(五)注意观察复诊转方之变化 45
(六)认真分析辨治失误的原因 45
(七)注重总结处方用药的独特经验 46
(八)注意掌握药物剂型及剂量用法 47
(九)注意体会医案评注提示 48
二、运用和研究医案的方法 49
(一)借鉴验证的方法 49
(二)分类比较的方法 50
(三)统计分析的方法 50
(四)信息系统的方法 51
第二章 眼科医案 53
一、眼睑病 53
(一)张皆春医案 53
(二)张磊医案 54
二、针眼 54
(一)鲍道平医案 54
(二)李纪源医案 55
(三)于群辰医案 56
三、风弦赤烂 57
(一)姚和清医案 57
(二)韦玉英医案 58
(三)庞赞襄医案 60
四、眼丹 60
(一)李用梓医案 60
(二)张汝伟医案 61
五、椒疮 62
(一)鲍道平医案 62
(二)张皆春医案 63
(三)陆观虎医案 64
六、胞生痰核 65
(一)高锦庭医案 65
(二)王孟英医案 65
七、风热赤眼 66
(一)胡慎柔医案 66
(二)王孟英医案 66
(三)何拯华医案 67
八、白睛溢血 67
(一)鲍道平医案 67
(二)姚和清医案 68
(三)王仲奇医案 69
九、白膜侵睛 70
王堉医案 70
十、胬肉攀睛 71
(一)鲍道平医案 71
(二)陆南山医案 72
十一、目涩症 73
张锡纯医案 73
十二、凝脂翳 75
(一)李东垣医案 75
(二)鲍道平医案 75
(三)陆南山医案 76
十三、赤膜下垂 77
(一)胡慎柔医案 77
(二)徐守愚医案 77
十四、圆翳外障 78
(一)张锡纯医案 78
(二)温载之医案 79
(三)王三尊医案 80
十五、青风内障 80
(一)姚芳蔚医案 80
(二)陆南山医案 81
(三)袁焯医案 83
十六、上胞下垂 83
(一)刘弼臣医案 83
(二)韦玉英医案 84
(三)姚和清医案 85
十七、视物不清 85
(一)李东垣医案 85
(二)朱丹溪医案 86
(三)余听鸿医案 87
十八、目盲 87
(一)朱丹溪医案 87
(二)李铎医案 88
十九、近视 88
(一)刘弼臣医案 88
(二)朱开荣医案 89
(三)张皆春医案 90
二十、夜盲 90
(一)王三尊医案 90
(二)杨毓斌医案 91
二十一、迎风流泪病 92
(一)庞赞襄医案 92
(二)鲍道平医案 92
二十二、聚星障 93
(一)刘弼臣医案 93
(二)鲍道平医案 94
(三)韦文贵医案 95
二十三、黑睛生翳 96
姚和清医案 96
二十四、圆翳内障 97
(一)张皆春医案 97
(二)朱开荣医案 98
(三)陆南山医案 99
二十五、云雾移睛 100
(一)韦玉英医案 100
(二)鲍道平医案 101
二十六、视直如曲 102
(一)鲍道平医案 102
(二)刘孝书医案 103
二十七、视瞻有色 105
蒋伯龄医案 105
二十八、视瞻昏渺 106
(一)韦文贵医案 106
(二)庞赞襄医案 108
(三)刘弼臣医案 109
二十九、高风内障 109
(一)庞赞襄医案 109
(二)韦玉英医案 110
三十、暴盲 112
(一)韦玉英医案 112
(二)姚和清医案 114
(三)鲍道平医案 115
三十一、目偏视 116
(一)庞赞襄医案 116
(二)陈达夫医案 117
(三)黄永源医案 118
三十二、目衄 120
(一)沈仲理医案 120
(二)张梅芳医案 122
三十三、天行赤眼 123
(一)韦文贵医案 123
(二)单柏图医案 125
(三)黄永源医案 125
第三章 耳病医案 128
一、脓耳 128
(一)薛立斋医案 128
(二)贺军安医案 129
(三)蔡福养医案 130
二、耳鸣 131
(一)蔡福养医案 131
(二)孙兆医案 132
三、耳疮 133
(一)干祖望医案 133
(二)张赞臣医案 134
(三)蔡福养医案 135
(四)陈在山医案 136
四、耳痈 137
(一)孔伯华医案 137
(二)高锦庭医案 138
五、耳后痰毒 138
(一)方耕霞医案 138
(二)周镇医案 139
六、耳痛 140
(一)陆观虎医案 140
(二)林佩琴医案 141
(三)李铎医案 141
七、耳聋 142
(一)赵绍琴医案 142
(二)叶天士医案 143
八、耳痔 144
丁甘仁医案 144
九、耳瘘 144
(一)蔡福养医案 144
(二)黄永源医案 145
十、耳郭痰包 147
桑树贤医案 147
十一、耳疖 147
(一)蔡福养医案 147
(二)王本立医案 149
(三)谢兆丰医案 149
十二、耳眩晕 150
(一)干祖望医案 150
(二)谭敬书医案 151
(三)蒲辅周医案 153
(四)赵绍琴医案 154
(五)范中林医案 155
十三、耵耳 156
王静安医案 156
第四章 鼻病医案 158
一、鼻疖 158
(一)赵炳南医案 158
(二)张赞臣医案 159
(三)李素勤医案 160
二、鼻窒 160
(一)王德鉴医案 160
(二)吴少怀医案 161
(三)干祖望医案 163
(四)蔡福养医案 163
三、鼻鼽 164
(一)焦树德医案 164
(二)田从豁医案 165
(三)蔡福养医案 167
四、鼻痔 168
(一)蔡福养医案 168
(二)干祖望医案 169
五、鼻渊 170
(一)许履和医案 170
(二)吴少怀医案 170
(三)张赞臣医案 171
(四)孙桂芝医案 172
六、鼻窍异物 174
杜钟骏医案 174
七、鼻衄 175
(一)程文囿医案 175
(二)陆鸿滨医案 176
(三)苗晋医案 178
(四)周仲瑛医案 178
八、颃颡岩 180
(一)周仲瑛医案 180
(二)沈仲理医案 182
九、鼻藁 185
(一)谭敬书医案 185
(二)干祖望医案 187
(三)程康明医案 187
十、鼻齄 188
(一)赵炳南医案 188
(二)蔡普谋医案 189
(三)谭敬书医案 190
第五章 咽喉病医案 191
一、乳蛾 191
(一)刘弼臣医案 191
(二)何任医案 192
(三)张伯臾医案 192
(四)干祖望医案 194
二、喉痹 195
(一)施今墨医案 195
(二)刘渡舟医案 196
(三)干祖望医案 197
(四)耿鉴庭医案 198
三、喉痛 199
(一)张聿青医案 199
(二)李铎医案 200
四、喉痈 200
(一)张子和医案 200
(二)干祖望医案 201
(三)谭敬书医案 202
(四)王圣云医案 204
五、失音 204
(一)吴鞠通医案 204
(二)魏长春医案 205
(三)孙少培医案 207
(四)陈伯勤医案 208
(五)张泽生医案 208
六、喉癣 209
王仲奇医案 209
七、喉风 210
(一)余听鸿医案 210
(二)孙少培医案 211
(三)燕庆祥医案 212
八、喉疳 213
(一)贺季衡医案 213
(二)中神琴溪医案 214
九、梅核气 215
(一)蔡福养医案 215
(二)殷孝吟医案 216
(三)路志正医案 216
十、烂喉丹痧 218
(一)王孟英医案 218
(二)张聿青医案 218
(三)范文甫医案 219
(四)姜德清医案 220
十一、白喉 221
(一)刘弼臣医案 221
(二)王静安医案 222
(三)萧琢如医案 223
十二、喉喑 224
(一)朱丹溪医案 224
(二)蔡福养医案 224
(三)赵绍琴医案 225
(四)黄永源医案 226
十三、音哑 227
(一)沈仲理医案 227
(二)郑昌雄医案 228
(三)干祖望医案 229
(四)张磊医案 229
十四、声带结节 230
(一)蔡福养医案 230
(二)华良才医案 230
(三)宣伟军医案 231
十五、会厌肿块 232
蔡福养医案 232
第六章 口腔病医案 234
一、口疮 234
(一)陆德铭医案 234
(二)周仲瑛医案 235
(三)王德玉医案 237
二、口糜 238
(一)张磊医案 238
(二)翟竹亭医案 239
三、唇风 240
(一)刘弼臣医案 240
(二)蔡福养医案 240
四、唇疳 241
陆观虎医案 241
五、唇疔 242
(一)刘弼臣医案 242
(二)王孟英医案 242
六、舌痈 243
(一)林佩琴医案 243
(二)丁泽周医案 243
七、舌衄 244
余听鸿医案 244
八、舌癌 244
黄永源医案 244
九、牙痛 246
(一)易大艮医案 246
(二)刘弼臣医案 247
(三)张子和医案 248
(四)田从豁医案 248
十、牙痈 249
(一)沈仲理医案 249
(二)林珮琴医案 250
(三)费承祖医案 250
十一、牙宣 251
(一)刘弼臣医案 251
(二)李炳医案 251
十二、牙疳 252
(一)黄永源医案 252
(二)马文植医案 254
十三、牙槽风 254
(一)余听鸿医案 254
(二)贺季衡医案 255
十四、牙癌 256
(一)高锦庭医案 256
(二)马文植医案 256
十五、齿衄 258
(一)沈仲理医案 258
(二)王孟英医案 260
(三)程文囿医案 260
(四)叶熙春医案 261
(五)王静安医案 262
附录A 旧制药用容量、重量、衡量换算 263
附录B 古方中特殊剂量换算法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