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近代淮河流域的行政区划 1
二、学术史回顾 6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8
第一章 近代淮河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20
第一节 传统农业的近代改造 20
一、传统农业改造的提出 20
二、农业机构的建立 21
三、农事试验与农业推广 36
四、农田水利的兴修与技术改进 53
五、改革的效应 55
第二节 近代农业生产组织的出现 56
一、农会的建立 57
二、农业合作与农业金融 60
三、垦殖公司的出现 75
四、运行与绩效 80
第三节 近代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关系 91
一、土地关系 91
二、农民负担 106
三、整顿田赋附加 107
四、根据地的土地改革 110
第二章 近代淮河流域农产品商品化和农村市场 126
第一节 农产品商品化 126
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专业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126
二、粮食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153
三、畜牧、水产等副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 162
第二节 农村市场 169
一、农村市场内部结构的变迁 169
二、集市的发展 186
三、庙会市场的活跃 190
四、农村市场网络的形成 197
第三章 近代淮河流域的工业 215
第一节 手工业的嬗变与发展 215
一、工业发展的举措 215
二、手工业的缓慢发展 216
三、手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35
第二节 新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42
一、平民工厂与纺织业的发展 242
二、制烟业的演变与发展 249
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260
四、电力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66
第三节 煤炭工业的个案分析 273
一、矿业法规政策的演变 273
二、煤炭业的曲折发展 278
三、煤炭业的生产经营及成效 287
第四节 根据地的工业 299
一、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299
二、纺织业的发展 306
三、其他工业的发展 314
第四章 近代淮河流域的交通运输业 321
第一节 航运业的历史变迁 321
一、轮运业的兴起 321
二、木帆船业的发展 329
三、船舶修造业的新旧并存 334
四、航运法规及航运组织 338
第二节 近代公路体系的初步建立 342
一、公路机构的设立与公路建设 342
二、汽车运输业的缓慢成长 359
三、传统运输业的新发展 369
第三节 铁路的筹建 381
一、中央政府开发铁路的举措 381
二、铁路干支线的修建 383
三、淮域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筹建铁路的努力 390
四、铁路对社会经济的驱动 396
第四节 通讯方式的近代转型 406
一、近代邮政体系的构建 406
二、电讯事业的初兴 414
第五章 近代淮河流域的商业、城市和金融 435
第一节 商业的发展和进步 435
一、中央和淮域地方政府振兴商务的举措 435
二、传统商业的发展和新式商业的出现 440
三、商人组织的新变化 456
第二节 商路变迁与城市的兴衰 475
一、商路的变迁 475
二、传统水运商路城市的衰落 486
三、新商路自开商埠的兴起 494
四、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 505
第三节 金融业的缓慢发展 528
一、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529
二、典当业的衰颓和振兴 535
三、钱庄业的发展与改革 541
四、新式银行的创办与发展 548
第四节 根据地的商业 557
一、奖励和保护商业的基本政策 557
二、金融机构的建立与货币的发行 561
三、私营商业和公营商业的发展 567
第六章 近代导淮方略及其实践 576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导淮方略 576
一、黄河北徙与导淮呼声的出现 576
二、《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的提出 577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方略及其实践 577
一、导淮委员会的成立 578
二、《导淮工程计划》对导淮的初步规划 580
三、导淮工程的初步实施 586
四、导淮入海工程处的成立与入海水道的开挖 588
五、淮河复堤工程 592
第三节 多元利益格局下的导淮方略 596
一、国家与社会的矛盾 596
二、地方之间的冲突 599
三、近代以来治淮的经验教训 601
参考文献 606
后记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