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堠乡的故事 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文评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8036773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一个村落为切点,分析了明清时期乡村社会历史变迁的动力和机制,试图以“总体史”的形象,展示在地域历史发展脉络下粤东地区韩江上游一个乡村聚落从明中叶到清末约四百年间从“贼巢”到“邹鲁乡”的社会变迁与建构过程,以加深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重新思考客家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变迁的具体过程。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与学术史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学术史回顾 2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材料 14

一、研究方法 14

二、基本材料 16

第三节 白堠的地理区位与政区沿革 20

一、地理区位 20

二、政区沿革 25

第二章 传说与史实:以杨淮为中心 30

第一节 “铁炉坝”的传说与杨氏开基 32

一、“铁炉坝”开基的传说 33

二、故事的解读 36

第二节 “鬼子担银”的传说与杨氏的发家 49

一、“鬼子担银”的传说 49

二、故事的解读 53

第三节 杨淮的故事与地方社会转型 62

一、“杨李相?”:杨淮的传奇故事 64

二、历史事实:杨淮传说的解读 72

三、士绅集团的崛起与地方社会的转型 85

第三章 明清之际的动乱与乡村的应对:以杨士薰为中心 103

第一节 明末动乱与乡村军事化 105

一、组织乡兵 106

二、“义祠”:乡村形象的塑造 111

第二节 清初的社会动荡与乡村的策略 112

一、构筑土堡楼寨 113

二、联姻与地域政治关系 120

三、“木窖乡之难” 126

第三节 “三藩之乱”时期士绅的举措 129

一、参与平定“朱缵之乱” 129

二、仁义之乡的塑造 133

三、“无头公”的个案 136

第四节 动乱之后的乡村重建 141

一、科举的兴起 141

二、宗族组织的建设 144

三、重建乡村秩序 154

第四章 康雍年间的乡村建设:以杨之徐为中心 159

第一节 科举兴盛与教育制度化 161

一、康雍时期白堠的科举盛况 161

二、科举兴盛的社会环境 164

三、教育制度化与宗族的支持 172

四、“馆规”所见之读书人生活 178

五、科举生涯的另外一面 180

第二节 人口问题与宗族的制度化建构 182

一、人口问题:以杨氏为中心的分析 183

二、宗族的制度化建构 199

第三节 “五分均当”与差役制度地方化 240

一、差役制度沿革 241

二、“五分均当” 242

三、“编图出甲之令” 245

四、“五股轮差”的运作 250

第四节 墟市经济发展与传统生计变迁 254

一、墟市经济发展 255

二、传统生计变迁 260

第五节 变革传统与乡村习俗儒家化 266

一、妇女生活习俗的变革 266

二、传统习俗的儒家化解释 270

三、解读风水:社会生活的策略 286

第六节 民间信仰与仪式正统化 299

一、白堠的主要庙宇 300

二、神明的地方化与正统性 302

三、蔡仙人:塑造神明合法性的个案 311

四、民间仪式的正统化 318

第七节 聚落格局与乡村形象的塑造 327

一、聚落整体格局的变化 328

二、官厅式建筑与居住方式的改变 334

三、“堠乡十二景”:村落形象的塑造 336

第五章 乾隆年间地域中心地位的形成:以杨缵绪为中心 340

第一节 科举鼎盛与土域文化中心 342

一、“同堂七魁”所见科举之盛 342

二、地域文化中心的形成 355

第二节 人口繁盛与宗族制度的发展 365

一、“丁口益繁” 366

二、宗族制度的完善 371

第三节 市场发展与地域贸易中心 385

一、以白堠为中心的墟市网络 387

二、墟市管理制度 391

三、商品性农业发展与贸易繁荣:以烟业为中心 394

第四节 社区内部关系与地域行政中心 409

一、地域行政中心的形成 409

二、社区宗族关系的发展 415

三、灾荒救济 433

四、社区认同与社区形象塑造 435

第六章 结语 460

第一节 体现“总体史”研究的旨趣 460

第二节 反映国家制度在乡村社会的互动与变迁过程 464

第三节 村落变迁过程是以士绅为主的村民有意建构的过程 467

附录 473

附录一:大埔县百侯地名图 473

附录二:白堠杨氏历代祖尝统计 474

附录三:主要报告人 478

参考文献 481

一、正史、政书 481

二、地方志、文史资料 481

三、族谱、家礼本 483

四、文集、笔记 485

五、研究著述 487

后记 494

图1-1 乾隆年间潮州府地图(周硕勋《潮州府志·疆域全图》) 21

图1-2 康乾年间大埔县地图(乾隆九年《大埔县志》) 25

图1-3 嘉靖年间大埔县地图(嘉靖三十六年《大埔县志》) 25

图1-4 白堠全景(从西往东) 28

图1-5 白堠全景(从东往西) 29

图1-6 白堠堠南全景 29

图1-7 白堠村落示意图 29

图2-1 杨淮所建之大书斋 99

图3-1 保定楼大门 117

图3-2 保定楼对外射击孔 117

图3-3 保定楼内景 118

图3-4 保定楼后围外观 118

图4-1 杨氏大宗、小宗、上三房分派示意图 185

图4-2 杨氏下五房分派示意图 185

图4-3 杨氏大宗祠(20世纪30年代后百侯中心小学设于祠内) 202

图4-4 堠北肖氏鸳鸯祠 204

图4-5 堠北肖氏大宗祠椒远堂 204

图4-6 堠北肖氏小宗祠乐耕堂 205

图4-7 堠北鸳鸯祠前的太平福福场 307

图4-8 太平福福场贡品 307

图4-9 太平福主神五显大帝 308

图4-10 太平福上疏表 308

图4-11 堠南下洋宫 309

图4-12 下洋宫五显大帝 310

图4-13 蔡仙圳石刻 313

图4-14 蔡仙圳 313

图4-15 蔡仙人洞 316

图4-16 蔡仙人庙 317

图4-17 堠西唐葛公王宫 325

图4-18 堠西公王宫唐葛公王 326

图4-19 堠南小巷之一 328

图4-20 堠南小巷之二 329

图4-21 巷道防御石栅门之一 333

图4-22 巷道防御石栅门之二 334

图4-23 杨之徐所建之榖贻堂 335

图4-24 杨之徐所建之企南轩 336

图5-1 杨梦奇所建诏许堂大屋 405

图5-2 杨梦广所建安敦堂大屋 408

图5-3 堠南观音亭侧面 427

图5-4 堠南观音亭正面 427

表2-1 白堠主要姓氏一世至五世祖先名讳字号列表 46

表2-2 白堠各姓一世至六世祖先通婚姓氏 48

表4-1 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氏人丁数量统计 187

表4-2 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氏各房人丁所占比例 187

表4-3 崇祯十七年(1644)杨氏人丁数量统计 188

表4-4 康熙六年(1667)杨氏人丁数量统计 189

表4-5 康熙二十八年(1689)杨氏人丁数量统计 190

表4-6 康熙五十五年(1716)杨氏人丁数量统计 190

表4-7 康熙五十五年(1716)杨氏男丁各房所占比例统计表 191

表4-8 各房人丁发展比较 191

表5-1 乾隆二十六年(1761)白堠杨氏男性人丁统计 367

表5-2 各房男丁人数所占比例 367

表5-3 各房人口数据比较 368

表5-4 各房人口比例比较 368

表5-5 各房派科举功名人数统计及所占比例比较 369

表5-6 达尊公派五房人口及占总人数比例比较 369

表5-7 达尊公派五房科举功名人数统计及所占比例比较 370

表5-8 各房尝产份数、总量、丁均尝产统计(乾隆二十六年)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