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方言语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盛银花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2242581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安陆方言语法现象作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安陆方言动词的“体”,安陆方言的语气词、疑问句、否定、程度表达、指示代词,安陆方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等。

序&邢福义 1

凡例 1

第1章 引言 1

1.1 安陆市 1

1.2 本文采集语料的来源地——安陆方言城关片的声韵调 2

1.3 安陆方言研究现状 3

1.4 本书的研究 5

1.4.1 研究范围 5

1.4.2 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5

1.5 本书的结构 5

第2章 安陆方言动词的体 7

2.1 先行体标记——“着[t?o31]” 8

2.1.1 “着”的使用格式 9

2.1.2 “着”的语法意义 10

2.1.3 “着”的使用语境 13

2.1.4 先行体标记“着”的来源 15

2.2 起始体标记——“起[t?‘i51]” 19

2.2.1 “起”的句法分布 20

2.2.2 起始体的语法意义 20

2.2.3 起始体标记“起”与趋向动词“起来”的关系 22

2.3 进行体标记——“在[tai55]、“正在[t??n35tai55]” 25

2.3.1 安陆方言的进行体标记“在”、“正在” 25

2.3.2 “在”和“正在”的句法分布 26

2.3.3 “在”、“正在”的使用条件 28

2.3.4 进行体标记“在”、“正在”与持续体标记“倒” 29

2.3.5 进行体标记“在”、“正在”与存续体标记“得” 30

2.3.6 进行体标记“在”的来源 32

2.4 持续体标记——“倒[tau·]” 34

2.4.1 安陆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 34

2.4.2 “倒”的句法分布 35

2.4.3 “倒”对动词的选择 37

2.4.4 “倒”对句子的选择 38

2.4.5 持续体标记“倒”与普通话“着”的关系 40

2.5完成体标记——“了[niau·]” 43

2.5.1 安陆方言的完成体标记“了” 43

2.5.2 “了”的读音及其变化规律 44

2.5.3 安陆方言“了”的句法分布 46

2.5.4 “了”的语法意义 48

2.6 存续体标记——“得[tε·]” 50

2.6.1 安陆方言的存续体标记“得” 50

2.6.2 存续体标记“得”对动态助词“了”或处所性补语的强制性选择 51

2.6.3 “得”对句法结构的选择 53

2.6.4 存续体标记“得”对句法结构中动词或形容词的选择 54

2.6.5 存续体标记“得”与持续体标记“倒” 55

2.6.6 存续体标记“得”的语法意义 56

2.6.7 存续体标记“得”的来源 57

2.7 经历体标记——“了[niau·]的[ti·]” 60

2.7.1 安陆方言的经历体标记“了的” 60

2.7.2 “了的”的句法分布 62

2.7.3 经历体的语法意义 63

2.7.4 安陆方言的经历体标记“了的”与普通话的“了” 63

2.7.5 安陆方言经历体标记“了的”与存续体标记“了得” 67

2.8 本章小结 68

参考文献 79

第3章 安陆方言的语气词 84

3.1 汉语语气范畴的研究现状 84

3.2 安陆方言常见的语气词 86

3.2.1 啊[a31] 86

3.2.2 吧[pa51] 87

3.2.3 呗[pε44“] 88

3.2.4 的[ti31] 89

3.2.5 欸[ε44] 89

3.2.6 哈[xa51] 92

3.2.7 嗬[xo51] 93

3.2.8 耶[iε44] 94

3.2.9 啦[na44] 94

3.2.10 嘞[nε31] 95

3.2.11 了 96

3.2.12 啰[no31] 96

3.2.13 嚜[mε31] 98

3.2.14 咧[niε44] 100

3.2.15 哦[o31] 100

3.2.16 唦1[?ε44]、唦2[?ε51] 101

3.2.17 哟[io031] 105

3.3 安陆方言语气词的分类 106

3.3.1 关于语气词的分类问题 106

3.3.2 单纯语气词与兼类语气词 107

3.3.3 句末语气词与句中语气词 107

3.3.4 音变语气词与非音变语气词 112

3.3.5 单用语气词与连用语气词 114

3.4 安陆方言语气词的特点 123

3.4.1 声调读本调 123

3.4.2 具有音变性 124

3.4.3 多样化 125

3.5 安陆方言语气词“唦”的类型学考察 127

3.5.1 “唦”在湖北境内方言里的分布 127

3.5.2 “唦”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129

3.5.3 “唦”的类型学意义 133

3.6 本章小结 135

参考文献 137

第4章 安陆方言的疑问句 141

4.1 安陆方言的疑问句 142

4.1.1 特指问 142

4.1.2 是非问 144

4.1.3 正反问 149

4.1.4 选择问 170

4.2 安陆方言的反问句 171

4.2.1 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 172

4.2.2 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 175

4.2.3 正反问形式的反问句 176

4.2.4 选择问形式的反问句 177

4.3 安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的比较 178

4.3.1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特指问的比较 178

4.3.2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是非问的比较 179

4.3.3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正反问的比较 180

4.3.4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选择问的比较 187

4.4 安陆方言疑问语气词在疑问句中的地位 188

4.4.1 安陆方言疑问语气词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188

4.4.2 安陆方言疑问语气词的功能 190

4.5 安陆方言正反问的历史层次及正反问发达的原因 195

4.5.1 “VP-neg”式正反问的历史发展 195

4.5.2 “VP不VP”式正反问的历史发展 199

4.5.3 安陆方言正反问发达而普通话是非问发达的原因 202

4.6 本章小结 205

参考文献 214

第5章 安陆方言的否定 218

5.1 安陆方言的标记否定 219

5.1.1 安陆方言的否定词 219

5.1.2 安陆方言否定词的来源 222

5.1.3 安陆方言的否定式 223

5.1.4 安陆方言某些否定式的成活条件 233

5.2 安陆方言的无标记否定 236

5.2.1 无标记否定的含义 236

5.2.2 无标记否定的类型 237

5.2.3 无标记否定的语用意义 241

5.2.4 无标记否定的特征 243

5.3 否定的度量与否定的辖域 248

5.3.1 否定的度量 249

5.3.2 否定的辖域 251

5.4 本章小结 257

参考文献 267

第6章 安陆方言的程度表达 270

6.1 安陆方言表达程度的程度副词 270

6.1.1 研究背景 270

6.1.2 死 271

6.1.3 □[xε51](□[xa51]) 273

6.1.4 几[tφi51] 278

6.1.5 蛮(墨[mε24]) 283

6.2 状态形容词表达程度 286

6.2.1 BA式形容词 286

6.2.2 ABB式形容词 289

6.2.3 ABCD式形容词和AABB式形容词 293

6.3 程度补语表达程度 295

6.3.1 V得了 295

6.3.2 “A/V死了”与“A/V得要死”和“A/V得要命” 298

6.3.3 A得点儿 300

6.3.4 A/V+不过 302

6.3.5 A+长音后补结构+了 306

6.3.6 A流了(的) 307

6.4 本章小结 308

参考文献 312

第7章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 314

7.1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 314

7.2 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用法 315

7.2.1 “乜1”和“乜2”的用法 315

7.2.2 “乜1么”、“乜2么”的用法 317

7.2.3 表示处所的指示代词 317

7.2.4 表示时间的指示代词 318

7.2.5 表示数量的指示代词 319

7.2.6 表示方式的指示代词 319

7.3 安陆方言的“更远指” 320

7.4 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来源 322

7.4.1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来源于提示词“乜[niε]” 322

7.4.2 从共时的方言分布来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 325

7.4.3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 326

7.4.4 从奥卡姆剃刀理论来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 327

7.5 本章小结及余论 327

参考文献 329

第8章方 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331

8.1 运用“两个三角”的理论研究安陆方言语法 331

8.1.1 从大三角“普—方—古”的联系研究安陆方言语法 332

8.1.2 从小三角“表—里—值”的角度研究安陆方言语法 338

8.2 运用多种解释方法研究安陆方言语法 343

8.2.1 静态描写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343

8.2.2 横向描写与纵向分析相结合 345

8.2.3 正反对比法 347

8.3 结合语音研究安陆方言语法 348

8.4 余论 352

参考文献 354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