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关于理财的至理名言(代前言) 1
上篇 亲历与回顾 3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成立 3
一、新中国财政奠基于华北 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成立 11
三、预算司与新中国第一个预算 19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的历史使命 32
小结:财政是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48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筹集建设资金 50
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蓝图 50
二、财政促进“一五”计划的实施 56
三、第一次改进财政体制 62
四、建设工业化的资金是怎样来的 67
五、“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73
小结:国家财政要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77
第三章 制定“二五”计划与反冒进 78
一、制定“二五”计划的曲折之路 78
二、参加中共“八大” 82
三、冒进与反冒进的争锋 85
四、财政部不能“放卫星” 92
五、纠“左”工作和庐山会议 98
六、财政“捉鬼” 103
小结:“欲速则不达”是一条宝贵的实践经验 105
第四章 度过经济困难时期 106
一、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局面 107
二、“八字”方针的提出与贯彻 110
三、全国城镇大裁员 123
四、制定银行、财政工作“双六条” 130
小结:坚持综合平衡是基本的理财思想 133
第五章 财政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支撑 135
一、参与“三五”计划的制定 135
二、国家财政经受“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考验 138
三、财政业务在“文化大革命”中照常坚持 143
四、财政工作的整顿和推进 153
五、邢台、通海、唐山大地震 158
小结:安定团结是财政发展壮大的基础 161
第六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历程和几位老部长 163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工作走过的“之”字路 163
二、我心目中的几位老部长 168
小结:优良的部风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基本条件 205
中篇 改革与发展 209
第七章 财政改革开启新局面 209
一、财政积极支持国民经济调整 210
二、财政工作重心的转变 214
三、没想到会接任财政部部长 219
小结:搞财政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226
第八章 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 228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财政体制改革 228
二、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的重大突破——“分灶吃饭” 231
三、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 247
小结:规范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257
第九章 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 259
一、新中国税收的曲折发展之路 259
二、税收改革支持对外开放 261
三、税收改革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 267
四、农业税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 272
五、加强税收征管 277
小结:税收要促进经济发展 282
第十章 国家预算制度改革 283
一、国家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 284
二、调整规范中央与地方间的预算分配 289
三、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 293
四、改革经济建设相关预算制度 298
五、探索单式预算向复式预算转变 303
小结:预算制度改革必须适应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06
第十一章 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财政困境 307
一、中央财政困难是怎样形成的 307
二、中央向地方借款 310
三、努力走出困境 312
小结:财政改革与发展始终要服务大局 319
第十二章 中央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 321
一、中央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 321
二、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325
三、积极支持地方财源建设 327
四、中央财政对特区和开发区的支持 334
小结:中央财政的支持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336
第十三章 财政支持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338
一、配合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支农对象和分配结构 338
二、支持农民减负增收 340
三、加大支农资金投入 343
四、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机制 349
五、支持“三北”防护林建设 351
六、支持“三西”农业建设 355
小结:支持农业发展是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 357
第十四章 财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359
一、改革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 359
二、财政对国有企业经营承包制的支持 370
三、财政支持国有企业解决“两亏”问题 378
小结:重在机制,不断探索 381
第十五章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383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进程与特点 383
二、组建和领导国有资产管理局 386
三、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历史贡献 392
小结:走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之路 395
第十六章 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事业与扶贫工作 397
一、财政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支持 398
二、财政支持社会救助 404
三、财政支持社会优抚事业 406
四、财政支持扶贫工作 409
小结:支持社会保障是公共财政职能发挥的重要体现 415
第十七章 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 416
一、支持教育事业复兴和发展 416
二、大力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425
三、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430
小结:积极探索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36
第十八章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与国债发行 438
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发展及作用 438
二、外债与新中国建设 446
三、恢复内债发行与债务发行的市场化 451
小结:要重视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 458
第十九章 会计工作的加强与完善 459
一、组建会计司 459
二、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 463
三、“会计风暴” 468
四、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与工作 482
小结: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基础 486
第二十章 财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87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财政与国际的交流往来 487
二、第一次走出国门:赴法国、德国考察 490
三、加入世界银行及与世界银行的合作 494
四、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年会 507
五、中日政府成员会议 518
六、财政援外工作 529
小结:财政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改革开放服务 537
第二十一章 财政管理与监督检查 538
一、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538
二、连续13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546
三、财政法制建设 555
小结:任何时候都要加强财政监督工作 559
第二十二章 财政干部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561
一、财政部干部队伍发展简况 562
二、落实政策和安置老干部 563
三、引进人才充实财政干部队伍 564
四、干部队伍的教育与培训 569
五、财政部青年干部到基层锻炼 573
小结: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是搞好财政工作的基础 574
第二十三章 中国财政学会的成立与发展 576
一、中国财政学会的成立 576
二、财政学会的组织建设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580
三、开展学术活动保持学会旺盛生命力 585
四、科研工作是学会的立会之本 591
五、协作研究是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形式 596
小结:学会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598
第二十四章 主管财政部科研所的岁月 602
一、财政部科研所的成立与恢复 603
二、主管财政部科研所的岁月 605
三、应当充分重视科研工作 623
小结:要有专门力量做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工作 625
下篇 关注与思考 631
第二十五章 树立科学理财观 631
一、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631
二、科学理财观的丰富内涵 634
三、科学理财与财政的发展壮大 639
第二十六章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644
一、分税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645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 649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55
第二十七章 深化税制改革 661
一、税制在稳定基础上求完善 661
二、不能忽视税收征管 666
三、税制改革要促进环境保护 668
第二十八章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674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点 675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676
三、理清思路,稳步推进 677
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关注几项重点内容 680
五、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基础工作和技术保障 687
第二十九章 关于县乡财政困难问题 691
一、县乡财政困难程度值得高度关注 691
二、什么原因造成县乡财政困难 693
三、对县乡财政困难的几点思考 695
第三十章 新时期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700
一、会计的国际趋同化是大势所趋 700
二、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新体系 702
三、关于会计造假问题 703
四、加快现代会计人才的培养 705
第三十一章 财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708
一、正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708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时机已成熟 713
三、财政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 716
四、先富要帮后富 718
第三十二章 财政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723
一、财政应如何支持农业发展 724
二、财政应如何支持农民增收 729
三、财政应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 733
第三十三章 宏观调控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736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736
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41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743
四、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46
五、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748
六、宏观调控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751
第三十四章 新中国财政60年的辉煌成就和主要经验 753
一、新中国财政60年的辉煌成就 753
二、新中国6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经验 765
后记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