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隋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0499398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沈阳市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沈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问题,探索提升沈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力图找到一条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拓展我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并对沈阳市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及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前言 1

第一篇 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理论 3

第一章 自主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3

第一节 创新基本理论 3

一 创新理论的提出 3

二 创新理论的发展及其流派 4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 8

一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8

二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9

第三节 区域创新体系 10

一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 10

二 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类型 14

第四节 自主创新 16

一 自主创新概念的提出 16

二 自主创新的内涵 18

三 自主创新的主要类型 21

四 自主创新的特征 23

五 自主创新的主体 24

六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 26

第五节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与能力 27

一 企业自主创新及其条件 27

二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28

三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9

四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 31

第二章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其作用机理 36

第一节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6

一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37

二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要素分析 39

三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影响要素互动模型 44

第二节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45

一 国家创新系统 46

二 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 47

三 法制环境 50

四 市场结构 51

五 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 52

六 企业规模 52

七 产权制度 53

八 产业开放程度 54

九 技术发展阶段 54

第三章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自我实现机理——创新导向管理实践 56

第一节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开发水平 57

第二节 加强创新导向的激励管理 58

第三节 科学构建知识创造的培养基 59

第四节 实现创新导向的制度结构安排 60

第二篇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国际比较 65

第四章 典型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65

第一节 发达国家典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65

一 发达国家典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 65

二 典型发达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可借鉴的经验 67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典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68

一 发展中国家典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 68

二 发展中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70

第五章 政府自主创新激励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71

第一节 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71

一 政府介入自主创新的内在机理 71

二 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现实意义 72

第二节 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73

一 法律法规政策的比较 73

二 财政投入与金融政策的比较 73

三 税收政策的比较 74

四 政府采购政策比较 76

五 产学研机制比较 76

六 科技人才政策比较 77

第三节 各国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78

一 政策法律法规建议 78

二 财政投入政策体系建议 78

三 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建议 79

四 产学研政策建议 79

五 培养创新人才建议 80

第六章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职能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81

第一节 美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软环境支持”战略 81

一 为市场主体提供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 82

二 大力资助基础科学研究 82

三 支持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 82

四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83

第二节 日本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强干预”战略 84

一 对关键产业重点干涉 84

二 政府对创新体系提供正确的战略导向和法律保障 84

三 政府对自主创新进行强大的资金投入 85

第三节 韩国政府的技术创新扶持战略 85

一 法律提供保证 85

二 政策上给予导向和支持 85

三 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 86

四 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 86

第四节 我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探析 86

一 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制定科学的创新发展战略 86

二 塑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87

三 加强对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 87

四 促进创新体系中主体的沟通和协调 87

五 促进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市场秩序 88

六 积极营造培养科技人才的良好环境 88

第三篇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实证研究及创新体系构建 91

第七章 沈阳城市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91

第一节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 91

一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经济基础 91

二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 96

三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体制环境基础 97

四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区位条件优势 100

第二节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状况 100

一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 101

二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 104

第三节 沈阳城市创新水平总体评价 108

一 沈阳城市综合创新水平评价 108

二 沈阳城市创新要素评价 110

第八章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现状调研分析 118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手段 118

一 调查的目的 118

二 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118

三 调查问卷设计 119

四 调查对象 119

第二节 调查统计描述 119

一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现状调查 119

二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及对当前创新环境的态度 129

第三节 调研结论和启示 136

一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特征 136

二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及对当前创新环境的态度 138

第九章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 139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简介 139

一 数据包络技术及其特点 139

二 DEA的基本模型 140

第二节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 144

一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44

二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C2 R模型分析 148

三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B C2模型分析 154

第三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分析结果 159

一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效率处于中上水平 159

二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 160

三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效率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 160

四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161

第十章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 162

第一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62

一 绩效评价的目的 162

二 决策单元(DMU)的选取 163

三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164

四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65

第二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绩效的C2 R模型分析 167

一 制造业各行业的创新综合效率分析 167

二 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创新绩效具体分析 169

第三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绩效的BC2模型分析 182

一 制造行业各项创新效率的综合分析 182

二 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创新绩效具体分析 184

第四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分析结果 191

一 沈阳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的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603 191

二 沈阳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的纯技术效率 192

三 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创新绩效分析及发展对策 192

第十一章 当前沈阳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95

第一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效率不高 195

一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效率仍处于中等水平 195

二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 195

三 沈阳制造业创新效率仍然不高 196

第二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规模不足 196

一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效率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 196

二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196

三 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水平不高 197

第三节 沈阳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不均衡 197

第四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体意识不强 198

第五节 沈阳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199

第六节 沈阳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不健全 200

一 创新型人才短缺 200

二 高校知识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衔接不够 200

三 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单一 201

四 企业自主创新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有待完善 202

五 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202

第七节 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202

第八节 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03

第十二章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205

第一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205

一 指导思想 205

二 基本思路 206

三 基本原则 206

四 战略目标 207

第二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208

第三节 企业内部全面创新管理体系构建 209

一 全面创新管理体系(TIM)的概念 209

二 全面创新管理体系的内涵 209

三 沈阳企业全面创新管理体系的构成 211

第四节 企业外部创新协作网络(ICN)构建 225

一 知识创造系统 225

二 技术协作系统 227

三 创新服务系统 230

四 投融资系统 231

五 宏观调控系统 234

六 人才支持系统 235

第五节 沈阳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238

一 先进装备制造业 238

二 信息产业 239

三 生物医药产业 239

四 航空产业 240

五 新材料产业 240

六 新能源产业 241

七 节能环保产业 241

第十三章 政府推动沈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组合措施 242

第一节 财税政策 242

一 调整和改革财政投入和补贴政策 243

二 调整和改革税收优惠政策 244

第二节 金融政策 245

一 设立专门以创新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 246

二 建立创新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246

三 发展适应创新型企业需求的风险投资体制 247

四 积极开拓创新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47

第三节 贸易政策 248

一 调整和完善促进创新型技术产品出口政策 249

二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技术壁垒 250

三 鼓励企业引进创新 250

第四节 政府采购政策 250

一 建立和完善沈阳市的政府采购制度 251

二 在政府采购中重点保护沈阳的自主创新型企业 251

第五节 人才政策 252

一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252

二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252

三 实施创新型人才保护措施 253

参考文献 254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