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世界文艺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 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社会属性和实践品格 5
第三节 迎接时代挑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8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萌芽 13
第一节 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文艺实践活动和文艺思想 13
第二节 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文艺实践活动和文艺思想 2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 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思想的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9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确立——《神圣家族》和《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4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之奠定 5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6
第一节 从生产的观点看艺术——艺术生产论 66
第二节 由《济金根》引发的跟拉萨尔的文艺论争 86
第四章 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在文艺领域的运用 117
第一节 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 117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完整阐释及其在文艺领域的运用 133
第五章 拉法格、梅林、蔡特金、卡尔·李卜克内西、卡尔·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运用和传播 140
第一节 拉法格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批评实践 140
第二节 梅林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批评实践 162
第三节 蔡特金的文学评论 177
第四节 卡尔·李卜克内西的艺术论 189
第五节 卡尔·考茨基的艺术观 195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 207
第六章 普列汉诺夫在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上的理论建树 207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及其在阶级社会的发展 209
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219
第三节 社会结构“五层次”论与“艺术的社会心理中介”论 234
第四节 科学的社会学批评 245
第七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一) 256
第一节 论“两种民族文化” 256
第二节 论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 262
第三节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美学观 272
第四节 论列甫·托尔斯泰 277
第八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二) 288
第一节 论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任务 288
第二节 论社会主义作家队伍的培养 293
第三节 论深入生活与表现新事物 298
第四节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 302
第五节 论真善美相统一的文艺批评标准 307
第六节 对错误文艺思潮的批判 317
第七节 关于加强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 324
第九章 列宁的战友和追随者的文艺思想 329
第一节 高尔基的文艺思想 329
第二节 奥里明斯基的文艺思想 341
第三节 沃罗夫斯基的文艺思想 350
第四节 卢那察尔斯基的美学和文艺学思想 363
第五节 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 376
第六节 布哈林的文艺思想 387
第十章 斯大林、日丹诺夫的文艺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论著的整理与研究 394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395
第二节 斯大林论文艺批评和艺术竞赛及其他 401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论著的整理和研究 411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417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41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特点 417
第二节 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4
第三节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他的文艺思想 432
第四节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和他的文艺思想的发展 439
第五节 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 445
第六节 沈雁冰的《论无产阶级艺术》和他的文艺理论主张 449
第十二章“左联”时期的理论建树与瞿秋白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贡献 458
第一节“左联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459
第二节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探索 461
第十三章 鲁迅——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伟大先驱 479
第一节 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形成 479
第二节 鲁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卓越建树 487
第十四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 524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 524
第二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533
第三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观 545
第十五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二) 560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范畴概念 560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发展 586
后记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