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俗文学视野下的“红色经典” 11
第一节“红色经典”的民间土壤 11
一、“民间”理念的流变 12
二、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 16
三、对“民间”的利用与整合 22
第二节“红色经典”的通俗文学特征 26
一、通俗文学的一般特征 27
二、传奇性与趣味性 32
三、英雄、儿女和鬼神 40
第三节“红色经典”的大众文化气质 42
一、什么是大众文化 42
二、“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现象 47
三、娱乐性与狂欢化 51
第四节“红色经典”的工农兵方向 59
一、《讲话》的核心理念 59
二、“为谁改”与“为何改” 62
三、先是“战士”、后是“作家” 66
第二章 “红色经典”的情节模式 78
第一节 数字“三”模式 78
一、重视数字的文学传统 78
二、“三打”、“三大”与“三部曲” 84
三、“老少三代”、“一女三男”及其他 89
第二节 逼上梁山与两军对垒模式 92
一、逼上梁山:出走与回归 92
二、两军对垒:诱敌深入与以少胜多 100
第三节 复仇模式 114
一、复仇的文学传统 114
二、家仇与国恨 121
三、复仇的“红色经典”化 128
第四节 成长模式 135
一、由农民到战士 135
二、知识分子的蜕变与重生 143
三、由战士到英雄 152
第三章 “红色经典”的人物模式 159
第一节 英雄母题 159
一、感生与异貌 160
二、磨难与考验 165
三、成功与死亡 172
第二节 群体化模式 180
一、群体化模式塑造传统 180
二、共性与个性 186
三、“红色经典”英雄无惧无惑无泪 192
第三节 脸谱化模式 197
一、作为“他者”的反面人物 198
二、扁形人物与丑角 208
三、中间人物灰色中的亮点 214
第四节 忠奸对立模式 220
一、可圈可点的叛徒 221
二、叛徒阶级属性分析 224
三、从大节、小节看忠奸 228
第四章“红色经典”的场景设置 237
第一节 暴力场 237
一、暴力美学传统 237
二、战场与批斗场 245
三、监狱与刑场 251
第二节 饮宴场 257
一、饮食文化传统 257
二、传统小说的饮宴描写 259
三、“红色经典”饮宴场 264
第三节 情欲场 270
一、情欲描写传统 271
二、正面人物:情欲描写欲说还羞 277
三、小人物/反面人物:情欲描写恣意泛滥 281
第四节 语言场 286
一、标语、口号、演说与遗书、情书 286
二、新中国话语权的确立 291
三、粗言俗语的狂欢 295
结语 306
主要参考文献 312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