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3
1.3 研究方法 4
1.4 本书结构 5
第2章 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研究 7
2.1 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7
2.2 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 11
2.3 循环经济原则 14
2.4 循环经济的再认识 15
2.5 本章小结 18
第3章 循环经济基本概念的再认识 20
3.1 资源 20
3.2 生产 26
3.3 消费 29
3.4 以?的观点对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解 35
第4章 废弃物 39
4.1 废弃物的描述 39
4.2 废弃物产生的必然性和可避免性 45
4.3 资源被放错的原因 48
4.4 避免废弃物产生的措施 52
第5章 循环 56
5.1 循环的局限性 56
5.2 循环的物流能流分析 60
5.3 循环的经济学分析 68
5.4 循环经济是博弈的结果 74
第6章 生态累计? 77
6.1 方法学概述 77
6.2 能量、能值和? 79
6.3 ?分析 81
6.4 生态累计?分析法 83
6.5 ECEC计算 90
6.6 投入产出方法的引入 99
第7章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105
7.1 指标描述 106
7.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述 109
7.3 循环经济指标 112
7.4 基于ECECA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117
第8章 企业案例 128
8.1 生态累计完美度的计算 128
8.2 MFA、?和能量分析的对比 132
8.3 ECECA与其他方法对比 134
8.4 钢铁企业的综合评价 137
8.5 工业园区综合评价 139
8.6 总结 143
第9章 河北省案例分析 144
9.1 河北省情概述 144
9.2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149
9.3 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和思考 154
第10章 结论 162
10.1 论文研究过程和主要结论 162
10.2 政策建议 163
10.3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166
参考文献 167
附录A 钢铁冶炼过程各工序?消耗 176
附录B 河北省案例中涉及的数据及指标 184
表索引 13
表2-1 生态系统和工业系统比较表 13
表3-1 资源类型 25
表3-2 高炉生产1t钢所需原料(2004年中国重点企业) 34
表4-1 反应中的?值及摩尔重量 47
表4-2 环境问题与工业界满足人类需求方法的联系 51
表5-1 非可再生物质循环类型的分类 57
表5-2 1990年西德物流情况表 60
表6-1 能量、?和能值的特点 80
表6-2 能值定义的演变 85
表6-3 全球能值核算表 86
表6-4 四次伦敦烟雾事件的比较 97
表6-5 污染物的DALY及其ECEC参数 97
表6-6 能量投入产出 100
表6-7 过程的投入产出表 101
表7-1 SCOPE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10
表7-2 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113
表7-3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14
表7-4 总体指标 122
表7-5 分系统指标体系 122
表7-6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122
表7-7 某钢铁厂生产过程中的ECEC流及完美度表 123
表8-1 某企业炼焦过程的?和ECEC流表 131
表8-2 MFA和?分析能量指标对比分析表 133
表8-3 MFA、?分析和ECEC分析结果对比 135
表8-4 有害物质造成的ECEC损失表 138
表8-5 钢厂可持续发展指标表 139
表8-6 ECEC指标评价表 142
表8-7 MFA的主要指标 142
表8-8 企业指标评价表 143
表9-1 河北省主要资源储量情况 145
表9-2 河北省经济、环境现状表(2004年) 146
表9-3 2000—2004年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生产及排放关系 147
表9-4 河北省经济—环境—资源近期和长期发展目标 148
表9-5 河北省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150
表9-6 河北省废弃物利用主要指标 151
表9-7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表 152
表9-8 2000—2004年河北省经济及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在全国的位次 155
表9-9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的位次 156
表9-10 河北、北京、天津产业结构及河北省在全国的位次 158
图索引 5
图1-1 本书研究结构图 5
图2-1 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12
图2-2 3R原则实施次序图 14
图2-3 不同级别的物流规模 17
图3-1 熵和物质流表示的生产过程 27
图3-2 资源利用与资源枯竭脱钩策略图 32
图3-3 钢铁生产简单流程图 33
图3-4 基于?流的经济活动分解 36
图4-1 废弃物形成过程示意图 41
图4-2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转变 49
图5-1 物流流程图 61
图5-2 产品生命周期,物流平衡及价格 70
图5-3 政府与企业博弈图 75
图6-1 物流、能流核算方法示意图 84
图6-2 能值和?函数示意图 85
图6-3 不同生产流的能值比较 93
图6-4 ECO-indicator99方法中的影响类别指标图 98
图6-5 过程示意图 101
图7-1 循环经济物流及价值流模型 119
图7-2 指标体系框架 120
图7-3 企业ECEC涉及各参数关系示意图 125
图8-1 产品的不同生产方式示意图 130
图8-2 联合生产的能流、能值、能值转换率示意图 130
图8-3 不同方法下物料比重变化图 136
图9-1 河北省资源—环境—经济关系图 147
图9-2 河北省2003年物流全景图 149
图9-3 指标示意图 151
图9-4 2000—2003年河北省主要指标图 154
图9-5 北京、天津、河北迁入人员受教育程度对比 158
附表索引 176
表A-1 煤炭开采?消耗 176
表A-2 运输方式的?消耗 176
表A-3 烧结工序?消耗 177
表A-4 炼焦工序?分析 177
表A-5 炼铁工序?消耗 178
表A-6 电炉钢的?消耗 179
表A-7 吨转炉钢?消耗 179
表A-8 直接还原铁工序物料及?消耗 180
表A-9 各工序的累计?消耗 180
表A-10 炼钢各工序间?投入产出表 181
表A-11 物质热焓及化学? 182
表A-12 物质的热焓及化学?(续) 183
表B-1 河北省2003年可再生资源及其生产ECEC 184
表B-2 2003年河北省非可再生资源生产和使用 185
表B-3 2003年河北省进口产品和服务ECEC 185
表B-4 2003年河北省出口产品和服务ECEC 185
表B-5 2003年河北省资源价值 186
表B-6 2003年河北省ECEC流汇总表 186
表B-7 河北省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ECEC 186
表B-8 2003年河北省ECEC指标 187
表B-9 2003年河北省循环经济ECEC指标 188
表B-10 河北省2000—2003年主要可持续发展ECEC指标对比表 188
附图索引 195
附图1 独立生产模式物流能流分析示意图 195
附图2 初步连接模式物流能流示意图 195
附图3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规划物流能流图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