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础知识篇 3
第一章 大学体育概述 3
第一节 中国体育的发展 3
第二节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 7
第三节 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与培养规格 13
第四节 大学体育的组织形式与行政法规 24
第二章 大学生的体育学习 33
第一节 体育学习的特点和原则 33
第二节 体育学习的内容 36
第三节 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 38
第四节 体育学习的一般方法 41
第三章 体育运动与保健的科学原理 47
第一节 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 47
第二节 人体的新陈代谢 53
第三节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与调控 55
第四节 养生与保健的防治疾病机制 59
体育锻炼与科学健身方法篇 69
第四章 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健康的方法 69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健康 69
第二节 大学生塑身锻炼的常用方法 75
第三节 大学生的运动减肥方法 82
第四节 大学生活中简易的运动健身方法 87
第五章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方法 94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内容及分类 94
第二节 气功锻炼与保健方法 97
第三节 按摩与保健的基本方法 111
第四节 太极拳练习与保健方法 119
大学生身体发展与评价方法篇 129
第六章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方法 129
第一节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129
第二节 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133
第三节 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134
第四节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137
第五节 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139
第七章 大学生体能发展与保健方法 141
第一节 影响大学生体能发展的因素 141
第二节 大学生体能发展与运动处方的制定 145
第三节 大学生体能发展手段与内容的选择 151
第四节 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作用 154
第八章 大学生体育健美方法 167
第一节 体育健美的美学基础 167
第二节 人体肌肉分布与一般练习方法 172
第三节 女大学生身体健美方法 180
第四节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健美 188
第九章 大学生身体测量与评价方法 194
第一节 大学生身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194
第二节 大学生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方法 196
第三节 大学生身体生理机能测定 203
第四节 大学生身体的一般体力测定 205
大学生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篇 215
第十章 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215
第一节 大学生生活卫生制度 215
第二节 大学校园环境与卫生 222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健康 226
第四节 女大学生体育卫生与保健 237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卫生与保健方法 242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疾病特征 242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评价 246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与保健 248
第四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健康调适方法 250
第十二章 大学生运动营养的科学调配方法 259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功能 259
第二节 营养的合理摄取与膳食平衡 262
第三节 运动营养卫生与疾病的体育保健 265
第四节 日常生活中卫生食品的选用 271
运动保健与康复方法篇 279
第十三章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医务监督方法 279
第一节 大学生的体格检查 279
第二节 大学生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督 283
第三节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医务监督 287
第四节 体育运动条件与运动过程的安全措施 290
第十四章 大学生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301
第一节 常见病的医疗体育方法 301
第二节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313
第三节 运动损伤与处理 323
第四节 运动及日常生活中的现场急救 330
第十五章 大学生医疗康复体育方法 338
第一节 康复体育运动的作用与应用范围 338
第二节 大学生体育医疗康复的手段 339
第三节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 344
第四节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疲劳消除方法 359
大学生体育运动欣赏与竞赛方法篇 371
第十六章 体育运动观赏 371
第一节 身体形态美的观赏 372
第二节 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美 374
第三节 运动技艺美 377
第四节 运动环境美 378
第十七章 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方法 382
第一节 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的价值 382
第二节 大学生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385
第三节 大学生体育竞赛的方法 388
第四节 大学生体育竞赛的管理 395
主要参考书目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