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西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
二、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4
三、学习西方文学理论的意义 8
四、学习西方文学理论的方法 10
五、本书的体例与特点 12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14
概述 14
第一节 柏拉图 16
一、理念与模仿 16
二、诗的迷狂 19
三、文艺的社会作用 20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22
一、模仿论 23
二、悲剧理论 25
三、艺术分类 28
第三节 贺拉斯与朗吉弩斯 29
一、古典主义原则 30
二、寓教于乐 32
三、崇高论 33
第二章 中世纪文论 38
概述 38
第一节 奥古斯丁 39
一、美学思想及象征理论 39
二、艺术的真实性与功用性 42
第二节 阿奎那 44
一、释经四义 45
二、艺术与自然 47
三、艺术与形式 52
四、艺术与象征 54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论 60
概述 60
第一节 但丁 62
一、论俗语 62
二、诗的寓意 64
第二节 卡斯特尔维屈罗 66
一、对《诗学》的阐释 66
二、文艺的娱乐功能 68
第三节 锡德尼 69
一、诗的虚构 70
二、诗的教化 72
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75
概述 75
第一节 布瓦洛 76
一、理性与自然 76
二、古典原则 78
第二节 屈雷顿、蒲柏、约翰生 80
一、古典主义戏剧原则 80
二、古典诗评的原则 82
三、莎士比亚戏剧评论 84
第三节 高特雪特、温克尔曼 86
一、法国古典主义理论的德国回声 86
二、古典艺术史的奠基 88
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92
概述 92
第一节 狄德罗 93
一、自然原则与真实原则 93
二、严肃剧与文艺的启蒙功能 96
第二节 莱辛 98
一、诗与画 98
二、市民剧理论 102
第三节 赫尔德 105
一、民族文学论 105
二、诗、自然、社会 108
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113
概述 113
第一节 康德 115
一、艺术论 115
二、天才论 119
三、审美理念 121
第二节 歌德 123
一、艺术与自然 124
二、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127
第三节 席勒 129
一、素朴诗与感伤诗 129
二、悲剧论 133
第四节 黑格尔 134
一、艺术的历史类型 135
二、诗论 138
三、悲剧理论 140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145
概述 145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与海涅 146
一、心灵的无限和自由 146
二、海涅对浪漫主义的批判 149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51
一、情感与自然 151
二、想象与天才 155
第三节 夏多布里昂与雨果 158
一、神秘为美 159
二、美丑对照 162
第八章 现实主义文论 167
概述 167
第一节 巴尔扎克和左拉 168
一、现实主义的文学观 168
二、典型的艺术形象 171
三、自然主义 174
第二节 狄更斯和詹姆斯 177
一、批判现实主义 177
二、小说叙述的视角 180
第三节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182
一、形象思维 183
二、典型化 185
三、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187
四、文学的人民性 189
第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论 195
概述 195
第一节 圣伯夫、丹纳和朗松 196
一、传记批评理论 196
二、文学发展“三要素” 200
三、文学史建构 202
第二节 王尔德 205
一、为艺术而艺术 206
二、生活模仿艺术 208
第三节 波德莱尔、马拉美和瓦雷里 209
一、感应论 210
二、纯诗论 214
三、诗歌语言论 218
第四节 尼采 222
一、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222
二、重估一切价值 226
第十章 心理分析文论 233
概述 233
第一节 弗洛伊德 234
一、无意识理论与人格结构 234
二、力比多的升华与白日梦 236
三、俄狄浦斯情结 239
第二节 荣格 241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始意象 242
二、文学中的原型分析 245
第三节 拉康 248
一、无意识的语言结构 248
二、镜像理论与文本解读 251
第十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258
概述 258
第一节 什克洛夫斯基 259
一、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 259
二、陌生化与突出 262
第二节 雅各布森 265
一、文学性与主导 266
二、文学史演变 269
第三节 巴赫金 272
一、超语言学 273
二、对话与复调 275
三、狂欢化与怪诞现实主义 278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284
概述 284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285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285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288
三、含混 291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293
一、本体论批评 293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296
三、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 300
第三节 韦勒克 302
一、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302
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 306
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文论 309
概述 309
第一节 索绪尔 310
一、语言与言语 310
二、所指与能指 311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313
一、神话的双重结构 314
二、二项对立与文本分析 318
第三节 巴尔特 322
一、从“零度写作”到“作者之死” 322
二、符号学与神话学 326
第四节 托多罗夫 330
一、叙事语法 330
二、叙事话语 333
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339
概述 339
第一节 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341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341
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 344
三、文学的历史分期 346
第二节 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 350
一、作为生产者的作家 350
二、文学生产理论 353
三、文学与意识形态 355
第三节 阿多诺、洛文塔尔 358
一、艺术的否定性 358
二、大众文学批判 361
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365
概述 365
第一节 英加登与伊瑟尔 366
一、未定点 366
二、召唤结构 369
第二节 费什与卡勒 372
一、解释团体 372
二、文学能力 375
第三节 姚斯 380
一、文学接受史 380
二、历史距离与视域融合 381
三、作为接受史的文学史 385
第十六章 后结构主义文论 389
概述 389
第一节 德里达 390
一、无底的模仿 390
二、签名 394
第二节 德·曼 399
一、隐喻 399
二、修辞 404
第三节 米勒 407
一、重复 407
二、寄生 411
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416
概述 416
第一节 波伏娃、肖瓦尔特、克里斯蒂娃 417
一、“第二性” 417
二、女性主义诗学 419
三、新女性主义 421
第二节 萨义德、斯皮瓦克、巴巴 424
一、东方学 424
二、差异与混杂 427
第三节 格林布拉特、怀特 429
一、文化诗学 430
二、历史诗学 432
第四节 威廉斯、霍尔 434
一、文化唯物主义 434
二、编码与解码 437
第五节 布伊尔 439
一、生态批评 439
二、绿色阅读 441
阅读文献 445
人名译名对照表 448
后记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