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温大成主编;敦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1109990
  • 页数:596 页
图书介绍:本志上限自1881年1月始建县治、定名敦化时起,下限截至1985年,描述了敦化的历史和现状,记载了各族人民开发建设敦化的成就。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建置 1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1

第一节 位置 1

第二节 面积 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

第三章 疆域演变 2

第四章 市城 8

第五章 镇、乡 10

第二篇 自然环境 21

第一章 地质 21

第一节 地层 21

第二节 岩浆岩 21

第三节 构造 22

第二章 地貌 22

第一节 山脉山峰 22

第二节 地貌类型 23

第三章 水文 25

第一节 地表水 25

第二节 地下水 26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27

第一节 气候 27

第二节 物候 41

第五章 土壤 47

第一节 土壤分布 47

第二节 土壤类型 48

第三节 土壤肥力 52

第六章 植被 53

第七章 动物 植物 53

第一节 动物 53

第二节 植物 54

第八章 自然资源 56

第一节 水资源 56

第二节 生物资源 57

第三节 矿物资源 58

第九章 自然灾害 58

第一节 低温冷害 58

第二节 水灾 58

第三节 霜冻 59

第四节 雹灾 59

第五节 旱灾 59

第六节 风灾 62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63

第一章 人口 63

第一节 历代人口 63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63

第三节 人口构成 66

第二章 族源 69

第一节 满族 69

第二节 汉族 69

第三节 回族 69

第四节 朝鲜族 70

第五节 其他民族 70

第三章 民族分布 职业及经济构成 70

第一节 满族 71

第二节 汉族 72

第三节 回族 72

第四节 朝鲜族 72

第四章 计划生育 74

第一节 宣传教育 74

第二节 节育措施 75

第三节 工作成果 76

第四篇 政党 7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敦化县(市)地方组织 7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8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 79

第三节 党员 82

第四节 党代表会议和党代表大会 85

第五节 党的重要活动 89

第六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90

第七节 统一战线 91

第二章 中共额穆县委 91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敦化县地方组织 9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敦化县党部 92

第二节 国民党长春党务专员办事处敦化支部 92

第五篇 政权 9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93

第一节 县参议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9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93

第三节 重大决议(决定) 95

第二章 政府 96

第一节 清末县衙 96

第二节 中华民国县公署 96

第三节 日伪县公署 96

第四节 敦化县临时政府 96

第五节 敦化县政府 96

第六节 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97

第七节 人民委员会 97

第八节 革命委员会 97

第九节 县人民政府 98

第十节 市人民政府 98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01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10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02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集 103

第五节 提案 103

第六篇 群团 104

第一章 工人组织 104

第一节 会员代表大会 104

第二节 工会活动 106

第二章 青年组织 106

第一节 团代表大会 10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09

第三节 少年先锋队 110

第三章 妇女组织 110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 11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12

第四章 其他群众组织 112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 112

第二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114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14

第七篇 农业 115

第一章 土地开发 115

第一节 垦耕 115

第二节 土地管理 116

第三节 土地清丈及综合农业区划 118

第二章 生产关系演变 119

第一节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1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121

第三章 农作物 125

第一节 粮豆作物 12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27

第三节 蔬菜 128

第四节 高产纪录 128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29

第一节 品种改良 129

第二节 肥料 132

第三节 轮作 耕作 133

第四节 土地改良 134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35

第五章 农机农具 135

第一节 垦、耕机具 135

第二节 运输机具 136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136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39

第六章 畜牧生产 140

第一节 品种繁育改良 141

第二节 饲养 143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45

第四节 饲料 146

第七章 副业生产 149

第一节 养殖副业 149

第二节 种植副业 152

第三节 采集副业 152

第八篇 林业 154

第一章 概况 154

第二章 营林 155

第一节 采种 155

第二节 育苗 156

第三节 造林 159

第四节 幼林抚育 162

第五节 林农间作 164

第六节 绿化 164

第三章 木材生产 165

第一节 采伐 165

第二节 贮木 运输 168

第三节 销售 170

第四章 林产工业 171

第一节 木材加工 171

第二节 木材综合利用 173

第五章 森林管理 174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74

第二节 林政管理 17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78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 179

第六章 多种经营 180

第一节 种植业 180

第二节 养殖业 181

第九篇 工业 19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91

第一节 私有制 191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92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192

第二章 机械 电子工业 193

第一节 工厂演变 193

第二节 金属制品 194

第三节 机械制造 196

第四节 电子电器制造 198

第三章 电力工业 199

第一节 发电 199

第二节 送电 变电 201

第三节 配电线路 202

第四节 城市供电 203

第五节 农村用电 204

第四章 化学工业 209

第一节 活性炭 209

第二节 化肥 209

第三节 橡胶制品 209

第四节 塑料制品 209

第五章 制药工业 210

第一节 中药生产 210

第二节 西药生产 214

第三节 药品销售 214

第四节 名优产品 214

第六章 建材工业 216

第一节 砖瓦 216

第二节 水泥 216

第三节 矽藻土 216

第四节 建筑保温材料 216

第五节 日用玻璃 217

第七章 轻工业 217

第一节 纺织 217

第二节 造纸 218

第三节 造酒 饮料 219

第四节 制糖 220

第五节 印刷 220

第六节 木材、木器加工 222

第七节 皮革 223

第八节 服装鞋帽 223

第九节 工艺美术 224

第十节 电线制造 224

第十一节 包装材料加工 225

第八章 乡镇企业 226

第一节 概况 226

第二节 主要厂家简介 226

第九章 联办 个体工业 228

第一节 联办企业 228

第二节 个体企业 228

第十篇 交通 邮电 229

第一章 道路 229

第一节 驿路 229

第二节 公路 230

第三节 桥梁 233

第四节 民工建勤 235

第二章 公路运输 235

第一节 客运 235

第二节 货运 237

第三章 交通管理 239

第一节 交通监理 239

第二节 运输管理 241

第三节 路政管理 241

第四节 公路铁路联合运输 241

第四章 车辆维修 242

第五章 铁路运输 242

第一节 客运 243

第二节 货运 243

第三节 铁路专用线 243

第四节 森林铁路 244

第六章 邮政 244

第一节 邮政机构 244

第二节 邮政网路 245

第三节 邮政设施 246

第四节 邮政业务 246

第七章 电信 247

第一节 电报 248

第二节 电话 248

第十一篇 水利 251

第一章 水利资源 251

第一节 地表水 251

第二节 地下水 251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 251

第四节 水质 252

第五节 城乡供水 252

第二章 水利发电 257

第一节 大桥水电站 257

第二节 小石河水电站 257

第三节 西崴子水电站 258

第四节 黑石子水电站 258

第五节 沿山水电站 258

第六节 珍珠门水电站 259

第三章 蓄水工程 259

第一节 中型水库 259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261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263

第四节 塘坝 263

第四章 农田灌溉 263

第五章 防洪治涝工程 264

第一节 防洪工程 264

第二节 治涝工程 266

第三节 防汛 266

第六章 水土保持 267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67

第二节 水土保持治理 267

第七章 渔业 267

第一节 养殖 268

第二节 捕捞 269

第三节 职工队伍 269

第四节 水产供销 269

第八章 水利管理 26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69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69

第三节 水费管理 270

第四节 水土保持管理 270

第十二篇 商业 271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71

第一节 沿革 2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271

第二章 国营商业 272

第一节 企业机构 272

第二节 商品采购 276

第三节 商品销售 276

第四节 饮食服务 278

第五节 商办工业 279

第六节 主要商店 280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 280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80

第二节 扶持商品生产 283

第三节 收购 284

第四节 企业管理 286

第四章 物资供应 2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9

第二节 商品供应 290

第三节 物资协作 296

第五章 对外贸易 297

第一节 出口商品 297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98

第六章 集体商业 302

第十三篇 粮食 303

第一章 购粮 303

第一节 统购前简况 303

第二节 计划收购 303

第三节 “三定”到户 304

第四节 征购基数调整 304

第五节 合同定购 304

第六节 油料收购 304

第二章 销售 309

第一节 统销前简况 309

第二节 农村统销 310

第三节 市镇供应 310

第三章 议购议销 312

第四章 储藏 313

第一节 仓库场地 313

第二节 粮油保管 313

第五章 调运 314

第一节 调拨 314

第二节 运输 314

第六章 盐业 315

第一节 供应 315

第二节 加碘 315

第七章 粮油加工 316

第一节 制米 316

第二节 制油 316

第八章 饲料 317

第一节 生产 317

第二节 供应 317

第十四篇 物价 318

第一章 物价调整 318

第一节 粮食价格 318

第二节 农副产品价格 322

第三节 木材价格 323

第四节 主要非商品价格 327

第五节 物价指数 328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29

第十五篇 工商行政管理 331

第一章 市场管理 331

第二章 企业登记管理 335

第三章 个体经济管理 343

第四章 经济合同管理 344

第五章 商标、广告管理 345

第一节 商标管理 345

第二节 广告管理 346

第六章 打击投机倒把 346

第一节 查处 346

第二节 纠正错案 350

第十六篇 财政金融 351

第一章 财政收入 351

第一节 概况 351

第二节 企业事业收入 354

第三节 各项税收 355

第四节 其他收入 355

第五节 专项拨款 355

第二章 财政支出 356

第一节 概况 356

第二节 工业交通商业建设支出 358

第三节 农业支出 358

第四节 市政建设支出 359

第五节 社会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359

第六节 行政支出 359

第七节 其他支出 359

第三章 财政预决算 360

第一节 预算编制 360

第二节 决算编制 360

第四章 财务管理 361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 361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362

第五章 农业投资效益 362

第一节 农牧企事业 362

第二节 农业事业 362

第三节 水利电力 362

第四节 林业建设 362

第五节 专业户 重点户 364

第六章 审计监督 364

第七章 税收 365

第一节 税种 税率 365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76

第三节 税制改革 376

第四节 税务检查与监督 377

第八章 货币 377

第一节 货币种类 377

第二节 货币比值与流通 378

第三节 金融管理 381

第九章 储蓄 381

第一节 网点 382

第二节 储蓄种类 382

第三节 储蓄存款 382

第十章 信贷 383

第一节 工商贷款 383

第二节 农业信贷 385

第三节 建设贷款 386

第四节 贷款豁免 387

第十一章 公债 国库券 390

第一节 公债 390

第二节 国库券 390

第十二章 保险 390

第一节 城镇保险 390

第二节 农村保险 391

第十三章 金融机构 392

第一节 钱号 392

第二节 典当 392

第三节 沦陷时期的银行的金融会社 392

第四节 东北光复后的金融机构 393

第五节 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393

第十七篇 城建 395

第一章 市镇规划 395

第一节 敦化县县区规划 395

第二节 敦化镇总体规划 395

第三节 敦化市市区总体规划 396

第四节 大石头镇规划 397

第二章 市政建设 398

第一节 基础设施 398

第二节 公共建筑与工业建筑 408

第三节 住宅建设 409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09

第一节 国有房产的管理 409

第二节 产籍 410

第三节 公房租售 410

第四节 私有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 410

第五节 宗教房产 411

第六节 土地管理 411

第四章 建筑行业 41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11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建材结构 412

第五章 农村建设 413

第一节 乡镇 413

第二节 村屯 431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1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14

第二节 环境治理 416

第三节 环境监测 417

第十八篇 司法 419

第一章 公安 419

第一节 机构 419

第二节 治安 420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421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422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422

第六节 监狱 看守所 武警 423

第七节 基层治保组织 423

第八节 消防 交通 423

第二章 检察 424

第一节 机构 424

第二节 审查批捕 425

第三节 审查起诉 42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25

第五节 刑事检察 425

第六节 经济检察 425

第七节 林业检察 426

第八节 监所检察 426

第九节 控告申诉检察 426

第三章 法院 426

第一节 机构 426

第二节 人民陪审 42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27

第四节 刑事审判 428

第五节 经济审判 43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31

第一节 律师 431

第二节 公证 432

第三节 调解 433

第四节 法制宣传 434

第十九篇 民政 435

第一章 普选 435

第一节 基层选举 435

第二节 县级选举 435

第二章 抗战支前 436

第一节 参军参战 436

第二节 战争勤务 436

第三节 军需供给 437

第三章 优抚 437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37

第二节 抚恤 438

第三节 褒扬烈士 438

第四章 安置 439

第一节 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439

第二节 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 439

第五章 救灾救济 439

第一节 救济事业 439

第二节 救济措施 439

第六章 社会福利 442

第一节 安置盲聋哑残人员 442

第二节 收容 遣送 442

第三节 五保户 443

第七章 婚姻登记 444

第八章 殡葬改革 445

第九章 信访 445

第一节 信访机构 445

第二节 信访工作 445

第二十篇 军事 448

第一章 地方武装 448

第一节 保安司令部 448

第二节 县大队 警备团 448

第二章 兵役 449

第一节 招募兵 449

第二节 志愿兵 450

第三节 义务兵 450

第四节 预备役 450

第三章 驻军 450

第一节 清末、中华民国驻军 450

第二节 沦陷时期驻军 451

第三节 抗日联军 451

第四节 光复后驻军 451

第五节 建国后驻军 451

第四章 民兵 452

第一节 组织 装备 452

第二节 民兵训练 452

第三节 民兵业绩 453

第五章 重大战事纪略 454

第六章 人民防空 461

第一节 防空宣传 461

第二节 工程建设 461

第三节 防空措施 461

第二十一篇 劳动人事 462

第一章 管理机构 462

第二章 公职人员 462

第一节 清末官吏 462

第二节 中华民国公职人员 462

第三节 日伪公职人员 463

第三章 干部构成 463

第四章 干部管理 464

第一节 干部任免 464

第二节 干部培训 464

第三节 干部录用 465

第四节 干部离退休 465

第五节 干部监察 465

第五章 编制 466

第六章 劳动管理 470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70

第二节 职工调动 470

第三节 精简职工 470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471

第五节 劳动安全 471

第七章 劳动工资 472

第一节 工资改革 472

第二节 工资调整 472

第三节 改革工资管理权限 473

第四节 奖金 473

第八章 干部制度改革 474

第一节 人才交流 474

第二节 职称评定 474

第三节 科技干部 474

第四节 岗位责任制 474

第二十二篇 科学技术 47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47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475

第三章 科技活动 476

第一节 地震测试 476

第二节 农机研究 476

第三节 林业研究 477

第四节 工业研究 477

第五节 其他研究 477

第四章 科技推广 477

第一节 普及 477

第二节 情报 479

第三节 科技成果 479

第五章 学术团体 482

第一节 科技学会 482

第二节 民俗学会 482

第三节 珠算学会 482

第四节 财政学会 482

第五节 会计学会 483

第六章 气象 48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3

第二节 天气预报 483

第七章 标准计量 483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83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84

第二十三篇 教育 485

第一章 普通教育 485

第一节 官学 私塾 义学 48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86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88

第四节 中学教育 495

第二章 特殊教育 501

第三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02

第一节 师范专业 502

第二节 林业专业 502

第三节 技工专业 502

第四节 卫生专业 503

第四章 民族教育 503

第五章 成人教育 506

第一节 扫盲教育 506

第二节 中等教育 507

第三节 高等教育 507

第六章 教学研究 508

第七章 教师队伍 509

第八章 勤工俭学 510

第二十四篇 文化 512

第一章 戏剧 曲艺 512

第一节 戏院 戏班 512

第二节 书曲 茶社 512

第三节 敦化剧团 512

第二章 群众文化艺术 513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13

第二节 民间文学 515

第三节 音乐 516

第四节 舞蹈 517

第五节 书法 517

第六节 美术 518

第七节 摄影 518

第八节 业余文艺演出 518

第三章 图书 519

第一节 图书借阅 519

第二节 图书发行 519

第四章 档案 52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0

第二节 档案收藏 520

第三节 档案利用 520

第五章 电影 520

第一节 城市电影 520

第二节 农村电影 521

第六章 广播 521

第一节 有线广播 521

第二节 广播电台 521

第三节 广播线路 521

第四节 用户网络 522

第七章 电视 522

第一节 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 522

第二节 电视普及 522

第八章 文物 523

第一节 出土文物 523

第二节 革命文物 525

第二十五篇 卫生 527

第一章 药政管理 527

第一节 机构 527

第二节 中西药品监督管理 527

第二章 地方病 传染病 529

第一节 地方病 529

第二节 法定传染病 531

第三节 结核病 532

第四节 职业病 532

第三章 爱国卫生运动 534

第一节 爱国卫生组织 534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534

第四章 医疗事业 534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34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37

第三节 公费医疗 538

第五章 医疗队伍 539

第一节 中医药队伍 539

第二节 西医队伍 54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540

第六章 妇幼保健 541

第一节 机构 541

第二节 妇女保健 541

第三节 儿童保健 542

第七章 医学教育 543

第一节 带徒式医学教育 543

第二节 在职医学教育 543

第三节 在校医学培训 543

第四节 函授医学教育 545

第八章 医疗卫生成就 545

第二十六篇 体育 546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46

第二章 群众体育 546

第一节 球类 546

第二节 田径 547

第三节 民间体育 547

第三四 体育场地 547

第三章 体育教育 54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47

第二节 业余体育 548

第四章 体育竞赛 548

第一节 田径 548

第二节 球类 549

第三节 滑水 滑雪 体操 550

第五章 体育队伍 552

第一节 人材输送 552

第二节 裁判队伍 552

第三节 先进集体、个人 552

第二十七篇 社会 554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5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54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55

第三节 长寿老人 556

第二章 风俗习惯 556

第一节 汉族 556

第二节 满族 558

第三节 回族 559

第四节 朝鲜族 559

第三章 谚语 561

第一节 农谚 561

第二节 气象谚语 561

第三节 物象谚语 562

第四节 生活谚语 562

第四章 歇后语 563

第五章 传闻轶事 563

第六章 宗教 567

第一节 天主教 567

第二节 基督教 567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67

第四节 大同佛教会 567

附记 其他组织 568

第二十八篇 人物 585

渤海旧国记略 585

革命烈士纪念塔 碑文 587

陈翰章将军纪念碑碑文 587

吉林省人民政府文件 588

敦化人参栽培史文献摘录 558

附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三零五工厂 558

敦化林业机械厂 590

延边敦化鹿场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