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屡挫屡奋的先行者 1
1.睁眼看世界 3
2.立振兴中华之宏愿 8
3.领导起义 10
4.临时大总统 13
5.无奈的选择 24
二 雄风不减 31
1.卸任的大总统 33
2.与袁世凯会晤 38
3.实业救国之梦 44
三 风雨如晦 47
1.改组同盟会 49
2.幡然觉醒 52
3.二次革命 56
4.不灭的精神 62
四 在荆棘中前进 69
1.“民国与叛逆不能两存” 71
2.护法之艰难 76
3.“不胜痛心疾首” 82
4.著书立说 84
五 柳暗花明 89
1.来自苏俄的声音 91
2.五四运动的启示 93
3.中国国民党 99
六 初交苏俄密使 103
1.苏俄的友好表示 105
2.“中国著名社会主义者孙逸仙” 106
3.联系密切的波达波夫 108
4.与维经斯基的会面 110
七 再交苏俄密使 117
1.斯特拉霍夫的密报 119
2.向列宁致敬 122
3.“亲爱的朋友孙中山” 125
4.对马林的吸引力 129
八 祸患生于肘腋 139
1.陈炯明的盛誉 141
2.“广东省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摇篮” 144
3.北伐与自治之争 149
4.与达林的交往 152
5.祸患生于肘腋 156
九 联俄的抉择 167
1.回答越飞“最微妙”问题 169
2.吴佩孚?孙中山? 176
3.挽救国民党 183
4.孙文越飞宣言 188
十 联共的曲折 201
1.中共探索“合作”之路 203
2.联共的底线 207
3.回答质疑 212
十一 国民党一大 219
1.鲍罗廷来了 221
2.改组国民党 227
3.会前的分歧 232
4.《宣言》的危急时刻 235
5.合作正式形成 241
十二 黄埔军校 249
1.创建军校的动力 251
2.“这是革命的黄埔” 254
3.艰难起步 257
4.苏联的援助一波三折 260
十三 合作之惑 269
1.检举共产党 271
2.质问鲍罗廷 273
3.短兵相接 279
4.怀疑孙中山 284
十四 解决“共产派”问题 289
1.左右为难 291
2.息事宁人 294
3.孙中山发怒 299
4.陈独秀不满 303
十五 联帝和反帝 309
1.寻求外援 311
2.鲍罗廷:“国民党不是反帝的” 317
3.争取关余 320
4.平定商团叛乱 326
十六 走近工农 337
1.“不知不觉者” 339
2.扶助农工 344
3.“耕者有其田”的坚守 351
十七 中山北上 359
1.冯玉祥政变 361
2.北上?北上! 364
3.访日内幕 370
4.扶病进京 374
5.暗流涌动 382
十八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389
1.壮志未酬 391
2.遗嘱风波 393
3.中外追悼 397
4.莫斯科中山大学 402
5.不尽的怀念 405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