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龙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579089
  • 页数:9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5篇50章,详尽介绍了体外循环学的基础知识、临床检查、诊治经验、应用技术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第一篇为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介绍温度、药物、氧气等与体外循环的关系及其影响,以及各脏器的保护措施等。第二篇为体外循环设备,重点介绍了体外循环机、变温箱、氧合器、血液超滤系统、各种管道、辅助静脉引流系统及辅助循环。第三篇为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基本技术,主要介绍术前各种准备,术中术后各指标监测管理及并发症预防。第四篇为各种疾病的体外循环管理,主要介绍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肺栓塞,以及特殊个体、特殊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第五篇为体外循环的质量控制,主要介绍体外循环常见意外的预防、处理和质量管理。本书主要适合胸心外科、体外循环专科、麻醉科及相关专业医护人员阅读参考。

第一篇 体外循环发展简史 3

体外循环学发展简史(上) 3

一、氧合器的诞生经历 3

目录 3

二、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 4

三、奇静脉现象的被发现 5

四、控制性交叉循环技术 5

五、低温与体外循环技术 6

六、寻求性能更高的氧合器 6

七、血泵的研制 7

九、监测系统 8

十、中国体外循环的创业历程 8

八、血液稀释 8

体外循环学发展简史(下) 12

一、体外循环用品和设备的发展 12

二、体外循环教育和交流 13

三、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 14

四、中国体外循环发展简史 17

第二篇 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基础 23

第一章 温度 23

第一节 正常体温调节和手术对体温的影响 23

一、正常体温 23

二、体温调节 23

三、心脏手术对体温的影响 24

四、温度监测 26

二、低温的病理生理变化 27

一、低温医学的发展简史 27

第二节 低温 27

三、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30

四、α稳态和pH稳态 34

第三节 围术期暖身技术 35

一、低温对机体正常代谢的影响 35

二、暖身技术的措施 35

第二章 体外循环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3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8

一、药动学 38

二、药效学 42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药动学的影响 44

一、血液稀释 44

二、低温 45

五、隔离 46

三、灌注 46

四、酸碱状态 46

第三节 体外循环对药效学的影响 47

一、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 47

二、组织结合 47

三、年龄 47

四、CNS穿透性 48

五、温度 48

六、酸碱状态改变 48

七、麻醉药 48

八、受体密度 49

九、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49

二、吸入麻醉药 50

一、阿片类 50

第四节 特殊药物 50

三、静脉麻醉药 51

四、肌松药 51

五、强心药 51

六、β受体阻滞剂 51

七、抗生素 51

八、洋地黄苷类 52

九、抗心律失常药 52

十、扩血管药 52

十一、糖皮质激素类 52

一、常用的血氧指标 54

三、氧供和氧耗 54

三、重要的氧代谢参数 54

第一节 正常氧代谢 54

第三章 体外循环氧代谢的管理 54

四、红细胞摄氧功能的影响 56

第二节 体外循环时缺氧的原因和分类 58

一、低张性缺氧 58

二、血液性缺氧 59

三、循环性缺氧 59

四、组织性缺氧 60

五、缺氧对机体的损害 60

六、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61

第三节 体外循环氧代谢管理 62

一、严密监测 62

二、确保充分的血液氧合 62

三、确保组织灌注良好 63

四、精细生理调节 65

第四章 心肌保护基础理论 67

第一节 心脏保护的应用生理和生化知识 67

一、肌钙代谢 67

二、心肌的能量代谢 69

三、心脏收缩动力学 72

第二节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74

一、急性心肌缺血的动力学过程 74

二、心肌对急性缺血的反应 75

三、心肌缺血对生物膜的影响 77

第三节 再灌注损伤 79

一、自由基 79

二、钙超载 83

四、无复流现象 85

三、白细胞增多 85

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86

第四节 细胞凋亡 87

一、活细胞死亡的形式 87

二、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因素 88

三、诱发或促进细胞凋亡的因素 88

四、细胞凋亡的特征 88

五、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89

六、缺血及再灌注致细胞凋亡的机制 89

七、细胞凋亡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 90

第五节 心肌预处理保护 91

第六节 心肌顿抑 95

第七节 心脏血管保护 97

一、冠状动脉血管张力的内皮源性调节 97

二、冠状动脉血管顿抑 100

三、动脉重建术后的内膜增厚 101

第五章 脑保护 103

第一节 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103

一、术前危险因素 103

二、术中危险因素及预防 104

第二节 体外循环围术期神经精神评价手段 110

一、临床检查 110

二、生化标志物检查 111

三、脑电活动检查 113

四、脑血流的测量技术 113

五、脑氧代谢测定 114

八、其他检查 116

七、脑结构检查 116

六、脑能量代谢检查 116

第三节 脑缺血损伤机制及其保护反应研究进展 117

一、损伤机制 117

二、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 120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保护措施 121

一、一般神经保护剂 121

二、脑特异性抗兴奋毒性措施 123

第六章 脊髓损伤与保护 127

第一节 脊髓缺血损伤 127

一、脊髓的血液循环系统 127

二、病理生理改变 128

第二节 脊髓保护 131

一、重要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定位 131

二、诱发电位的监测 132

三、手术方式的改进 133

四、脑脊液压力监测和引流 133

五、远端动脉灌注 133

六、重要节段性血管再植 134

七、低温 135

八、选择性脊髓灌注 136

九、逆性脊髓静脉灌注 136

十、脊髓预缺血处理 136

十一、保护神经的药物 137

第七章 肺保护 140

第一节 围术期呼吸生理 140

一、肺的静态力学 140

二、气体的流体力学 143

三、肺的气体交换 145

第二节 肺损伤 147

一、肺损伤的原因 147

二、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148

三、术后早期肺损伤的防治 151

四、急性肺损伤的预防 154

五、治疗进展 156

第八章 肾脏保护 160

第一节 肾脏血流量的调节 160

一、肾血流量、肾氧供和氧耗 160

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161

三、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161

四、肾小管功能测定 163

三、血浆尿素氮测定 163

二、肾血流量测定 163

第二节 肾脏功能的评估 163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163

第三节 急性肾脏功能衰竭 164

第九章 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71

第十章 体外循环免疫与炎症反应 178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述 178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78

二、免疫应答 181

三、移植免疫 185

四、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186

第二节 CPB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87

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87

二、CPB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机制 191

一、始动因素 193

三、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 193

第三节 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193

二、血液的激活与炎症介质的产生 194

三、分子生物学机制 199

四、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200

五、减轻CPB炎症反应的方法 201

第四节 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204

第十一章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214

一、胰岛素 214

二、胰高血糖素 217

三、甲状腺素 217

四、抗利尿激素 218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219

六、儿茶酚胺 220

七、皮质醇 222

八、脑垂体激素 223

第三节 内分泌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223

一、糖尿病 223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24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24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225

五、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 225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228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基因 228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 232

第十三章 体外循环生物医用材料 245

第三篇 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 245

第一节 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246

一、生物相容性概念和原理 246

二、生物相客性分类 246

三、血液相容性 247

第二节 生物材料和血液相容性 248

一、表面特性与血液相互作用 248

二、理想的体外循环生物材料 249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 249

一、氧合器壳体材料 249

二、氧合器 250

三、管道 251

第四节 表面涂抹技术 251

一、肝素涂抹表面 252

二、PMEA涂抹表面 253

第十四章 体外循环机和变温水箱 255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机 255

一、滚压泵 255

二、离心泵 258

三、重力皮囊滚压泵 263

四、涡流泵 264

第二节 变温系统 265

一、低温生理及其应用 265

二、变温水箱 266

第一节 概述 271

一、生物肺氧合阶段 271

第十五章 氧合器 271

二、血膜式氧合器阶段 272

三、鼓泡式氧合器阶段 273

四、膜式氧合器阶段 274

五、静脉内氧合阶段 275

第二节 氧供氧耗的生理学基础 276

一、外呼吸 276

二、气体的运输 277

三、内呼吸 277

四、氧合器中的气血交换 279

第三节 氧合器的工作原理 280

一、鼓泡式氧合器 280

二、膜式氧合器 282

一、氧合器对血液的损害 287

二、完善氧合器的生物相容性 287

第四节 氧合器对血液的损害 287

第五节 常用氧合器 289

一、西京90、95型鼓泡氧合器 289

二、可调式鼓泡氧合器 289

三、希健Ⅱ型膜式氧合器 289

四、AFFINITY NT膜式氧合器 289

五、TERUMO膜式氧合器 289

六、POLYSTAN氧合器 290

七、QUADROX膜式氧合器 290

第六节 氧合器性能的综合评价 291

一、基本性能 291

二、组织相容性 291

四、稳定性和简易性 292

三、安全性 292

第十六章 体外循环管道、插管和滤器 293

第一节 管道 293

一、管径 293

二、管道长度及数量 295

三、管道设置与色彩标识 295

四、管道连接 296

五、肝素涂抹管道 296

第二节 插管 297

一、动脉插管 297

二、静脉插管 299

三、心内吸引管 301

四、心脏停搏液灌注管 301

第三节 滤器 302

一、体外循环中微栓来源 302

二、微栓滤除的机制 303

三、体外循环滤器的应用 304

第十七章 血液超滤系统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一、基本原理 307

二、超滤器的类型 308

三、滤出液成分 308

四、适应证 308

五、注意事项 308

第二节 常用超滤方式 309

一、常规超滤 309

二、改良超滤 309

三、零平衡超滤 313

一、血液透析 314

第三节 血液透析与血浆置换 314

四、存在的问题 314

二、血浆置换 315

第十八章 辅助静脉引流技术 317

第十九章 辅助循环 324

第一节 概述 324

第二节 体外辅助循环装置 330

一、滚压泵 330

二、离心泵 331

三、Abiomed泵 333

四、Thoratec泵 335

五、Berlin泵 335

第三节 体内辅助循环装置 336

一、Heart Mate泵 336

二、Novacor泵 337

三、Cardio West泵 338

四、轴流泵 338

五、主动脉球囊反搏 340

第四节 辅助循环的选择 343

第五节 辅助循环的管理与并发症预防 344

第四篇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基本技术第二十章 体外循环的术前准备 353

第一节 概述 353

一、术前准备的基本任务 353

二、一般术前准备 354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356

一、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术前准备 356

二、先天性复杂性发绀型先心病术前准备 357

三、重症婴儿和新生儿术前处理 358

第三节 瓣膜性心脏病 359

第四节 冠状血管外科疾病 361

第五节 大血管外科疾病 362

第二十一章 体外循环前的物品准备 366

第一节 仪器设备的准备 366

一、体外循环机 366

二、变温水箱 367

三、变温毯 368

四、温度的测量 368

五、气源设备 368

六、血氧饱和度仪 369

七、ACT监测仪 369

八、报警系统 369

一、氧合器 370

九、其他设施 370

第二节 消耗品的准备 370

二、动脉微栓滤器 371

三、插管与管道 372

四、其他准备 373

第三节 灌注前准备工作 374

一、常规准备 374

二、预充排气 374

三、特殊手术的准备 375

四、制定灌注计划和选择灌注方法 376

第二十二章 心脏手术的麻醉 377

第一节 概述 377

三、肺保护 382

四、肾保护 382

一、心肌保护 382

二、脑保护 382

第二节 心脏手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 382

五、血液保护 383

第三节 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复苏 383

第四节 心脏手术围术期循环骤停的原因 384

一、低氧 384

二、麻醉药过量 384

三、触电 384

四、过敏反应 384

二、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功能 385

一、麻醉药-肌松药-血管扩张药 385

八、人工瓣膜失灵 385

第五节 心脏手术麻醉面对的问题 385

六、心肌缺血 385

五、高钾与低钾 385

七、大出血 385

三、动脉压-肺楔压-中心静脉压 386

四、ABG-SpO2-PETCO2 386

五、血液稀释-血液回收-血液麻醉 386

第六节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 387

一、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活动度 387

二、增加冠状动脉口径 387

三、硬膜外麻醉在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 387

二、微创心脏外科 388

三、选择性早期拔管 388

一、快车道麻醉 388

第七节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 388

四、加强心外科术后镇痛 389

第二十三章 体外循环预充 390

第一节 血液稀释 390

一、病理生理基础 390

二、血液稀释的极限 392

三、最适血细胞比容 392

四、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 393

五、血液稀释的代偿机制 395

六、血液稀释程度分级 396

第二节 预充和血液稀释方法 396

一、预充和血液稀释的理论计算 396

二、血液稀释和预充方法 397

三、预充和血液稀释的基本原则 398

三、预充液的效应 399

二、预充液的分类 399

第三节 预充液 399

一、理想的预充液标准 399

四、晶体预充液 400

五、胶体预充液 402

六、携氧血液代用品 404

第二十四章 围体外循环期监测 406

第一节 物理观察及温度监测 406

一、物理观察 406

二、温度监测 407

第二节 心脏监测 408

一、心电图监测 408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409

二、全心冠状动脉血流的监测 412

一、冠状动脉循环阻力 412

第三节 冠状动脉循环血流监测 412

第四节 体外循环系统的监测 414

一、安全性的监测 414

二、动脉灌注流量的监测 415

三、氧合器性能的监测 416

四、血液超滤器的监测 416

五、心脏停搏液应用的监测 416

六、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灌注的监测 416

七、围体外循环期麻醉药物浓度的监测 417

第五节 出凝血的监测 417

一、肝素浓度 418

二、肝素化效果 419

一、脑电图监测 423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测 423

二、经颅多普勒 426

三、颈内静脉血监测 428

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 429

第七节 组织灌注监测 434

一、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434

二、胃肠黏膜pH监测 435

第二十五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437

第一节 概述 437

第二节 动脉血压监测 440

一、无创监测 440

二、有创监测 442

四、桡动脉与主动脉收缩压的逆变 444

三、动脉压 444

五、主动脉球囊反搏时的动脉压 445

第三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445

一、穿刺部位对导管位置的影响 445

二、体外循环时中心静脉压 446

三、指标综合判断 446

第四节 肺动脉导管监测技术 447

第五节 脑血流动力学 451

第六节 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452

第七节 肾、肝、肺血流动力学 454

一、肾脏 454

二、肝脏 454

三、肺脏 455

第八节 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456

第九节 围体外循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调控 459

第二十六章 体外循环的前并行和后并行 463

第一节 前并行 463

第二节 后并行 465

第三节 停止体外循环 468

第二十七章 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 471

第一节 概述 471

第二节 心脏停跳前的心肌保护 472

一、体外循环前的心肌保护 472

二、体外循环中心脏停跳前的心肌保护 473

第三节 心脏停跳中的心脏保护 475

一、停搏液的基本原理和配方 475

二、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 478

三、心脏停跳时的管理 480

第四节 心脏复跳后的心肌保护 484

一、冠状动脉循环恢复后的管理 484

二、心肌顿抑 485

第五节 老年人和新生儿的心肌保护 486

一、老年人心肌保护 486

二、新生儿心肌保护 488

第六节 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 491

一、受体的筛选和移植前的管理 491

二、供体的心脏选择和管理 492

三、供体心脏的保护 494

第七节 停搏液的完善 497

一、营养物质 497

三、自由基清除剂 498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98

二、钙通道阻滞剂 498

五、三甲氧苄嗪(TMZ) 499

六、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499

第八节 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监测进展 500

一、ECG监测 500

二、MI的生化和酶学监测 501

三、超声心动图 501

四、Swan-Ganz导管测压 502

五、影像诊断 502

第二十八章 体外循环中水、电解质代谢的管理 505

第一节 水、钠的正常代谢 505

一、体液 505

二、体液中水与电解质的运动 506

三、水与钠的生理调节 507

四、肾在维持体液平衡中的作用 508

第二节 水代谢紊乱 508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水代谢管理 511

一、积极预防体外循环中的水肿 511

二、加强液体的排出 513

第四节 电解质代谢紊乱 515

一、钾代谢 515

二、钙代谢 517

三、镁代谢 519

四、钠代谢 519

第二十九章 酸碱平衡与血气管理 521

第一节 概述 521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期间的酸碱平衡紊乱 525

一、体外循环时酸碱失调特点 525

二、代谢性酸中毒 526

三、代谢性碱中毒 527

四、呼吸性酸中毒 528

五、呼吸性碱中毒 529

六、混合性酸碱紊乱 529

第三节 低温体外循环和血气校正 529

一、低温应用的理论依据 529

二、低温对血液PaO2的影响 530

三、低温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530

第三十章 凝血、抗凝与拮抗 535

第一节 概述 535

一、初期止血 535

二、Ⅱ期止血—凝血 536

四、凝血功能监测指标 538

三、控制凝血的机制 538

第二节 肝素的抗凝与拮抗 540

一、肝素的药理作用 540

二、涂抹技术 542

三、肝素剂量与监测 543

四、肝素耐药 543

五、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544

六、肝素拮抗 545

第三节 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碍 548

一、肝素中和不全 548

二、血小板功能低下 549

三、凝血因子缺乏 549

四、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549

五、DIC 549

一、搏动血流的基本特点 551

第三十一章 搏动灌注 551

第一节 概述 551

二、搏动血流的测量 552

三、影响搏动血流的因素 552

四、搏动灌注的理论基础 552

五、搏动灌注对机体的影响 553

六、搏动灌注的研究发展趋势 555

第二节 搏动灌注装置 556

一、改良滚压式搏动泵 556

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557

三、间歇阻闭式搏动辅助装置 558

四、心室泵 558

五、挤压泵 558

七、搏动辅助装置 559

六、离心泵 559

八、其他新型搏动辅助装置 560

第三十二章 心脏手术中心律失常 561

第一节 概述 561

第二节 心脏手术中常见的心律失常 566

一、窦性心律失常 568

二、异位搏动 568

三、异位心动过速 569

四、传导阻滞 571

第三节 电转复术与心脏起搏 572

一、电转复术 572

二、心脏起搏 572

一、减少输血的潜在危险 576

第一节 概述 576

第三十三章 心血管手术的血液保护 576

二、输血指征 577

三、血液保护措施 577

第二节 麻醉和血液保护 580

一、硬膜外麻醉 580

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580

三、加强手术室内防寒保暖工作 581

第三节 血液麻醉 581

一、凝血酶抑制剂 581

二、纤溶酶抑制剂 582

三、血小板抑制剂 583

四、接触性蛋白酶抑制剂 583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 584

一、急性血细胞分离技术 584

第四节 血液保护的其他措施 584

三、血液代用品 585

四、血液消毒 585

五、局部止血药 585

第五节 液体复苏与血浆代用品 585

一、输液对血浆扩容的影响 586

二、血浆代用品 587

第三十四章 婴幼儿术后ICU的管理 591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脏器功能的潜在影响 591

一、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591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591

一、初始评估 592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术后各器官功能的评估 592

四、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592

三、对肺功能的影响 592

二、基本监测 593

三、综合评估 595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术后各器官功能的调整 595

一、体液及电解质管理 595

二、循环管理 597

三、呼吸管理 599

第四节 体外循环后特殊问题的处理 601

一、心功能不全 601

二、肺动脉高压 602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03

第一节 概述 605

第三十五章 成人术后并发症的管理 605

第二节 低心排血量 606

第三节 心律失常 608

第四节 高血压和低血压 609

一、术后高血压 609

二、术后低血压 610

第五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11

第六节 其他并发症 612

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612

二、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613

三、肾功能不全 614

四、出血 614

五、多脏器功能不全 615

第三十六章 婴幼儿体外循环 619

第一节 概述 619

第五篇 不同病种的体外循环 619

第二节 体外循环管理 621

一、术前访视病人 621

二、物品准备 621

三、婴幼儿体外循环的预充 621

四、体外循环中的监测 622

五、体外循环方法 623

六、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特殊问题 624

七、特殊病种的体外循环管理 625

第三十七章 心脏瓣膜病的体外循环 629

第一节 概述 629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 632

一、主动脉瓣狭窄 637

第三节 主动脉瓣病变 637

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39

第四节 二尖瓣病变 641

一、二尖瓣狭窄 641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642

第五节 心脏联合瓣膜病 644

一、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狭窄 644

二、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 644

三、二尖瓣狭窄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44

四、二尖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44

五、二尖瓣病变与三尖瓣关闭不全 645

第三十八章 冠心病的体外循环 646

第一节 概述 646

一、冠状动脉 646

三、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 647

二、心脏表浅静脉 647

四、粥样硬化病变的病理学基础 649

五、冠状动脉循环的病理生理 650

六、冠心病与致病因素的关系 651

七、特殊辅助性检查 652

第二节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 654

一、手术指征 654

二、室壁瘤切除后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654

三、血管桥材料的制备 654

四、血管桥保护的重要意义 655

五、外科手术方法 655

第三节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 657

一、氧供需平衡 657

四、麻醉前用药 658

五、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 658

三、麻醉药物的选择 658

二、麻醉监测 658

第四节 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659

一、准备 659

二、前并行 660

三、心肌保护 660

四、体外循环期间管理 661

五、高血糖、高血压的处理 663

六、心脏复苏 664

七、后并行辅助循环的管理 664

八、脱机困难或不能脱机的心室辅助 665

第五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665

二、体外循环辅助 666

一、血液回收 666

三、血管桥灌注装置的应用 667

第六节 特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 667

一、OPCAB转为CCABG的体外循环特点 667

二、冠心病急诊手术 668

三、再次CABG 668

四、瓣膜置换同期CABG 669

第三十九章 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 672

第一节 概述 672

第二节 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 673

一、氧合器的选择 673

二、预充及血液稀释 674

三、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 674

五、夹层动脉瘤的特殊问题 679

四、血液的回收和再利用 679

第三节 脑、脊髓和肾脏保护 680

一、脑保护 680

二、脊髓保护 683

第四十章 新生儿体外循环 686

第一节 新生儿病理生理特点 686

第二节 新生儿体外循环的装备 688

一、体外循环机 688

二、氧合器 688

三、动脉微栓过滤器 689

四、贮血室及静脉回流装置 689

五、血液浓缩器 689

六、体外循环配套管道 689

三、常温体外循环管理 690

二、深低温体外循环管理 690

第三节 新生儿体外循环管理特点 690

一、预充 690

四、血气管理 691

五、胶体渗透压管理 691

六、血细胞比容 691

七、超滤 692

八、保温 692

第四节 新生儿体外循环的研究方向 692

一、心肌保护 692

二、脑保护 692

三、炎症反应的预防 693

第四十一章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 694

第一节 概述 694

第二节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管理特点 697

第四十二章 孕妇和胎儿体外循环 702

第一节 孕期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 702

第二节 胎儿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 705

一、胎心心脏手术的目的和时机选择 705

二、生理特点 706

三、设备应用 707

第三节 胎儿体外循环研究现状及进展 708

一、灌注流量和方式 709

二、温度选择 709

三、应激反应 710

四、药物使用 710

五、心肌保护 710

六、对母体的影响 711

第四十三章 急诊体外循环 713

第一节 概述 713

第二节 急诊体外循环与PTCA 716

第四十四章 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疗法 720

第四十五章 微创心脏外科与体外循环 732

第一节 概述 732

第二节 微创心脏外科 734

一、先天性心脏病 734

二、瓣膜性心脏病 735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 736

一、闭式体外循环 737

第四节 微创心脏外科体外循环 737

二、适时拔管 737

一、麻醉监测 737

第三节 微创心脏外科麻醉 737

二、常用微型体外循环系统 740

三、设备和材料 742

四、体外循环管理 742

第四十六章 心脏肿瘤手术体外循环 747

第一节 概述 747

第二节 常见心脏肿瘤 750

一、黏液瘤 750

二、其他心脏良性肿瘤 751

三、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751

五、纵隔肿瘤 752

第三节 心脏肿瘤的体外循环 752

四、继发性心脏肿瘤 752

第四十七章 肺栓塞手术的体外循环 759

第四十八章 特殊病种的体外循环 769

第一节 心、肺移植的体外循环 769

一、心脏移植方法 769

二、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特点 771

三、心肺联合移植与肺移植 774

第二节 地中海贫血的体外循环 775

一、血红蛋白的结构 775

二、分子遗传学特点和临床表现 776

三、心功能异常表现 776

一、冷凝集反应的机制 777

第三节 冷凝集反应患者的体外循环 777

五、手术预后 777

四、转流技术特点 777

二、实验室检查特点 778

三、体外循环期间的处理 778

四、常温期间的心肌保护 779

五、常温体外循环注意事项 779

第四十九章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781

第一节 肝移植手术 781

第二节 布加综合征手术 789

第三节 严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 792

第四节 严重急性药物中毒的救治 795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 795

二、安眠药中毒的抢救 797

第五节 呼吸道严重阻塞的抢救 797

第六节 体外循环在全身热疗中的应用 799

一、对低温、高温患者的抢救 804

第七节 其他非心脏手术 804

二、治疗下肢恶性肿瘤 806

三、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 807

四、前列腺癌冷冻切除术 807

第六篇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 811

第五十章 体外循环意外及处理 811

一、机械故障 811

二、管道意外 814

三、管理失误 815

四、血液抗凝意外 817

五、外科手术操作失误 817

六、体外循环意外的预防 818

第五十一章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 820

第一节 体外循环面临的新问题 820

一、人口结构的变化 820

二、疾病构成的演变 820

三、医学模式的转化 821

四、技术演变 821

第二节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体外循环医师 822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822

二、良好的技术素质 823

第三节 体外循环的质量管理 824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 824

二、减少噪声 825

一、空气净化 825

三、安全用电 825

第四节 体外循环的安全环境 825

二、管理步骤 825

四、供气安全 826

第五节 医疗事故 827

一、有关医疗事故的条例和法律 827

二、医疗事故的概念和分级 828

三、医疗事故争议的三条解决途径 828

四、医疗事故的鉴定 829

五、医疗事故的赔偿问题 829

六、如何防范医疗事故 830

第五十二章 体外循环与计算机 832

第一节 计算机与体外循环技术 832

一、术中管理 832

二、搏动灌注 835

第二节 计算机与微创心血管外科 839

第三节 远程医学 841

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842

二、远程医学教育 844

三、结语 845

附录A 体外循环各种插管简介 847

一、动脉插管 847

二、经皮动静脉插管 849

三、静脉插管 850

四、吸引管 851

五、心脏停搏液灌注管 853

附录B 体外循环常用药物简表 855

一、升压类药 855

二、正性肌力药 856

三、抗心律失常药 857

四、降压药 858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 859

五、利尿药和脱水药 859

七、凝血系统药 860

八、抗生素 861

九、麻醉药和肌松药 862

十、降糖药 863

十一、β受体阻滞药 864

十二、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 864

附录C 体外循环常用物品技术参数 865

一、膜肺参数 865

二、体外循环机参数 867

三、鼓泡式氧合器参数 868

六、体重与插管型号选择 869

四、微栓滤器参数 869

五、插管型号与口径 869

七、管道参数 870

八、滤水器参数 870

附录D 常用人体检查正常值和体外循环记录单 871

一、血液一般检查 871

二、血液生化检查 871

三、血气分析 872

附录E 体外循环意外及其对策表 873

一、体外循环中进气 873

二、凝血 873

五、泵管崩脱或破裂 874

六、不祛泡 874

四、泵压增高 874

三、突然停泵 874

七、氧合不佳 875

八、液面过低 875

九、停机液面突然增加 875

十、变温器漏水 876

十一、变温器异常 876

十二、体外循环中高血压的原因和处理 876

十三、体外循环中低血压的原因和处理 876

十四、恢复冠脉循环后心脏不跳的原因、诊断及处理 877

十五、给停跳液后心脏电机械活动频繁的原因和处理 877

十六、心内回流多的原因和处理 877

二十一、高钾 878

二十、呼吸性碱中毒 878

十九、呼吸性酸中毒 878

十八、代谢性碱中毒 878

十七、代谢性酸中毒 878

二十二、低钾原医和处理 879

二十三、低钙原因和处理 879

二十四、水肿原因和处理 879

二十五、温度变化缓慢原因和处理 879

二十六、体外循环中的溶血 880

二十七、无尿或少尿原因和处理 880

附录F 体外循环各种记录单 881

一、体外循环预充单 881

二、体外循环记录单 882

三、自体血液回收记录单 884

附录G 体外循环常见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885

附录H 体外循环常见单词/词组英汉对照表 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