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棉花分布与棉花种质资源 1
第一节 棉花分布 1
一、棉花生产与分布 2
二、棉区分布 3
第二节 棉花种质资源 13
一、栽培棉种 15
二、野生棉种 21
第二章 棉花的遗传 23
第一节 质量性状遗传 23
一、亚洲棉性状的遗传 23
二、四倍体棉种质量性状的遗传 24
三、棉花种间杂种的遗传学 29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 30
一、遗传参数的估算 30
二、性状间的相关 37
第三节 细胞遗传 40
一、棉属种的染色体 40
二、棉花种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 44
三、非整倍体 47
第三章 棉花育种 53
第一节 产量育种 53
一、与棉花产量有关的性状 53
二、产量结构模式 55
三、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 56
四、产量育种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 58
五、提高产量遗传潜力的可能性及其技术途径 60
第二节 短季棉育种 66
一、短季棉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 66
二、早熟性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测定方法 69
三、短季棉育种技术 72
第三节 棉纤维品质育种 76
一、纤维品质性状 77
二、纤维品质的现状与改良 78
三、棉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 81
第四节 抗病育种 84
一、抗源的筛选与培育 85
二、育种方法 86
第四章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92
第一节 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 92
一、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的表现 92
二、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的表现 93
第二节 棉花杂种优势的遗传学效应 95
第三节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96
一、亲本的选配 96
二、配合力的研究 97
三、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98
四、杂种棉在生产上的应用 98
第四节 杂种棉种子生产的技术途径 100
一、人工去雄授粉法 100
二、化学杀雄法 100
三、指示性状法 100
四、雄性不育性状的利用 103
五、雌雄异熟系的应用 106
第五节 杂种棉种子生产体系 107
一、技术系统 107
二、组织管理系统 108
三、价格系统 109
第六节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景 109
一、获得简便高效杂种种子是棉花杂种优势广泛利用的前提 109
二、选育出强优势组合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 110
第五章 棉花生物技术 113
第一节 分子育种 113
一、概况 113
二、DNA的提取和纯化 113
三、外源DNA(基因)导入整体植物细胞的分子育种技术 115
四、棉花分子育种成果 121
五、授粉后外源基因导入的技术评价 138
六、展望 139
第二节 棉花组织培养 139
一、胚珠培养 139
二、茎尖培养 141
三、体细胞培养 145
四、原生质体培养 150
五、展望 151
第六章 棉花良种繁育和区域试验 155
第一节 种子形态与结构 155
第二节 种子生理 157
一、种子的形成 157
二、种子的后熟 162
三、棉籽的贮藏 162
四、棉籽的萌发 164
第三节 棉花品种退化与良种繁育 165
一、棉花品种退化的特点 166
二、棉花品种退化的原因 166
三、棉花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 167
四、棉花良种繁育的技术路线 168
五、棉花良种繁育的历史与发展 169
六、棉花“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171
七、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的进展 173
第四节 棉花品种中间试验 179
一、棉花品种中间试验和审定历史 179
二、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方法 180
三、棉花品种生产试验方法 182
第五节 种子检验与加工 183
一、种子检验的内容和程序 183
二、种子检验方法之一——常规检验 183
三、种子检验方法之二——活力检验 186
四、种子检验方法之三——硫酸脱绒种子检验 189
五、棉花种子加工处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191
六、棉花种子加工处理的综合效应 193
第七章 棉花生殖器官发育及其调控 195
第一节 棉花花芽分化发育及其诱导 195
一、棉花花芽分化发育 195
二、棉花早发及其诱导 203
第二节 棉蕾形成及其调控 209
一、现蕾的一般规律 209
二、单蕾发育动态 209
三、“三桃”蕾发育动态 210
四、棉花现蕾条件 211
五、现蕾(果节)预测 212
第三节 棉铃发育生理及其调控 213
一、棉铃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14
二、棉铃内养分运转与分配 219
三、棉铃内养分运转分配与产量的形成 225
四、棉铃内养分运转分配与品质的形成 228
五、提高单铃经济系数的调控途径 229
第四节 棉花优化成铃及其调控 230
一、优化成铃的涵义及意义 230
二、提出优化成铃的背景 230
三、优化成铃技术思路 230
四、优化成铃的生育基础 231
五、优化成铃的生理基础 231
六、优化成铃调控技术 232
第八章 棉花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36
第一节 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236
一、种植制度的演变 236
二、主要种植方式 237
三、高效立体多熟种植 239
第二节 两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41
一、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研究与应用 241
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47
第三节 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253
一、问题提出 253
二、发展概况 253
三、研究成果 253
四、展望 257
第四节 棉花栽培技术新举措 258
一、棉花同步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258
二、棉花简化栽培的思路与方法 261
三、数学模型规范化栽培技术 263
第九章 棉花计算机模拟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 266
第一节 概述 266
一、棉花计算机模拟模型概况 266
二、决策支持系统 268
第二节 棉花计算机模拟模型 269
一、吴国伟等组装的模型 269
二、潘学标等组装的CGSM模型 272
三、李秉柏等发表的模型 274
四、刘文等组装的模型 278
五、肖荧南等发表的模型 280
六、潘学标等组装的COTGROW模型 282
第三节 棉花管理专家系统 285
一、DECOCA系统 285
二、CPMSS系统 288
三、CPMES95系统 289
第四节 棉花计算机模拟模型及专家系统研究的展望 291
一、模拟模型研究展望 292
二、专家系统研究展望 294
第十章 棉花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297
第一节 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297
一、棉花主要病害 297
二、棉花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300
三、棉花病害的综合防治原则与防治技术 305
第二节 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309
一、棉花的主要虫害 309
二、影响害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316
三、虫害防治的原理与方法 318
四、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323
第三节 棉田杂草及其防除 325
一、棉田杂草防除概述 325
二、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为害特点 325
三、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330
四、棉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