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临邑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3303261
  • 页数:7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载了1840年至1985年临邑县的自然地理、经济形态、政治军事、文教卫生、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凡例 1

概述 1

目录 1

序 1

大事记 9

第二节 隶属 3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7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37

第一章 建置 37

第三节 县城 38

第一节 明清区划 41

第二章 区划 41

第二节 民国区划 42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43

第一节 乡镇 46

第三章 乡镇 村庄 46

第二节 村庄 50

第二节 地层 57

第一节 地质构造 57

第二编 地理环境 57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貌类型 58

第二章 地貌 58

第二节 河流 59

第一节 土壤 61

第三章 土壤和植被 61

第二节 植被 6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64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64

第二节 节气特征 67

第三节 物候特征 68

第二节 水资源 7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0

第五章 自然资源 物产 70

第四节 热量资源 71

第三节 光照资源 71

第六节 植物资源 72

第五节 动物资源 72

第八节 石油资源 73

第七节 中药材资源 73

第九节 名特产 74

第三节 水灾 75

第二节 风灾 7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5

第一节 旱灾 75

第六节 霜冻 76

第五节 雨淞 雾淞 76

第四节 雹灾 76

第八节 地震 78

第七节 虫灾 78

第一节 人口数量 85

第一章 人口数量和分布 85

第三编 人口 8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8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 89

第一节 民族构成 89

第二节 机械变动 8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89

第五节 职业构成 9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91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91

第一节 晚婚 晚育 92

第四章 计划生育 92

第六节 姓氏 92

第三节 政策措施 93

第二节 节育 绝育 93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97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97

第四编 农业 97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 99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02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04

第二章 农业区划 105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08

第三章 作物种植 108

第二节 农技 农艺 109

第三节 土壤 肥料 11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13

第四章 作物类别 113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21

第三节 油料作物 123

第五节 蔬菜作物 125

第四节 绿肥作物 125

第一节 耕作机具 127

第五章 农机具 127

第四节 收获机具 128

第三节 田间管理机具 128

第二节 播种机具 128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机具 129

第一节 林木资源 131

第六章 林业 131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33

第三节 果品 134

第四节 林木管理 1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7

第七章 畜牧业 137

第二节 畜禽品种 13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40

第三节 优良种畜、种禽的引进 140

第二节 水产业生产 141

第一节 水产资源 141

第八章 水产业 14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42

第九章 副业 142

第二节 生产项目 143

第一节 德惠新河流域 147

第一章 河道治理 147

第五编 水利 147

第二节 马颊河流域 148

第四节 土马河 149

第三节 徒骇河 149

第五节 沙河 150

第二节 沟、洫开挖 153

第一节 疏导排涝 153

第二章 农田水利 153

第四节 综合治理 154

第三节 “三田”治理 154

第五节 盐碱地治理 157

第一节 井灌 158

第三章 灌溉 158

第三节 引黄灌溉 159

第二节 引徒灌溉 159

第五节 灌溉方式 162

第四节 引黄配套设施 162

第一节 水闸 165

第四章 水工建筑物 165

第二节 渡槽 167

第一节 县外施工 169

第六章 协作治水 169

第五章 养护与管理 169

第一节 干流管理 169

第二节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169

第二节 边界水利纠纷 17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78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78

第六编 工业 178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178

第一节 机械修造业 180

第二章 工业行业 180

第三节 国营工业 180

第二节 电力生产供应业 182

第三节 石油化学工业 184

第五节 纺织、缝纫业 185

第四节 建筑材料制造业 185

第七节 棉花加工业 187

第六节 造纸、印刷业 187

第八节 食品、饮料工业 188

第九节 粮油、饲料加工业 189

第十节 其他工业 190

第一节 生产设备 192

第三章 生产经营 192

第二节 原料供应 193

第三节 产品质量 194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97

第二节 职工队伍 198

第一节 生产技术 198

第四章 生产技术 职工队伍 198

第二节 鲁宁管线临邑首站 199

第一节 胜利油田临盘指挥部 199

第五章 国家、省、地驻县企业 199

第四节 德州地区运输公司汽车七队 200

第三节 德州地区电业公司临邑变电站 200

第一节 官道 民间大道 203

第一章 交通线路 203

第七编 交通 203

第二节 公路 204

第三节 管线 206

第一节 桥梁 207

第二章 桥涵 207

第二节 涵洞 209

第一节 工具 210

第三章 交通运输 210

第三节 货运 212

第二节 客运 212

第一节 养护 213

第四章 公路养护与绿化 213

第一节 运输管理 215

第五章 交通管理 215

第二节 绿化 215

第三节 交通监理 216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16

第二节 邮电局、所 219

第一节 邮铺 219

第八编 邮电 219

第一章 机构 219

第一节 邮路 221

第二章 邮政 221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23

第二节 邮政设备 223

第一节 电路 225

第三章 电信 225

第二节 设备 227

第三节 业务 22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33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233

第九编 商业 23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3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36

第一节 商业网点 237

第二章 经营方式 237

第二节 集市贸易 238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239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240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40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244

第三节 棉花购销 246

第四节 土副产品购销 247

第二节 服务业 248

第一节 饮食业 248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248

第二节 物资购进 2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9

第五章 计划物资 249

第三节 物资供应 250

第二节 出口商品 251

第一节 外贸机构 251

第六章 对外贸易 251

第三节 货源组织 252

第二节 粮油征购 2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4

第七章 粮油购销 254

第三节 粮油销售 255

第四节 粮油仓储 25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1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261

第一章 财政 261

第三节 财政收入 262

第四节 财政支出 267

第二节 农业税收 2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1

第二章 税务 271

第三节 工商税收 277

第四节 促产增收 281

第一节 机构 283

第三章 金融 283

第二节 货币 284

第三节 存款 285

第四节 储蓄 286

第五节 贷款 287

第六节 现金管理 290

第八节 债券 侨汇 291

第七节 结算管理 291

第九节 保险 292

第二节 房屋 297

第一节 街道 297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29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97

第三节 供水排水 299

第一节 集镇 300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00

第四节 桥涵 300

第五节 绿化 300

第二节 村庄 30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02

第三章 建筑业 302

第二节 设计施工 303

第四节 建筑技术 304

第三节 施工管理 304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305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 305

第二节 规划管理 307

第一节 污染 30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08

第二节 治理 31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31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5

第十二编 综合经济管理 31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1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16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31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1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319

第五节 商标注册管理 321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户管理 321

第二节 市场物价 32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22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322

第三章 物价管理 322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25

第一节 度量衡管理 326

第四章 计量标准化管理 326

第二节 计量器具生产与修理 327

第二节 审计监督 328

第一节 机构 328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 328

第五章 审计 328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29

第一节 统计机构 329

第六章 统计管理 329

第三节 服务与监督 330

第一节 党的建立和发展 33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333

第十三编 党派群团 333

第二节 县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339

第三节 纪律检查 340

第四节 统战工作 341

第一节 组织沿革与活动 34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342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44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44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44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346

第三节 妇女组织 348

第六节 科技协会 350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350

第四节 农民组织 350

第七节 其他群众组织 35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55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355

第十四编 政权 政协 355

第二节 历届大会 356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359

第六节 调查 视察 361

第五节 提案处理 361

第四节 代表联系制度 361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 362

第一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 362

第二章县 人民政府 362

第三节 县革命委员会 365

第四节 基层政权 367

第五节 信访 36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369

第三章 县人民政协 369

第二节 工作组 370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371

第一节 清末县署 371

第四章 县旧政府及参议机构 371

第三节 旧参议机构 373

第二节 法院 377

第一节 警察局 377

第十五编 司法 377

第一章 民国时期司法机构 377

第一节 政治保卫 378

第二章 人民公安 378

第二节 刑事侦察 380

第三节 治安管理 381

第三章 人民检察 382

第五节 人民消防 382

第四节 基层治保组织 382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8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83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83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8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84

第一节 审判制度 384

第四章 审判 384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8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85

第二节 法制宣传 386

第一节 司法建设 386

第五节 申诉复查 386

第五章 司法行政 386

第四节 人民调解 387

第三节 公证律师 387

第一节 支援前线 391

第一章 拥军优属 391

第十六编 民政 391

第二节 优抚 392

第一节 救济 395

第二章 社会救济 395

第三节 复退安置 395

第二节 救灾 397

第一节 选举 399

第三章 其他民政工作 399

第二节 婚姻登记 401

第一节 干部状况 405

第一章 干部 405

第十七编 劳动 人事 40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06

第三节 干部制度 408

第二节 工人队伍 410

第一节 用工形式 410

第二章 工人 410

第三节 职工培训 411

第四节 退休(职)制度 412

第一节 工资 413

第三章 工资 奖金 413

第一节 劳动保护 416

第四章 劳动福利 416

第二节 奖金 416

第二节 知识青年安置 417

第一节 技工学校毕业生分配 417

第二节 劳动保险 417

第五章 劳动就业 417

第一节 职工调动 418

第六章 职工调配 418

第三节 待业安置 418

第四节 劳动服务公司 418

第一节 职工队伍 419

第七章 乡镇企业职工 419

第二节 支援外地建设 419

第三节 精减下放 419

第二节 职工收入 420

第二节 兵员 423

第一节 兵制 423

第十八编 军事 423

第一章 兵役 423

第一节 武装机构 425

第二章 县地方武装 425

第二节 武装力量 426

第三节 民兵 428

第一节 驻军 430

第三章 驻军与设施 430

第二节 设施 433

第一节 古代战事 435

第四章 战事 435

第二节 现代战事 436

第一节 文化馆、站 443

第一章 文化事业机构 443

第十九编 文化 443

第三节 档案馆 444

第二节 图书馆 444

第四节 书店 446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队、公司 450

第六节 专业文艺团体 451

第八节 影剧院 452

第七节 业余文艺团体 452

第一节 文学创作 453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53

第九节 工会俱乐部 453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454

第三节 民间歌曲 民乐 舞蹈 455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剪纸 456

第五节 群众业余文艺活动 458

第一节 广播 459

第三章 广播 新闻 459

第二节 电视 录像 462

第三节 通讯报道 463

第一节 文物 465

第四章 文物古迹 465

第二节 古迹 46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73

第一章 教育行政 473

第二十编 教育 473

第三节 教育经费 474

第二节 学校管理 474

第二节 书院 476

第一节 儒学 476

第二章 儒学 书院 义学 私塾 476

第二节 临邑镇东街幼儿院简介 477

第一节 发展变化 477

第三节 义学 477

第四节 私塾 477

第三章 幼儿教育 47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79

第四章 小学教育 479

第三节 课程设置 480

第二节 学制 480

第五节 重点小学 481

第四节 教学改革 48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82

第五章 中学教育 482

第三节 课程设置 483

第二节 学制 483

第四节 教学改革 484

第六节 重点中学 485

第五节 招生考试 485

第一节 师范教育 487

第六章 专业教育 487

第二节 农业教育 488

第四节 商业教育 490

第三节 卫生教育 490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91

第七章 成人教育 491

第三节 自学考试 492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492

第二节 教师地位 493

第一节 队伍变化 493

第八章 教师队伍 493

第四节 教师培训 494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9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499

第一节 科普协会 499

第二十一编 科技 499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99

第五节 群众学术团体 500

第四节 厂办科研室(组) 500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 500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01

第二章 科技普及 501

第六节 地震测报点 501

第二节 技术培训 502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 503

第一节 专业科研 504

第三章 科学研究 504

第二节 群众性科研活动 506

第三节 获奖成果 507

第二十二编 卫生 515

第一章 爱国卫生运动 515

第一节 环境卫生 515

第二节 食品卫生 516

第三节 饮水卫生 517

第二章 疫病防治 517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517

第二节 疫情 517

第三节 疫病防治 520

第三章 妇幼保健 522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二节 保健措施 522

第四章 医疗 523

第一节 医疗单位 523

第二节 医疗水平 526

第三节 土、单、验方选 527

第一节 药品生产 530

第二节 药品经营 530

第五章 药品生产与管理 530

第三节 药政管理 531

第二节 设施 535

第一节 机构 535

第二章 学校体育 535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535

第二十三编 体育 535

第三章 群众体育 536

第一节 武术 536

第二节 球类 537

第三节 田径 538

第四节 棋类 539

第五节 其他 539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4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43

第二十四编 社会 54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45

第二章 宗教信仰 548

第一节 基督教 548

第二节 天主教 549

第三章 风俗 550

第四节 道教 佛教 550

第一节 衣食住行 550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50

第二节 婚丧嫁娶 552

第三节 喜庆禁忌 554

第四节 时令节日 554

第五节 陋习流弊 556

第六节 社会礼俗 557

第四章 社会新风 558

第一节 喜事新办 558

第三节 尊老爱幼 559

第四节 拾金不昧 559

第二节 婚姻自主 559

第五节 助人为乐 560

第六节 舍己救人 560

第五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561

第一节 方言 561

第二节 谚语 565

第三节 歇后语 567

第六章 重大事故 568

第七章 民间传说 569

鸡叫城的传说 569

葛守礼智断夺妻案 570

青蛙案 572

神井 574

王相打冢 574

盖忠下塔 575

宿安镇的传说 575

巧妙的批状 576

第八章 轶闻 576

大义灭亲 576

团圆店 576

王河头 576

人物 581

一、人物传略 581

二、烈士英名录 601

著名烈士 601

外籍烈士 602

抗日战争时期烈士 603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 627

抗美援朝时期烈士 665

和平建设时期烈士 671

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 673

三、功臣表先进模范人物表 674

四、临邑籍地师级及教授专家以上人物表 680

一、历代诗文选 685

诗词选 685

附录 685

文赋选 687

二、旧志序文选录 689

三、临邑县名考 693

四、重要文告选录 695

五、同治七年清军在临邑镇压捻军战守日记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