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谈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必须与处理、解决矛盾的主体相联系 11
一、处理、解决矛盾的主体的三种类型 14
二、本书处理矛盾的方式与解决矛盾的方式的含义 15
三、处理矛盾与解决矛盾之间的关系 17
第二章 本书矛盾的涵义、类型及功能 19
第一节 本书矛盾的涵义 19
一、通行哲学教材对矛盾的论述包含两大逻辑矛盾 20
二、两大逻辑矛盾出现的根源在于将矛盾与阴阳(对立面)混同 21
三、将矛盾和阴阳(对立面)分开,两大逻辑矛盾便迎刃而解 35
第二节 本书矛盾的类型 37
一、未产生的矛盾、刚萌生的矛盾、已形成的矛盾和已解决的矛盾 37
二、实物(实体)间矛盾、非实物(非实体)间矛盾和实虚间矛盾 38
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优势方、劣势方、均势方 38
五、顶牛型矛盾和错位型矛盾 39
四、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39
六、固有性矛盾和非固有性矛盾 40
七、根本性矛盾和枝节性矛盾 40
八、身间矛盾、身内矛盾和身外矛盾 41
九、未觉性矛盾、单觉性矛盾、双觉性矛盾、未挑明的矛盾、已挑明的矛盾、未公开的矛盾和已公开的矛盾 41
十、单向性矛盾和双向性矛盾 42
十一、利害冲突造成的矛盾、见解歧异产生的矛盾和误解产生的矛盾 42
十二、经济矛盾、政治矛盾和思想矛盾 43
十三、有意制造的矛盾和不经意产生的矛盾 43
十四、实存性矛盾和论断性矛盾 44
十五、深层矛盾和浅层矛盾 44
十六、趋趋矛盾、趋避矛盾和避避矛盾 44
十七、临受型矛盾和缺失型矛盾 45
十八、全程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 46
一、事物发展的动力由内驱力、压力和助成力三重构成 47
第三节 矛盾的功能 47
(二)三重动力说具有普遍适用性 48
(一)事物发展的动力结构分析 48
(三)事物发展的三重动力之间的关系 59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中的压力 60
第三章 矛盾的一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 65
第一节 矛盾的一方所处理矛盾的类型 65
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65
二、人与物之间的矛盾 66
三、人与事之间的矛盾 66
四、人与理之间的矛盾 66
五、物与物之间的矛盾 66
第二节 矛盾的一方处理矛盾的方式 67
一、矛盾的一方对待矛盾的根本态度 67
(二)如果矛盾产生,是要化解、缓和,还是不惜激化,力图战而胜之 68
(一)如果矛盾尚未产生,是希望避免矛盾产生,还是希望矛盾产生 68
二、避免矛盾产生的方式 70
(一)严以律己,不触犯他人利益 70
(二)谨言慎行,防止祸从口出 71
(三)分定权责,消除觊觎推诿之心 71
(四)预作安排,消除招怨致祸之由 72
(五)公正公开,消除招怨误会之苗 73
三、矛盾产生后的处理方式 75
(一)听之任之 76
(二)激化矛盾 77
(三)解决矛盾 78
(四)转移矛盾 81
(五)逃避矛盾 82
一、克己忍让 83
第三节 矛盾的一方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式 83
二、主动就责 84
三、施以恩惠 84
四、责己思过 86
五、美言暖语 86
六、热情友好的态度 88
七、满足对方要求 88
八、负荆请罪 89
九、晓以理义 90
十、求同存异 91
十一、许以未来 92
十二、分定权责 92
十三、施以幽默 93
十四、分定位序 94
十五、消除误会 94
十六、重释误导 96
第四节 矛盾的一方制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式 97
一、制解矛盾的要点 97
(一)强己 97
(二)弱敌 102
(三)扼敌咽喉要害 119
(四)抓准时机 126
(五)保持信息灵通 127
(六)善借外力 132
二、斗争的结果 141
(一)统一体破裂、解体 141
(二)一胜一负 142
(三)两败俱伤 151
(四)胜负不分 152
(一)力斗、智斗和舌战 156
三、斗争的方式 156
(二)直接斗和间接斗 163
(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文化斗争、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 165
(四)互防型斗争、攻防型斗争和互攻型斗争 169
(五)搏击型斗争和竞赛型斗争 171
第五节 制解与化解之间的关系 172
一、使用的主体各不相同 172
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 173
三、二者之间可相互转化 175
四、对很多矛盾,应两手并用 176
第六节 人对自己与非人矛盾的解决 177
一、人对此类矛盾的处理特征 178
(一)人占主导地位 178
(二)主要是解决,其他处理方式价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178
(一)变物以应人 179
二、人对人与物矛盾的解决方式 179
(二)顺物而变己 180
(三)变物又变人 181
三、人对人与事矛盾的解决方式 182
(一)变事使合己意 182
(二)顺事而改变主意 183
(三)耐心等待 185
四、人对人与理矛盾的解决方式 186
(一)依理行事 186
(二)逆理强行 187
五、人对欲望与现实矛盾的解决方式 188
(一)改变现实,使其符合人的需要 188
(二)调整或限制人的欲望 189
第七节 领导对人己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 191
(三)二者双管齐下 191
一、领导处理矛盾的特征 192
(一)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所领导的团体,拥有一般群众所不具备的团体授予的权力 192
(二)可制定规章,且较之群众更多地受制于各种规章 193
(三)对其自己与群众及其他领导的矛盾,一般应力求化解,而不应轻易谋求制解 194
(四)处理、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般方式都适用,但又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194
二、领导处理人己矛盾的独特方式 195
(一)以发展求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196
(二)正己垂范,使群众敬信诚服 196
(三)办事公道,使群众心悦诚服 197
(四)施政公开,消除引起误会之源 197
(五)群策群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198
(六)建立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相统一的经济、政治体制 198
(九)建立有利于遵纪守法、道德高尚者的社会机制 199
(七)建立正常的协商、对话机制 199
(八)建立事务与体制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199
(十)建立权责明确、统一的管理体制,消除推诿扯皮、互争权利的体制根源 200
(十一)建立预警和奖惩机制 200
(十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200
第八节 关于自然界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 201
一、自然界矛盾的处理、解决特征 201
二、自然界矛盾解决过程的特征 202
(一)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交替 203
(二)不协调——协调——不协调——协调……的循环交替 204
(三)不稳定态——稳定态——不稳定态——稳定态……的循环交替 205
三、矛盾得到解决的形式 206
(一)产生出利益兼顾、和谐共存的形式 206
(二)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207
(三)矛盾各方同归于尽 208
(四)矛盾各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209
(五)矛盾统一体破裂、解体 209
(六)矛盾各方发生物质交换和结构重组 210
四、关于生物界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 210
(一)生物与环境的矛盾的处理方式 210
(二)生物与生物之间矛盾的处理方式 217
第九节 矛盾无法解决时处理矛盾的原则 222
一、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将其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223
二、积极准备,创造条件,寻机解决 226
第四章 矛盾外的第三方处理、解决矛盾的方式 229
第一节 人对他人间矛盾的根本态度——介入与否 229
一、考虑因素之一——自身的利害 230
二、考虑因素之二——自己的职责 233
三、考虑因素之三——道义和良心 237
第二节 避免陷入他人间的矛盾而引火烧身的方法 239
一、三缄其口,不做表态 240
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242
三、与双方皆保持距离 243
四、把矛盾推给别人处理 245
五、巧妙周旋,双方皆不得罪 246
第三节 陷入他人间矛盾后的解脱方式 249
一、顺势巧妙推脱 249
二、寻找借口加以推脱 250
三、推给他人处理 251
第四节 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的处理方式 252
一、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故意激化矛盾的方式 252
(一)言语挑唆 253
(二)行为挑唆 253
(四)侧旁挑唆 254
(三)言行挑唆 254
(五)坐等激化 255
二、趁机利用他人间矛盾的方式 256
(一)趁双方矛盾之际,将其一并制服或消灭 257
(二)加以利用,从中取利 260
三、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解决矛盾的方式 264
(一)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 264
(二)将矛盾各方分离 268
(三)使矛盾各方结成利害共同体 270
(四)让矛盾各方抓阄决定 272
(五)令矛盾各方依次轮流 275
(六)自责垂范 276
(七)加以调停 278
(八)俱弃另选 281
第五章 主体对自身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 282
第一节 主体自身矛盾的特殊性 282
一、主体自身矛盾具有特殊性 282
二、主体自身的矛盾与不同主体间的矛盾的关系 284
(一)主体自身的矛盾可引起不同主体间的矛盾 284
(二)不同主体间的矛盾可引起主体自身的矛盾 284
(三)主体自身的矛盾可引起不同主体间的不矛盾 285
(四)不同主体间的矛盾可引起主体自身的不矛盾 286
(五)主体自身的不矛盾可引起不同主体间的矛盾 286
(六)不同主体间的不矛盾可引起主体自身的矛盾 286
第二节 主体处理自身矛盾的方式 287
一、故意制造 288
二、听之任之 290
三、加以解决 292
一、作出取舍 293
第三节 主体解决自身意欲间矛盾的方式 293
二、折中调和 295
三、俱舍另就 295
第四节 主体解决自身理智与情感矛盾的方式 297
一、以智节情 297
二、为情略智 298
三、使智情协调 299
第五节 主体解决自身意欲与言行矛盾的方式 303
一、以言行节欲 304
二、使言行合欲 306
第六节 主体解决自身言行矛盾的方式 309
一、以言节行 309
二、使言合行 310
三、双向调节 313
第一节 在人类社会,主体对自身矛盾的解决是矛盾的一方及矛盾外的第三方处理、解决矛盾的前提 318
第六章 三种情况下矛盾的处理、解决之间的关系 318
一、主体自身意欲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会影响矛盾的一方及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 319
二、主体自身意欲与言行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会影响矛盾的一方及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 320
三、主体自身理智与感情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会影响矛盾的一方及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 321
四、主体自身言行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会影响矛盾的一方及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 321
第二节 矛盾的一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与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可以相互转化 323
一、矛盾的一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可转化为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 323
二、矛盾外的第三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可转化为矛盾的一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 324
第三节 某些矛盾的处理、解决的归属具有不确定性 325
一、舍错就正 326
二、将矛盾各方取精择要,综合吸纳入新的体系 326
三、将关键概念重新解释 326
四、将关键概念加以划分,使分概念分别包含矛盾的一方 328
五、用含混的语言将本来不可兼得的矛盾各方表面上尽皆包容 328
六、空白示人 329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