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 1
第一节 简单手工工具的制造 2
一、史前时期的典型石器 2
二、史前时期的制造工艺 5
第二节 青铜时代工艺的兴起与发展 9
一、商周青铜器的合金成分 11
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模铸法 12
三、铸造设备 14
四、陨铁的应用 15
五、木制器械的广泛应用 16
第三节 铁器时代工艺的建立和发展 18
一、生铁铸造与处理技术 18
二、青铜工艺的更新与发展 20
三、几件重要青铜制品的制造工艺 23
五、细木工艺趋于成熟 29
四、切削加工的发展 29
六、法制计量管理 30
七、《考工记》对手工艺的总结 33
第四节 多种机械制造工艺方法的发展 34
一、制钢技术的大发展 35
二、铸造技术 36
三、锻造技术 40
五、铜合金技术的发展 41
四、热处理 41
六、测量管理与量具 43
第五节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缓慢发展 45
一、唐宋至明中叶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 45
二、从《天工开物》看明中叶至清中叶的机械 48
制造工艺 48
第二章农业机械 53
第一节 农业机械从萌芽到奠基 54
一、从耒耜到牛耕铁犁的演变 54
二、原始灌溉机械——桔槔 59
三、磨盘、杵臼、连耞 60
第二节 谷物加工机械和灌溉机械系统的形成 63
一、牛耕铁犁的巨大变化 65
二、三脚耧——播种机械的发明 75
三、灌溉机械初具规模 76
四、谷物加工工具的进一步机械化 82
第三节 整地、灌溉机械与南方水田农具的发展 90
一、整地机械的发展和完备 92
二、筒车、龙骨车的广泛使用 100
三、推镰及芟麦联合装置 109
四、水磨、扬扇与罗 111
第三章纺织机械 123
第一节 从“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到纺坠和鲁机的使用 123
一、纺坠的普遍使用 124
二、有关原始纺车和缫车的推断 129
三、有关原始腰机零部件的出土材料 131
四、鲁机的复原 134
第二节 脚踏装置、水轮驱动装置和花楼束综提花装置的应用 137
一、缫丝机械的发展与完善 138
二、从5锭脚踏纺车到32锭水转大纺车 145
三、多综多蹑开口技术和花楼束综提花技术的发展 152
第四章陆路运载机械 169
第一节 独辀马车的技术发展 173
一、独辀马车的结构 173
二、独辀马车的系驾法 183
三、独辀马车形制的发展和演变 186
四、牛车 187
五、先秦车辆制造的技术水平 189
六、铜车马的制造技术与《考工记》对先秦车制 192
的总结 192
第二节双辕车辆结构和系驾法的改进 200
一、辕式与系驾法的变化 202
二、出行、货运车辆的发展 206
四、非运载用车辆的出现 223
三、辇及无轮运载机械 223
第五章水路运载机械 225
第一节 古舟的创始 227
一、瓠与筏 227
二、独木舟 229
三、从独木舟到木板船的演变 230
四、舫的出现 231
五、篙与桨 232
第二节 船的结构、零部件、连接工艺的基本定型 233
一、战国、秦汉船舶规模 234
二、单层船与楼船 235
三、舫的使用范围 239
四、操纵、推进、系泊装置的使用 240
五、船板连接工艺初形 249
六、造船场 253
第三节承前启后的隋唐船舶技术 253
一、船舶规模 253
二、承前启后的船体结构 254
三、推进、操纵、抗沉、稳定、系泊装置的改进 256
四、船板连接工艺的发展 260
第四节 古代船舶技术的高峰 261
一、大型船舶的制造技术 262
二、船体结构的改进 265
三、操纵、推进、抗沉、稳定、系泊、导航装置的 276
进一步发展 276
四、船体连接工艺水平的提高 288
五、造船工场、船坞、船体设计 291
六、记载船舶技术的古文献 292
第六章军用机械 295
第一节 早期军用机械的技术发明和基本定型 296
一、军用机械的起源 296
二、弓、驽、石砲的发明 298
三、马拉战车与青铜兵器的结合 312
四、早期战船的发明 316
五、早期的攻城与守城器械 321
第二节 军用机械的稳定发展 322
一、强弓、连驽、车驽、擂石车和抛车的技术发展 323
二、车战战术的衰落和后勤运输车辆的发展:木牛 330
流马、人力辎重车与牛拉战车 330
三、大型舫船、五牙大舰、车船和纵火船的技术发明和水军战术的改进 331
四、攻城与守城器械的创新与完善 335
第三节 军用机械与火器的结合及其作战性能的发展 339
一、弓、驽、砲技术由辉煌转入衰落 340
二、充当作战堡垒的战车与弓、驽、砲、火器相结合 362
三、从回转如飞的车船到在海上作战的广船和福船 366
四、《武经总要》记载的攻城与守城器械 375
第七章天文仪器与计时器 387
第一节 天文仪器的发明与应用 387
一、表的起源与作用 388
二、漏刻的出现和应用 392
三、浑仪的出现和应用 397
四、浑象的出现和应用 405
第二节 天文仪器的改进 409
一、圭表及其测量方法的改进 410
二、漏刻精确度的改进 412
三、浑仪的发展与改进 415
四、浑象的机械结构及其改进 418
第三节 天文仪器发展的顶峰 420
一、圭表的进一步改进 420
二、漏刻的完善与其它计时器的出现 421
三、浑仪与浑象的完善 425
第四节 天文仪器发展的停滞与落后 433
一、时代仿制的宋、元天文仪器 434
二、清初的天文仪器制造 435
三、望远镜的创制 436
四、计时仪器 437
后记一 438
后记二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