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头皮针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二章头皮针治疗线及其定位、功用与主治 5
第一节《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5
第二节朱氏头皮针治疗带 8
第三节头皮针治疗线的定位、功用与主治 12
一、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线的定位、功用与主治 12
二、 朱氏头皮针治疗带的定位、功用与主治 16
第一节头皮针与四海学说的关系 19
第三章 头皮针治疗的经络学基础 19
第二节头皮针与标本学说的关系 20
第三节头皮针与根结学说的关系 21
第四节头皮针与气街学说的关系 22
第五节头皮针与十二皮部学说的关系 23
第六节头皮针与经络的关系 25
一、 循行于头部的经络 25
二、 头皮针治疗线与循行于头部经络的关系 38
第七节 头皮针与头部腧穴的关系 44
一、 与头皮针治疗线有关的腧穴 44
附:头部腧穴纵横距离的测量标准 48
二、 头皮针治疗线与头部腧穴的关系 52
第四章头皮针治疗的解剖学基础 54
第一节脑颅骨 54
一、 脑颅骨的构成及其连结 54
二、 头颅部的体表标志 55
第二节头皮 57
一、 颅顶的软组织 57
二、 颅顶的血管、神经 60
二、 病人的体位 62
三、 治疗线的定位 62
第一节头皮针操作基础知识 62
一、 针具 62
第五章头皮针的治疗学基础 62
四、 消毒 63
五、 进针 63
六、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64
七、 留针 64
八、 出针 66
一、 抽气和进气补泻手法 67
九、 间隔与疗程 67
第二节 头皮针的针刺手法 67
二、 其他传统手法的运用 77
第三节头皮针治疗线的选配原则及针刺部位、方向 81
一、 头皮针治疗线的选配原则 81
二、 病位与针刺部位、针尖方向的关系 84
第四节 头皮针针刺感应——得气 86
一、 得气的标志 86
二、 决定得气的主要因索 87
三、 影响得气的主要因素 88
第五节头皮针的辅助治疗方法 89
一、 推拿 89
二、 吐纳 92
三、 导引 94
第六节头皮针治疗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95
一、 禁忌 95
二、 注意事项 95
第六章常见急症的头皮针治疗 97
一、 昏迷 97
二、 休克 99
三、 抽搐 101
四、 急性疼痛 102
五、 呼吸困难 104
六、 出血 106
七、 急性瘫痪 107
第七章常见病症的头皮针治疗 109
第一节内科病症 109
一、 恶寒 109
二、 自汗、盗汗 110
三、 无汗 111
四、 身重 111
五、 身痛 112
六、 身振摇 113
七、 瘫痪 114
八、 半身不遂 116
九、 半身麻木 118
十、 浮肿 119
十一、 语言错乱 121
十二、 嗜睡 122
十三、 痴呆 123
十四、 健忘 125
十五、 不寐 126
十六、 头胀 127
十七、 头晕 128
十八、 偏头痛 130
十九、 头面麻木 131
二十、 颜面抽搐 132
二十一、面部疼痛 133
二十二、口眼斜 135
二十三、多唾 136
二十四、舌强 137
二十五、舌歪 138
二十六、弄舌 139
二十七、口角流涎 140
二十八、颈项痛 141
二十九、四肢疼痛 142
三十、 四肢麻木 144
三十一、四肢强直 145
三十二、四肢拘急 147
三十三、四肢抽搐 149
三十四、手舞足蹈 150
三十五、肩痛 152
三十六、肩不举 153
三十七、臂痛 154
三十八、手颤 156
三十九、背痛 157
四十、 腰脊痛 158
四十一、腰痠 160
四十二、腰膝无力 161
四十三、咳嗽 162
四十四、气喘 163
四十五、胸痛 164
四十六、胸闷 166
四十七、咳血 167
四十八、心悸 168
四十九、嗳气 170
五十、 吞酸 171
五十一、呃逆 172
五十二、呕吐 173
五十三、吐血 174
五十四、胃脘痛 176
五十五、胁痛 177
五十六、脐腹痛 178
五十七、小腹痛 180
五十八、腹满 181
五十九、腹泻 182
六十、大便失禁 183
六十一、大便秘结 185
六十二、便血 186
六十三、小便不利 187
六十四、小便频数 188
六十五、尿后余沥 189
六十六、小便失禁 191
六十七、夜间多尿 192
六十八、遗尿 193
六十九、小便疼痛 193
七十、 尿血 194
七十一、遗精 195
七十二、阳萎 197
第二节妇科病症 199
一、经行先期 199
二、经行后期 200
三、月经过多 201
四、月经过少 203
五、闭经 204
六、崩漏 205
七、经行腹痛 206
八、妊娠呕吐 208
九、子痫 209
十、产后腹痛 210
十一、阴挺 211
第三节儿科病症 213
一、腹泻 213
二、积滞 214
三、疳积 215
第四节外科病症 216
一、指头肿痛 216
二、乳房胀痛 217
三、乳中结核 218
四、乳房红肿 220
五、丹毒 221
六、脱肛 222
七、肛门生痔 223
第五节皮肤科病症 224
一、脱发 224
二、腰部疱疹 226
三、肌肤麻木 227
四、皮肤瘙痒 228
五、 皮肤风疹 229
第六节耳鼻喉科病症 231
一、耳聋耳鸣 231
二、喷嚏 232
三、咽痒 233
四、咽干 234
五、咽喉痛 236
六、声音嘶哑 237
一、目痒 238
第七节眼科病症 238
二、羞明怕热 239
三、上胞下垂 240
四、流泪 241
五、目赤 242
六、目昏 243
七、头目胀痛 244
八、目偏视 245
九、近视 247
十、云雾移睛 248
十一、暴盲 249
十二、内障 250
第八章常见疾病的头皮针治疗 252
第一节传染性疾病 252
一、流行性感冒 252
二、麻疹 253
三、风疹 253
四、带状疱疹 254
六、病毒性肝炎 255
五、单纯疱疹 255
七、脊髓灰质炎 256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 257
九、流行性腮腺炎 258
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58
十一、百日咳 259
十二、细菌性痢疾 260
十三、破伤风 261
十四、疟疾 261
一、急性支气管炎 262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262
二、慢性支气管炎 263
三、支气管哮喘 263
四、支气管扩张 264
五、肺炎 265
六、呼吸衰竭 265
七、胸膜炎 266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 267
一、窦性心律失常 267
二、过早搏动 268
三、阵发性心动过速 269
四、风湿热 269
五、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270
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71
七、高血压病 272
八、肺原性心脏病 273
九、心肌炎 274
十、心脏神经官能症 275
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76
十一、雷诺氏病 276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277
一、急性胃炎 277
二、慢性胃炎 278
三、溃疡病 279
四、上消化道出血 279
五、溃疡性结肠炎 280
六、肠梗阻 281
七、胆囊炎 281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 282
一、急性肾炎 282
二、肾病综合征 283
三、肾盂肾炎 284
四、肾石病 284
第六节 造血系统疾病 285
一、贫血 285
二、过敏性紫癜 286
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87
第七节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288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288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89
三、糖尿病 290
四、痛风 290
第八节 变应性疾病 291
一、荨麻疹 291
二、过敏性休克 292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293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 294
一、三叉神经痛 294
三、内耳性眩晕病 295
二、面神经炎 295
四、舌咽神经痛 296
五、多发性神经炎 297
六、臂丛神经痛 298
七、坐骨神经痛 299
八、遗传性共济失调症 300
九、血管性头痛 301
十、肌肉收缩性头痛 301
十一、外伤性头痛 302
十三、癫痫 303
十二、其它因素性头痛 303
十四、脑出血 304
十五、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305
十六、中风后遗症 306
十七、震颤麻痹 306
十八、小舞蹈病 307
十九、痉挛性斜颈 308
二十、重症肌无力 309
二十一、周期性麻痹 310
一、精神分裂症 311
第十节精神疾病 311
二、老年性痴呆 312
三、躁狂抑郁症 312
四、更年期忧郁症 313
五、反应性精神病 314
六、神经衰弱 315
七、癔病 315
附篇 典型病例分析 317
一、脑血管意外(出血性中风) 317
二、脑血管意外(缺血性中风) 318
三、脑挫伤伴下肢瘫痪 319
四、脑震荡伴右眼动眼神经损伤 320
五、癔病急性发作 321
六、眩晕急性发作 321
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322
八、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323
九、风湿性心脏病 324
十、急性胆绞痛 324
十一、急性肠炎 325
十三、小儿腹泻 326
十二、慢性肠炎 326
十四、尿路感染 327
十五、急性隐睾症 328
十六、胁痛 329
十七、血崩 329
十八、荨麻疹 330
十九、肩关节周围炎 331
二十、颈椎病 332
二十一、双手指屈肌腱鞘炎 333
二十二、?骨外上髁炎 334
二十三、右肘关节脱位 335
二十四、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336
二十五、右肱骨外髁颈骨折伴重迭移位 337
二十六、右手腕掌指挤压伤 338
二十七、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339
二十八、踝跖骨折伴踝内翻 339
二十九、下肢软组织挤压伤 340
三十、 胸部挫伤 341
三十一、急性腰扭伤 342
三十二、乳腺炎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