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卷 中生万物 3
第一章 中生万物——宇宙的发生学 3
一 中生万物,万物有中 4
二 “中”的演变过程 6
三 “中”的哲学意义 7
四 “中生万物”的现代思考 9
第二章 和存、相称、离杀、转归——宇宙的运动方式 14
一 “圈论”的运动观 15
二 事物的运动模式 16
三 “和存”为“生”,“相称”为“长” 18
四 “离杀”为“消”,“转归”为“中” 20
第一章 天地八字概述 27
第二卷 天地八字 27
一 天地八字 28
二 相生相克,生克无限也 30
第二章 论“圈” 38
一 万物归“圈” 39
二 大圈与小圈 43
三 “圈”的内涵与外延 45
(一)“圈”的内涵 45
(二)“圈”的思维体系 47
(三)“圈”的认识思维图 48
(四)“圈”的功能特性 50
四 “圈”的哲学意义 53
第三章 论“网” 55
一 “网”的概念和本质 57
二 “网”的应用 58
(一)“圈”与“网” 60
三 “网”的方法论 60
(二)“网”与层次 62
四 “圈”“网”相依 64
五 “网”的科学性 66
第四章 论“族” 70
一 万物有“族” 73
二 “天地八族” 74
(一)“天族” 75
(二)“空族” 76
(三)“地族” 77
(四)“人族” 78
(五)“命族” 80
(六)“理族” 81
(七)“家族” 85
(八)“医族” 86
三 “大族小族” 87
四 “族”能生“网” 88
第五章 论“形” 89
一 万物有“形” 92
(一)万物有“形”,“形”区辨 92
(二)万物有表,表为“形” 93
(三)万物有“形”,“形”易变 94
二 辨“形”知其性 95
(一)“形”是鉴别事物的基础 95
(二)“形”为质所用 96
(三)“形”是精神的载体 97
三 知“形”则“族”明 99
四 “大形小形内外形” 101
五 “形”在天地八字中的特殊地位 102
第六章 论“数” 104
一 “数”的释译 106
二 “天地之数” 108
三 人的“命数” 111
五 九六之“数” 115
四 万物之“数” 115
六 “先天的数”与“后天的数” 118
第七章 论“向” 121
一 “向”的哲学意义 125
(一)“向”哪里去 126
(二)“向”的先天性 133
(三)“有向”与“无向” 136
二 “向”与“序” 137
三 万物有“向” 138
四 “向”的高度 140
第八章 论“力” 143
一 “力”是宇宙的生命 146
(一)“力”的属性 146
(二)万物有引力,万物有斥力 147
(一)“和存之力” 150
二 “力”的四部曲 150
(二)“相称之力” 154
(三)“离杀之力” 160
(四)“转归之力” 161
第九章 论“时” 163
一 “时”的内涵 165
(一)“天时圈”——时运 166
(二)“地时圈”——时机 166
(三)“人时圈”——命运 170
(四)“物时圈”——物候 175
二 “时归为大时” 176
(一)“圈网相合时之量” 176
(二)“一中两向时之形” 177
(三)“生命时间”的再循环 178
第一章 总论万物有命 183
第三卷 生命八字 183
一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 184
二 “万物有命” 194
三 “生命八字” 198
四 生命的轨迹 202
五 生命的转归 203
第二章 论“物”、“神”、“性” 207
一 “物”、“神”、“性”是生命之本 209
二 二个生命体三个世界 210
(一)物质世界 216
(二)精神世界 216
(三)命源世界 225
第三章 论“气” 229
一 “气”是外环境之主 232
二 “气”是生命世界之场 236
三 “气场”的哲学意义 241
第四章 论“血” 243
一 “血”与“水” 245
二 “心”与“泵” 247
第五章 论“道” 252
一 “道”与“气”、“血” 255
二 “道”是机体的生命线 256
三 “道”通是生命福疾的前提 259
第六章 论“光”、“温” 263
一 “光”为眼之魂 265
二 “光”为神之主 267
三 “不可见光”对人体的影响 269
四 “温”为寒热之度 272
(一)人对气温的极限 273
(二)气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273
第一章 命理秘图 277
第四卷 图环命理图 277
一 图环命理图及其演绎 278
二 图环命理图与“天地八字” 282
三 图环命理图与人生生理周期 284
(一)0~7岁 288
(二)7~14岁 288
(三)14~28岁 289
(四)28~42岁 290
(五)42~56岁 290
(六)56~70岁 291
(七)70~84岁 292
(八)84~98岁 293
(九)98~105岁 293
(十)105~112岁 294
第二章 生命的五十大关 297
第三章 昼夜气血运行图 302
一 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 303
二 气血的升降规律及其应用 308
第四章 生命周期图 311
第五章 “图环命理图”与《河图》、《洛书》 315
一 河洛文化 316
二 “图环命理图”与河洛、易学文化 319
(一)《洛书》中的天地之数 320
(二)生命网中的六十四卦 321
(三)生命大十字 323
(四)“图环命理图”的大衍之数 324
(五)《河图》展开图 324
第五卷 黄家医圈 329
第一章 “医圈”的基本概念 329
一 内外合一 330
二 “内外八圈”之间的关系 333
三 五诊合参论治 336
四 分圈施治 337
五 “医圈”对疾病的分类 338
(一)邪病 338
(二)鬼病 339
(三)神病 339
(四)性病 340
六 医圈对医学的认识与医德标准 340
(一)对医学的认识 340
(二)“医圈”的医德标准 341
第二章 “天地八字”、“生命八字”与“医圈” 342
一 “天地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 343
(一)“圈”在医学中的应用 343
(二)“网”在医学中的应用 349
(四)“形”在医学中的应用 350
(三)“族”在医学中的应用 350
(五)“数”在医学中的应用 351
(六)“向”在医学中的应用 351
(七)“力”在医学中的应用 351
(八)“时”在医学中的应用 352
二 “生命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 354
(一)“物、神、性” 354
(二)“气、血、道” 355
(三)“光、温” 355
第三章 “医圈”的“外八圈” 356
一 外圈 357
二 外八圈 357
(一)“命”与“天时圈” 358
(二)“命”与“空时圈” 360
(三)“命”与“地时圈” 361
(四)“命”与“人时圈” 362
(五)“命”与“命时圈” 363
(六)“命”与“理时圈” 364
(七)“命”与“家时圈” 365
(八)“命”与“医时圈” 366
第四章 “医圈”的“内八圈” 369
一 内圈 370
二 内八圈 370
(一)“命”与“气血圈” 372
(二)“命”与“运化圈” 374
(三)“命”与“肾水圈” 376
(四)“命”与“命源圈” 377
(五)“命”与“八位圈” 378
(六)“命”与“异九圈” 381
(七)“命”与“经络圈” 381
(八)“命”与“生死圈” 383
第五章 观病八圈 391
第六章 识病八圈 395
一 “交点”为生命福疾之“界圈” 396
二 “碰吸”为生命福疾之“因圈” 397
三 “经络”为生命福疾之“道圈” 398
四 “气血”为生命福疾之“源圈” 398
五 “物质”为生命福疾之“本圈” 399
六 “精神”为生命福疾之“标圈” 400
七 “先天”为生命福疾之“根圈” 401
八 “相称”为生命福疾之“变圈” 402
第七章 治病八圈 403
一 治病八圈 404
二 “医圈”的保健原则 405
(一)防病于未然 406
(二)自我保健 407
(三)饮食保健 408
三 生命的十大平衡 409
第八章 五诊合参论治 412
一 眼诊 413
(一)看天 414
(二)看地 414
(三)看人 415
二 耳诊 422
三 鼻诊 424
(一)外气 425
(二)内气 425
四 口诊 426
(一)口诊病位 427
(二)口诊病症 428
(三)口诊症中之症 428
(四)口诊病时 430
五 手诊 431
(五)口诊病因 431
(六)口诊病圈 431
(一)千步脉 432
(二)四组脉 434
第九章 “医圈”对药物的认识 439
一 对药物的认识 440
二 药物的分类 443
三 医治用药 444
第十章 “医圈”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 445
一 “医圈”对肿瘤的称谓和范围 446
二 “医圈”认识肿瘤的圈属及治疗 447
后记 451
追溯“圈论” 455
《黄氏圈论》研讨会纪要 46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通知)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