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振成等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38302352
  • 页数:66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编 校长的素质与修养 1

一、校长的素质 1

热爱教育的感情倾向 1

敏锐缜密的立体思维 2

博中有精的知识结构 6

识才爱才的性格特征 9

开拓新境的创造个性 12

全面综合的管理才能 15

注重务实的工作作风 18

严于律己的自我意识 20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24

(一)政治修养 24

二、校长的修养 24

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 26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28

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 30

(二)学识修养 34

1.理论系统 34

懂得教育学 34

懂得心理学 35

懂得人才学 36

了解现代教育科学体系 37

懂得现代管理理论 39

懂得现代教学理论 41

了解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42

2.业务系统 42

能够精通一、二门主要学科 43

了解综合技术教育常识 43

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 45

懂得教学规律和方法 46

善于组织教改实验 48

3.信息系统 49

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动态 49

善于接受并运用新的信息 51

关注新的理论和科技成果 52

经常研究新的社会变动在学校的影响和反映 53

注意人才预测 54

领导方法 55

4.方法系统 55

管理方法 58

思想工作方法 60

教学方法 62

统计方法 63

实验方法 64

(三)能力修养 65

筹划决策能力 65

系统管理能力 68

思想工作能力 69

教学指挥能力 70

活动组织能力 72

探索改革能力 73

(四)作风修养 75

深入实际,把握全面情况 75

注重效率,善于打开局面 76

协调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78

依靠群众,实行民主管理 79

多干实事,努力为群众服务 80

抓好典型,搞好跟踪实验 81

(五)品格修养 83

正派无私,工作第一 83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83

意志坚定,充满生气 85

襟怀开阔,不存芥蒂 85

埋头苦干,谨慎谦虚 86

心地热诚,急人所急 87

一、基本经验12条 89

(一)集中精力,控制全局 89

第二编 校长的领导艺术 89

(二)指令明确,决断及时 94

(三)把握契机,因势利导 99

(四)巧借东风,推波助澜 103

(五)抓好典型,树立目标 106

(六)精减会议,提高效率 109

(七)深入其中,超脱其上 113

(八)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118

(九)看其主流,用其所长 121

(十)疑而不用,用则不疑 125

(十一)关心爱护,以诚相见 129

(十二)严格要求,赏罚分明 132

二、常规工作45例 135

1.怎样熟悉校史? 135

2.怎样编制学校发展规划? 136

3.怎样制订好学校工作计划? 137

4.怎样编排校历? 138

5.怎样安排工作日程? 138

6.怎样记校务日志? 139

7.怎样记录异常事件? 140

8.怎样写工作总结? 141

9.怎样总结典型经验? 142

10.怎样作报告? 142

11.怎样和教师谈话? 143

12.怎样和学生干部谈话? 144

13.怎样和有专长的学生谈话? 145

14.怎样和有劣迹的学生谈话? 146

15.怎样和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谈话? 147

16.怎样接待学生来访? 148

17.怎样接待学生家长来访? 149

18.怎样接待教职员工的家属来访? 150

19.对课堂教学应提出哪些基本要求? 151

20.怎样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152

21.怎样听课? 152

22.怎样评价一堂课? 153

23.听课后怎样和教师交换意见? 154

24.发现教师讲课中有科学性错误怎么办? 155

25.发现教师不认真备课怎么办? 155

26.对批改作业应提出哪些基本要求? 156

27.发现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怎么办? 157

28.发现教师体罚学生怎么办? 157

29.发现教师对学生有袒护行为时怎么办? 158

30.发现教师之间抢时间、争地盘怎么办? 159

31.怎样帮助教师增强教育意识? 160

32.怎样培植教师的自我约束力? 161

33.怎样激发教师的心理推动力? 162

34.怎样评价教师的工作? 164

35.怎样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165

36.怎样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 166

37.怎样把全校教师组织成为统一的整体? 167

38.怎样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 168

39.怎样培养新教师? 169

40.怎样抓好教师进修工作? 170

41.怎样搞好校际交往? 171

43.怎样管好自己的时间? 172

42.怎样搞好睦邻关系? 172

44.怎样获得工作的主动权? 173

45.怎样培养和建立优良校风? 175

第三编 学校的科学管理 177

一、教学管理 177

1.教学的指挥系统与反馈系统 177

2.教学质量管理 178

3.教学常规管理 186

4.教师管理 189

5.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195

二、班级管理 199

1.组织班级集体 199

2.培养优良学风 204

3.家长工作管理 206

4.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210

三、体育卫生管理 213

1.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213

2.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215

3.卫生知识教育 218

4.保健室管理 219

四、总务管理 220

1.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与管理 221

2.财务管理 223

3.财产设备管理 225

4.教职员工生活福利工作管理 227

五、教育评价 228

1.教育评价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228

2.教育评价的类型、原则与过程 235

3.关于学校的评价 239

4.模糊数学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举例 244

第四编 校长与教育改革 251

一、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动向 251

(一)普遍把教育改革作为基本国策 251

(二)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253

(三)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255

(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 256

(五)致力于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259

(六)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发生深刻变化 262

(七)探索全面评价学生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268

(八)注意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 270

(九)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73

(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276

二、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动向(上) 276

(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279

(三)基础教育学制改革 281

(四)考试方法制度改革 284

(五)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改革 287

(六)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改革 293

三、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动向(下) 296

(一)景山学校的整体改革实验 297

(二)育才中学的整体改革实验 300

(三)充分挖掘儿童少年智慧潜力的探索 305

(四)小学教育综合整体实验研究 308

(五)武昌实验小学的整体改革实验 311

(六)最优中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验 314

(七)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 315

(八)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 319

(九)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改革 322

(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改革 325

四、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329

(一)怎样选择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329

(二)怎样选择教育科学研究对象 331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32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4

(五)怎样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336

第五编 文献摘要 338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 338

2.教育部关于颁布《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的通知 341

3.教育部关于重新颁发《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的通知(摘要) 344

4.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 347

5.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 355

案 355

6.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361

7.教育部关于中学几个学科教学要求的通知 362

8.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摘要) 366

9.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 371

10.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 371

1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 374

12.教育部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讨论稿) 380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 382

14.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 388

15.教育部关于重申校庆从简的通知(摘要) 395

16.教育部再次发出关于立即刹住校庆风的通知(摘要) 396

17.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 397

18.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摘要) 399

1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02

20.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415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21

2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李鹏) 425

23.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35

24.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 446

25.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的说明 452

第六编 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基础知识 459

一、教育学 459

(一)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介绍 459

教育学 459

教育哲学 459

比较教育学 460

教育社会学 461

外国教育史 462

中国教育史 462

教育经济学 463

教育心理学 463

教育统计学 464

教育工艺学 465

学校管理学 465

学校卫生学 466

教育未来学 467

(二)教育的本质 468

教育的一般概念 468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69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471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73

(三)教育目的 473

教育目的的意义及其社会制约性 473

我国的教育目的 474

(四)德育 475

德育的任务 475

德育的基本内容 476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78

德育原则 479

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481

(五)智育 482

智育的任务 482

学生掌握知识、智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484

智育原则 485

智育的方法 487

学校体育的任务 489

学校体育的内容 489

(六)体育 489

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 490

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 491

学校卫生任务和主要内容 492

(七)美育 493

美育的任务 493

美育的内容 494

美育的途径 494

美育的要求 496

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497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497

(八)劳动技术教育 497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498

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 499

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499

(九)教学 500

教学任务 500

教学内容 500

教学过程 502

教学原则 503

教学方法 508

电化教育 512

教学组织形式 513

(十)课外和校外活动 515

课外和校外活动的意义 515

课外和校外活动的任务和特点 516

课外和校外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517

二、心理学 518

(一)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介绍 518

心理学 518

普通心理学 519

儿童心理学 519

社会心理学 520

医学心理学 520

犯罪心理学 521

(二)心理活动 521

感知觉 521

注意 522

想象 523

记忆 523

思维 524

情绪、情感 525

意志 525

(三)个性心理 526

个性 526

能力 527

气质 528

性格 529

(四)学习心理 529

学习类型 529

学习动机 530

学习迁移 531

智力 531

学习目的 531

技能 532

(五)年龄特征 532

小学生心理 532

初中生心理 533

高中生心理 534

三、学校管理学 535

(一)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535

1.系统原理 536

2.整分合原理 537

3.反馈原理 538

4.封闭原理 539

5.能级原理 540

6.弹性原理 542

7.动力原理 543

8.效益原理 545

(二)学校管理的职能 546

1.计划职能 546

2.组织职能 547

3.控制职能 547

4.创新职能 549

(三)学校管理原则 550

学校管理的方向性原则 550

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原则 550

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原则 551

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552

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原则 553

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原则 554

学校管理的程序性原则 554

(四)学校管理目标 555

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 555

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 556

学校管理目标的运用 557

(五)学校管理过程 557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557

学校管理过程的系统思想 558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559

(六)学校全面质量管理 561

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点 561

加强质量控制 561

重视质量分析 562

全校教职工参加管理 563

(七)学校领导体制问题 564

学校领导体制 564

学校组织机构 565

学校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566

校长负责制 566

校长 567

教导主任 568

总务主任 569

第七编 新技术革命基本知识 570

一、新技术革命 570

1.自然科学 570

2.基础科学 571

3.技术科学……………………………………(572 )4.前沿科学 573

5.边缘科学 574

6.横向科学 575

7.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576

8.第一次技木革命 578

9.第二次技术革命 579

10.第三次技术革命 580

11.新技术革命的特征 582

12.新技术革命的社会意义 583

13.微电子技术 584

14.电子计算机 585

15.生物工程 586

16.能源科学技术 587

17.材料科学技术 589

18.空间科学技术 590

19.海洋科学技术 591

20.光纤通讯技术 592

21.激光技术 594

22.遥感技术 595

23.人工智能 596

24.潜科学学 597

二、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 599

1.社会科学 599

2.社会学 600

3.家庭社会学 601

4.人才学 602

5.未来学 603

6.行为科学 604

7.决策科学 605

8.统计学 606

9.科学学 607

10.美学 608

三、“三论”基础知识 610

1.系统 610

2.系统论 610

3.系统方法 611

4.系统科学 612

5.系统方法的原则 613

6.系统的联系 614

7.系统方法的应用 615

8.信息 616

9.信息论 617

10.信息方法 618

11.信息革命 619

12.信息流动过程 620

13.信息的特征 620

14.信息的利用 621

15.信息社会的教育系统 622

16.控制 623

17.控制论 623

18.控制论的基础 624

19.控制论的应用 624

第八编 著名教育家简介 626

1.孔子 626

2.墨子 627

3.孟子 628

4.荀子 629

5.董仲舒 630

6.王充 631

7.韩愈 632

8.张载 633

9.王安石 633

10.朱熹 634

11.王守仁 636

12.王夫之 637

13.颜元 638

14.蔡元培 639

15.陶行知 640

16.杨贤江 641

17.黄炎培 643

19.柏拉图 644

18.苏格拉底 644

20.夸美纽斯 646

21.洛克 647

22.裴斯泰洛齐 648

23.赫尔巴特 649

24.乌申斯基 650

25.杜威 652

26.马卡连柯 653

27.凯洛夫 654

28.赞科夫 655

29.苏霍姆林斯基 656

30.布鲁纳 657

后记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