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分商代之“帝”与周代之“天” 2
第一章 商代之“帝”的多元性 2
1.儒家学说与三代传统 2
2.商代社会历史的特殊性 9
3.殷墟甲骨卜辞中“帝”的神性与地位 21
4.“帝”为商人先公先王的通称 26
5.多元的“帝”之群体 29
6.殷代之尊神事鬼的特征 34
第二章 周代的上帝与天命 45
1.周克商之后的文字与始祖两大疑案 46
2.殷周之际鬼治主义的延续 54
3.西周之“天”的多种属性 66
(1)天的语源学本义——蕴含崇高美的抽象概念 68
(2)西周的“天”之宗教至上神意义 71
(3)天的信仰与周代各族的神话原始类型的关系 75
(4)“天命”之道德规律化 82
(5)“天”的命运内涵 91
(6)天之作为“体”而言的自然空间义 95
第二部 分儒家学说与宗教 10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的士民阶层与社会思潮 102
1.西周宗法制与士民群体 103
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发展 113
3.巫觋政治之衰落的时限及过程 119
第四章 先秦儒家的世俗道德学说及政治理想 130
1.孔子所建立的道德原则和人格理想 131
2.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143
3.孔子的历史理性 150
4.孔子的天命观 159
5.早期儒家对经书的态度 172
第五章 战国诸子的宗教批判运动 182
1.儒家 186
2.道家 191
3.墨家 196
4.法家 203
第三部 分战国至两汉的儒学与宗教 211
第六章 秦汉之际的神秘主义思潮与儒学 211
1.战国时期政治变法的世俗定位和道德缺失 212
2.阴阳五行思想与儒家 217
3.五帝传说与前代天命信仰之裂隙 223
4.战国末流行的“三仙山”神话及其他民间通俗信仰 231
第七章 董仲舒理论体系的特色及其神学外壳 238
1.汉初儒生与政治 240
2.董仲舒“神学”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248
3.神学外壳及“大愚”之罪 269
第八章 两汉经学 276
1.《易传》宇宙图式中的认知结构 277
2.关于“神道设教”问题 283
3.两汉经学与谶纬 288
4.谶纬之消亡 298
第四部 分儒教无鬼论 305
第九章 儒教无鬼论 305
1.儒学的祭祀之礼 306
2.“三代以下不闻有真鬼神” 320
3.鬼神为气说 331
4.尘埃落定的程朱鬼神论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