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1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1
目录 1
三、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2
四、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3
(一)注重实践 3
(二)善于总结 3
(三)多加强化 3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5
(一)鱼类 5
第一节 牙的演化 5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 5
(二)两栖类 6
(三)爬行类 6
(四)鸟类 6
(五)哺乳类 6
二、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7
(一)三尖学说 7
(二)联合学说 8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8
一、牙的分类 8
二、牙的功能 8
(一)咀嚼 8
三、临床牙位记录 9
(一)部位记录法 9
(二)发音和言语 9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9
(二)palmer记录系统 11
(三)通用编号系统 11
(四)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12
第三节 牙的组成部分 13
一、外部观察 13
(一)牙冠 13
(一)牙釉质 14
(三)牙本质 14
(二)牙骨质 14
(四)牙髓 14
二、剖面观察 14
(三)牙颈 14
(二)牙根 14
第四节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15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15
(一)应用术语 15
(二)牙冠各面的名称 15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 17
二、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17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18
(三)斜面 19
(四)生长叶 20
第五节 牙体外部形态 20
一、恒牙外形 20
(一)切牙组 20
(二)尖牙组 23
(三)前磨牙组 26
(四)磨牙组 30
(五)恒牙应用解剖 38
二、乳牙外形 40
(一)乳切牙 41
(二)乳尖牙 42
(三)乳磨牙 43
(四)乳牙应用解剖 45
三、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46
(一)乳牙的萌出 46
(二)恒牙的萌出 47
四、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49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49
(二)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50
第六节 牙髓腔解剖 50
一、髓腔各部名称 50
(一)髓室 50
(二)根管系统 51
二、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54
三、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 54
四、恒牙髓腔形态 55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55
(二)尖牙的髓腔形态 56
(三)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57
(四)下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58
(五)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59
(六)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60
(七)恒牙髓腔应用解剖 61
五、乳牙髓腔形态 62
(一)乳牙髓腔形态特点 62
(二)乳牙髓腔应用解剖 63
(一)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型 64
一、牙列分型 64
第三章 牙列、?与颌位 64
第一节 牙列 64
(二)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 65
(三)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型 65
二、牙列的大小 66
(一)牙列长度与宽度 66
(二)Terra牙列指数 66
三、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66
(一)近远中向倾斜 66
(二)唇(颊)舌向倾斜 67
(三)垂直向关系 67
(一)纵?曲线 68
(二)横?曲线 68
四、牙列?面形态特征 68
第二节 牙尖交错? 69
一、牙尖交错?的名称与定义 69
二、牙尖交错?的咬合接触特征 69
(一)近远中向关系 69
(二)唇(颊)舌向关系 70
(三)垂直向关系 73
(四)牙尖交错?的正常标志 73
(五)异常牙尖交错? 73
三、?的建立 74
(一)建?的动力平衡 74
(二)不同发育阶段?特征 76
四、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79
(二)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 81
(一)定义 81
第三节 颌位 81
一、牙尖交错位 81
(三)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82
(四)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 82
二、后退接触位 82
(一)定义 82
(二)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 82
(三)后退接触位的意义 82
(二)下颌姿势位特点 83
(三)垂直距离与?间隙 83
(四)下颌姿势位的形成机制 83
三、下颌姿势位 83
(四)获取后退接触位常用的方法 83
(一)定义 83
(五)下颌姿势位的意义 84
(二)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 85
五、前伸?颌位与侧?颌位 85
(一)前伸?颌位 85
(一)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 85
四、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85
(二)侧?颌位 86
六、正常? 86
第四章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88
第一节 骨 88
一、上颌骨 89
(一)外形 89
(二)结构特点 91
(三)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92
(一)外形 93
二、下颌骨 93
(二)内部主要结构 95
(三)薄弱部位 96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96
三、鼻骨 96
四、颧骨 96
五、腭骨 97
六、蝶骨 97
(一)蝶骨体 97
(二)小翼 97
(三)大翼 98
(四)翼突 99
七、颞骨 99
(一)颞鳞 99
(四)鼓板 100
(二)乳突 100
(三)岩部 100
八、舌骨 101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 101
一、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101
(一)下颌骨髁突 101
(二)颞骨关节面 102
(三)关节盘 103
(四)关节囊和关节间隙 104
(五)关节韧带 105
二、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06
(一)开闭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106
(二)前后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106
(三)侧方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107
(三)关节间隙的变化 108
(二)翼外肌的作用 108
三、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108
(一)关节盘的运动 108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109
五、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的要点及争议 110
第三节 肌 112
一、表情肌 112
(一)口周围肌群 112
(二)眼周围肌群 114
(三)鼻部肌群 114
(四)耳部肌群 114
(四)翼外肌 115
(三)翼内肌 115
(二)颞肌 115
(一)咬肌 115
二、咀嚼肌 115
(五)颅顶肌群 115
(五)舌骨上肌群 116
三、颈部肌 117
(一)颈浅肌群 117
(二)舌骨上、下肌群 117
(三)颈深肌群 118
四、腭咽部肌 118
(一)腭部肌 118
(二)咽部肌 120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120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121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 123
一、腮腺 123
(二)口颌系统肌链的临床意义 123
第四节 唾液腺 123
(二)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125
二、下颌下腺 125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 125
(二)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126
三、舌下腺 126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 126
(二)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126
四、小唾液腺 126
第五节 血管 127
一、动脉 127
(一)颈总动脉 127
(二)颈外动脉 127
(四)锁骨下动脉 133
(三)颈内动脉 133
(五)头颈部的动脉吻合 134
二、静脉 135
(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135
(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136
(三)颈部浅静脉 138
(四)颈部深静脉 138
(五)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138
第六节 淋巴结和淋巴管 140
一、环形组淋巴结群 141
(一)枕淋巴结 142
(二)耳后淋巴结 142
(三)腮腺淋巴结 142
(六)下颌下淋巴结 143
(四)面淋巴结 143
(五)颏下淋巴结 143
二、纵形组淋巴结群 144
(一)咽后群 144
(二)颈前群 145
(三)颈外侧群 147
(四)颈淋巴干 148
三、右淋巴导管 149
四、胸导管颈段 149
五、深淋巴结的划分及颈部淋巴结的简化分组 149
第七节 神经 150
一、三叉神经 150
(一)眼神经 152
(二)上颌神经 152
(三)下颌神经 154
(四)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及其变异 156
二、面神经 156
(一)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157
(二)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 157
三、舌咽神经 161
四、迷走神经 162
(一)咽支 162
(二)喉上神经 162
(三)喉返神经 162
五、副神经 163
六、舌下神经 163
七、颈丛 164
(一)浅支 164
(二)深支 165
(一)颈交感神经节 166
(二)颈交感干损伤 166
八、颈交感干 166
第五章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 167
第一节 口腔局部解剖 167
一、口腔的境界和分部 167
(四)腮腺乳头 168
(六)翼下颌皱襞 168
(五)磨牙后区 168
(七)颊垫尖 168
(二)上、下唇系带 168
(一)口腔前庭沟 168
二、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168
(三)颊系带 168
三、唇 169
(一)境界及表面解剖标志 169
(二)层次 169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69
(二)层次 170
四、颊 170
(一)境界 170
(三)颊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71
五、牙龈 171
六、腭 171
(一)硬腭 171
(二)软腭 173
(三)内容及其排列 174
(二)表面解剖标志 174
(一)境界 174
七、舌下区 174
(三)腭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74
八、舌 175
(一)上面 175
(二)下面 176
(三)肌层 176
(四)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79
九、咽 180
(一)咽的分部 180
(二)咽壁层次 180
(三)咽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80
第二节 面部局部解剖 181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181
(一)面部分区 181
(二)面部表面标志 182
(三)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183
(四)美容角 186
(五)对称 186
(六)协调 186
(七)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187
二、皮肤 188
三、皮下组织 189
四、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189
五、面部皮肤支持韧带 190
(一)颧弓韧带 190
(二)表浅肌腱膜系统-颧颊部韧带 190
(三)颈阔肌前韧带 190
(四)下颌骨韧带 190
(一)眼眶 191
六、眶区 191
(五)颈阔肌悬韧带 191
(六)颈阔肌耳韧带 191
(二)眼睑 192
(三)泪器 193
(四)眼眶内肌肉 194
(五)眼眶内血管和神经 194
(六)眼眶内结缔组织性结构 196
七、腮腺咬肌区 196
(一)境界 197
(二)层次及内容 197
(三)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标志 201
八、面侧深区 202
(一)境界 202
(二)层次及内容 203
九、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204
(一)眶下间隙 205
(二)颊间隙 205
(三)咬肌间隙 206
(四)翼下颌间隙 207
(五)颞下间隙 207
(六)颞间隙 207
(七)腮腺间隙 208
(八)咽旁间隙 208
(九)翼腭间隙 208
(十)舌下间隙 209
(十一)舌深部间隙 210
(一)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211
一、概述 211
第三节 颈部局部解剖 211
(二)颈部的体表标志 212
(三)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213
(四)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连通 213
二、下颌下三角 216
(一)境界 216
(二)层次 216
(三)内容及毗邻 216
三、气管颈段 218
(一)气管颈段前方层次及毗邻 218
(二)气管颈段位置的移动性 218
四、颈动脉三角 219
(三)内容及毗邻 220
(二)层次 220
(一)境界 220
五、胸锁乳突肌区 221
(一)境界 221
(二)层次及内容 221
六、颈后三角 225
(一)境界 225
(二)层次及内容 225
第六章 颅部局部解剖 228
第一节 颅顶 228
一、额、顶、枕区 228
(一)境界 228
(二)层次、内容及解剖特点 228
(一)境界 231
(二)层次及内容 231
二、颞区 231
第二节 颅底 233
一、颅底内面 233
(一)颅前窝 233
(二)颅中窝 234
(三)颅后窝 235
二、颅底外面 236
(一)前部 236
(二)后部 236
(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 239
(二)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出路径 239
(三)下颌的反射活动 239
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 239
第一节 下颌运动 239
第七章 口腔功能 239
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241
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 241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 241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 241
(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243
(一)直接观测 243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243
(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 244
第二节 咀嚼功能 247
一、咀嚼的神经控制 247
(一)咀嚼的发动 247
(二)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 247
(三)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248
二、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248
(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249
(一)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249
三、咀嚼周期 250
四、咀嚼运动的类型 251
五、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251
(一)正常肌电图 252
(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252
六、咀嚼肌力、?力及牙周潜力 257
(一)咀嚼肌力 257
(二)?力 257
(三)最大?力 257
七、咀嚼效率 258
(一)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258
(一)磨耗与磨损 259
九、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259
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259
(二)影响阻嚼效率的因素 259
(二)磨耗的生理意义 260
十、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260
十一、咀嚼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261
第三节 吞咽功能 261
一、吞咽的反射控制 261
二、吞咽过程 262
三、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263
第四节 言语功能 264
一、言语与呼吸 264
二、发音 264
(一)音调 264
(二)辅音 265
(一)元音 265
(三)音强 265
三、语音 265
(二)音质 265
四、共鸣 266
五、言语的神经控制 267
(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 267
(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 267
六、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268
第五节 唾液功能 268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268
二、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269
三、唾液的作用 270
(二)基本味觉 271
(一)味觉感受器和味觉传导 271
一、味觉 271
第六节 感觉功能 271
(三)影响味觉的因素 273
二、触觉和压觉 273
三、温度觉 274
四、痛觉 274
第七节 口腔与呼吸 275
一、喉的结构和功能 276
二、呼吸功能的检查 276
三、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 276
四、呼吸方式与颅面、颌、?的发育 277
五、呼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78
附 口腔颌面颈部断面解剖图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