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 兼谈帕舒卡尼斯的法学思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瑞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8132955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为参照,在科学地界定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特殊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了当代中国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并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以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的前苏联法学界的领袖叶夫根尼?帕舒卡尼斯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之上,联系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价值取向、运作机制等三个方面,尝试性地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

引言 1

0.1 选题来源与意义 1

0.1.1 选题来源 1

0.1.2 选题意义 3

0.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7

0.2.1 关于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研究 7

0.2.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研究 9

0.2.3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研究 13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0.3.1 研究思路 15

0.3.2 研究方法 18

0.4 创新之处 19

第1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22

1.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探源 23

1.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 29

1.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37

1.2 2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

1.2.1 20世纪以来现实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差距 43

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 47

第2章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法治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7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57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消亡规律的论述 58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阶段法治必要性的论述 67

2.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阶段法治建设的初步构想 69

2.2 帕舒卡尼斯的法治思想与苏联模式的教训 80

2.2.1 帕舒卡尼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84

2.2.2 帕舒卡尼斯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的丰富和拓展 89

2.2.3 苏联模式对帕舒卡尼斯法治思想的偏离及其教训 123

2.3 马克思主义经典法治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 127

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承载的历史使命 130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进路 140

第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169

3.1 中国市民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社会根基 171

3.1.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互动:现代法治生成的基础 174

3.1.2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互动维度下的中国市民社会 179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的基础 185

3.2.1 历史的否定性趋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 188

3.2.2 历史的曲折性——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 194

3.2.3 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 207

第4章 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 216

4.1 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历史考察 221

4.1.1 人权概念的历史起源 222

4.1.2 西方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思想的理论基础:“天赋人权”论 226

4.1.3 西方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实践 230

4.2 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革命性改造 234

4.2.1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 236

4.2.2 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辩证剖析 243

4.3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对中国人权保障的启示 257

4.3.1 “人类解放”思想对西方资本主义人权思想的历史性超越 259

4.3.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统一:中国人权保障的取向 265

第5章 公法与私法的良性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运作机制 282

5.1 公法、私法划分及其对中国法治的意义 284

5.1.1 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根据 288

5.1.2 公法、私法划分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297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私法体系的运作 304

5.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私法体系的可能性 307

5.2.2 法不只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17

5.2.3 加强对私有财产权的确认和保护 323

5.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公法体系的运作 331

5.3.1 以公法规制公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权 335

5.3.2 坚持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 340

5.3.3 捍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 352

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推进私法与公法的良性互动 360

结束语 365

参考文献 371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