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陶鉴定 1
第一节 胎质 4
1.泥料 4
2.淘洗 7
3.胎色 10
4.精细胎 10
5.较粗胎 13
6.粗胎 14
7.夹砂胎 15
8.薄胎 15
9.略厚胎 16
10.手感 18
11.烧结程度 18
12.气孔 19
13.杂质 21
14.艺术品特质 22
15.规整 22
第二节 完残 24
1.完好 24
2.残缺 25
3.复原 27
4.缺失 28
5.土蚀 29
6.磕伤 30
7.失亮 31
第三节 造型 32
1.口部 32
2.唇部 34
3.沿部 35
4.腹部 37
5.底部 38
6.足部 42
第二章 彩陶鉴定 45
第一节 胎质 48
1.细泥料 48
2.淘洗 49
3.胎色 52
4.精细胎 52
5.较薄胎 52
6.烧结程度 54
7.气孔 54
8.杂质 56
9.艺术品特质 56
10.规整 57
第二节 完残 58
1.完好 58
2.残缺 58
3.复原 59
4.缺失 60
5.土蚀 60
6.磕伤 62
7.失亮 62
第三节 造型 63
1.口部 63
2.唇部 64
3.沿部 64
4.腹部 66
5.底部 67
6.足部 67
第四节 仰韶文化彩陶钵 68
1.造型 68
2.纹饰 70
3.厚薄 73
4.做工 74
5.完残 74
6.数量 74
7.渊源 74
8.功能 78
9.伪器 78
10.复制品 79
11.价值 79
第三章 灰陶鉴定 83
第一节 胎质 86
1.泥料 86
2.淘洗 87
3.粗胎 87
4.夹砂胎 88
5.较厚胎 89
6.手感 90
7.烧结程度 90
8.气孔 92
9.杂质 92
10.规整 92
第二节 完残 94
1.完好 94
2.残缺 94
3.复原 95
4.土蚀 96
5.磕伤 96
第三节 造型 98
1.口部 98
2.唇部 100
3.沿部 101
4.腹部 102
5.底部 103
6.足部 104
第四章 釉陶鉴定 107
第一节 胎质 111
1.原料 111
2.淘洗 111
3.较粗胎 112
4.较厚胎 113
5.手感 113
6.烧结程度 114
7.气孔 114
8.杂质 114
9.规整 115
第二节 釉色 116
1.黄釉 116
2.黄褐釉 117
3.棕黄釉 117
4.红釉 118
5.酱釉 118
6.绿釉 119
第三节 完残 122
1.完好 122
2.残缺 122
3.土蚀 123
4.磕伤 125
第四节 造型 126
1.口部 126
2.唇部 129
3.沿部 130
4.腹部 132
5.底部 133
6.足部 135
第五章 唐三彩 139
1.绿色 148
2.黄色 149
3.黄褐色 151
4.黄色与绞胎 151
5.蓝色 152
6.组合色彩 152
第六章 青瓷鉴定 157
1.胎质 158
2.完残 162
3.釉色 166
4.釉质 168
5.纹饰 172
第七章 白瓷鉴定 175
1.胎质 176
2.完残 179
3.釉色 180
4.釉质 183
5.纹饰 187
第八章 青花瓷鉴定 191
1.胎质 192
2.青料 196
3.纹饰 201
第九章 白釉画花瓷鉴定 211
1.胎质 212
2.胎色 213
3.完残 217
4.釉色 219
5.釉质特征 220
6.纹饰 223
第十章 名瓷鉴定 227
第一节 汝瓷鉴定 228
1.胎质 228
2.完残 229
3.釉色 230
4.釉质 231
5.纹饰 234
第二节 官窑瓷器鉴定 235
1.北宋官窑 235
2.南宋官窑 237
第三节 哥窑瓷器鉴定 238
第四节 钧瓷鉴定 248
1.胎质 248
2.完残 250
3.釉色 252
4.钧红釉 255
5.釉质 258
第五节 珍珠地划花瓷鉴定 261
第六节 粉彩瓷器鉴定 266
1.胎色 266
2.窑口 266
3.胎质 268
4.地色 269
5.纹饰 272
第七节 色釉瓷鉴定 274
1.冬青釉 274
2.孔雀绿釉 275
3.矾红釉 277
4.茄皮紫釉 277
5.郎窑红釉 278
6.豇豆红釉 278
7.粉青釉 279
第八节 彩瓷鉴定 284
1.红绿彩 284
2.釉里红 284
3.青花釉里红 285
4.斗彩 287
5.五彩 288
6.珐琅彩 291
参考文献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