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情绪研究的取向 1
一、生理取向 2
二、认知取向 3
三、行为取向 4
四、动机取向 5
五、进化取向 6
第二节 情绪的概念分析 7
一、情绪的基本成分 7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9
三、情绪的分类特性 11
第三节 情绪研究的简史 12
一、开拓阶段 12
二、发展阶段 13
三、深化阶段 14
第二章 情绪的认知理论 16
第一节 情绪与内外线索 16
一、詹姆斯的假设 16
二、坎农的批评 18
三、沙赫特的实验 20
第二节 情绪与评价 23
一、情绪与认知评价 23
二、情绪与评价层次 25
三、情绪与非认知性评价 27
第三节 情绪与归因 31
一、情绪与归因理论 31
二、归因对情绪的影响 36
三、情绪对归因的影响 39
第四节 情绪与认知加工 43
一、情绪与注意 43
二、情绪与记忆的“状态依存” 48
三、情绪与心因性遗忘 51
第三章 情绪的生理理论 55
第一节 情绪与外周神经系统 55
一、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织 55
二、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 60
三、外周反馈与情绪体验 62
第二节 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 63
一、“帕佩兹环”与情绪 63
二、边缘系统与情绪 65
三、中枢神经系统与情绪 67
第三节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 74
一、一般模式 74
二、消极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77
三、积极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86
四、情绪反应与原型的神经生理学模式 90
第四章 情绪的进化、动机理论 96
第一节 情绪的进化理论 96
一、情绪与进化 97
二、情绪的本质 100
三、情绪与认知、人格 103
四、进化理论与情绪研究 107
第二节 情绪的动机理论 109
一、情绪与内驱力 110
二、情绪与激活 112
三、情绪与组织 114
四、情绪与内在动机 116
第三节 情绪的分化理论 118
一、情绪的进化与分化 119
二、情绪的过程与系统 120
三、情绪与人格的动机系统 123
第五章 表情研究 126
第一节 表情及其特性 126
一、表情及其种类 126
二、表情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130
第二节 表情与大脑两半球 132
一、表情的产生与大脑两半球 133
二、表情的辨认与大脑两半球 134
第三节 面部表情反馈与情绪体验 136
一、理论探讨 136
二、实验证据 138
三、意义与展望 143
第四节 表情与测谎 144
一、说谎的面部表情印迹 144
二、说谎的体姿表情印迹 153
三、说谎的言语表情印迹 160
第六章 主观体验测量 164
第一节 问卷法 164
一、问卷在情绪体验研究中的必要性 164
二、问卷在情绪体验研究中的使用方法 167
三、问卷在情绪体验研究中的价值 171
第二节 形容词检核表法 174
一、心境形容词检核表 174
二、分化情绪量表与维量评估量表 178
三、情绪与人格特质测查量表 183
第三节 投射测验法 186
一、投射测验简介 186
二、投射测验的应用 188
附录 195
第七章 表情的测量 213
第一节 表情测量的概述 213
一、埃克曼的FACS 214
二、伊扎德的Max和Affex 216
三、制定面部表情测量系统的原则 217
第二节 最大限度地辨别面部运动的编码系统(Max) 218
一、Max的原理 218
二、Max的编码 219
三、Max的操作 225
第三节 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232
一、Affex的原理 232
二、Affex对表情的描述 232
三、Affex的操作 235
第八章 情绪与道德发展 238
第一节 移情与道德发展 238
一、移情及其心理机制 239
二、移情的发展 243
三、移情的道德功能 246
第二节 内疚与道德发展 248
一、内疚及其心理机制 248
二、内疚的发展 252
三、内疚与道德内化 255
四、虚拟内疚理论 259
第三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教育 267
一、情绪体验与道德教育的接受 268
二、情绪体验与道德知识的掌握 269
三、情绪体验与道德动机的内化 271
四、情绪体验与道德意志的发挥 272
五、情绪体验与道德行为的自律 273
第九章 情绪调节 276
第一节 情绪调节及其研究 276
一、情绪调节的涵义 276
二、情绪调节的研究内容 278
三、现存问题与研究前景 286
第二节 情绪调节的价值 289
一、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289
二、情绪调节与人际关系 291
三、情绪调节与事业成功 294
第三节 情绪调节的方法 296
一、情绪调节的认知方法 296
二、情绪调节的行为方法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