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一、中医妇科学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1
二、中医妇产科学发展概况 1
总论 1
第一章 女性生殖器的解剖生理特点 7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 7
第二节 月经 8
一、月经的生理 9
二、月经的化生机制 9
第三节 带下 12
一、带下的生理现象 12
二、带下的化生机制 13
第四节 妊娠与产育 13
一、妊娠 14
二、产育 14
第二章 病因与病机 17
第一节 病因 17
一、寒热湿邪 17
二、情志失衡 18
三、生活失调 18
四、瘀血痰饮 19
五、体质因素 19
六、社会环境因素 19
一、脏腑功能失常 20
第二节 病机 20
二、气血失调 22
三、冲、任、督、带损伤 23
一、问诊 25
第一节 四诊 25
第三章 诊断概要及辨证要点 25
二、望诊 26
三、闻诊 27
四、切诊 27
第二节 辨证要点 30
第四章 预防与保健 32
一、经期卫生 32
二、孕期卫生 32
三、产褥期卫生 33
四、哺乳期卫生 33
五、更年期及老年期卫生 34
第五章 治法概要 35
第一节 内治法 35
一、调节脏腑功能 35
二、调节气血 37
三、祛除病邪 37
第二节 外治法 39
各论 42
第六章 月经病 42
第一节 月经不调 44
一、月经先期 44
二、月经后期 48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53
四、月经过少 57
五、月经过多 60
六、经期延长 64
第二节 闭经 67
第三节 崩漏 73
第四节 经间期出血 80
第五节 痛经 83
第六节 经行吐衄 88
第七节 月经前后诸证 92
一、经行泄泻 93
二、经行乳胀 96
三、经行头痛 98
四、经行浮肿 102
五、经行口糜 105
六、经行发热 108
七、经行风疹块 111
第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114
第七章 带下病 119
第八章 妊娠病 126
第一节 妊娠恶阻 127
第二节 妊娠腹痛 131
第三节 胎漏、胎动不安 133
第四节 胎萎不长 139
第五节 子死腹中 142
第六节 异位妊娠 144
第七节 妊娠心烦 150
第八节 妊娠肿胀 152
第九节 妊娠眩晕 155
第十节 子痫 157
第十一节 子嗽 160
第十二节 子淋 162
第十三节 妊娠小便不通 165
第九章 产时病 167
第一节 难产 168
第二节 胞衣不下 173
第十章 产后病 177
第一节 产后血晕 178
第二节 产后痉证 182
第三节 产后腹痛 185
第四节 恶露不下 188
第五节 恶露不绝 191
第六节 产后发热 195
第七节 产后身痛 200
第八节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204
第九节 产后小便不通 207
第十节 产后大便难 210
第十一节 产后缺乳 213
第十二节 乳汁自出 216
第十三节 产后自汗、盗汗 219
第一节 癥瘕 223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 223
第二节 不孕症 227
第三节 脏躁 231
第四节 子宫脱垂 233
第五节 阴痒 236
第六节 阴疮 240
第十二章 妇产科基础 243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243
一、外生殖器与内生殖器 243
二、血管、淋巴、神经 249
三、骨盆与骨盆底 249
五、妇女一生的分期 250
四、邻近器官 250
六、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激素 251
七、子宫、宫颈、输卵管、阴道的周期变化 254
八、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255
第二节 妇科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258
一、妇科体格检查 258
二、辅助检查 259
第十三章 生理产科 265
第一节 妊娠生理与产前检查 265
一、受精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 265
二、胎儿发育 266
三、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及乳房的主要变化 268
四、妊娠诊断 269
五、产前检查及内容 271
六、复诊 276
第二节 正常分娩 277
一、决定分娩的因素 277
二、枕先露分娩机转 279
三、分娩的临床经过与处理 280
四、产褥期的临床表现与处理 285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 288
第一节 避孕 288
一、工具避孕法(指用宫内节育器;阴茎套等避孕) 289
二、药物避孕 291
第二节 人工流产 293
一、早期人工流产 294
二、中期引产 296
一、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297
第三节 输卵管绝育术 297
二、经阴道输卵管结扎术 298
三、经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 298
四、经宫腔输卵管粘堵术 298
参考书籍 299
附篇 300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300
模拟试题(一) 300
模拟试题(二) 302
模拟试题(三) 305
参考答案 309
方剂索引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