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章 魏国书法 13
第一节 洛下新风 14
第二节 篆书和隶书 18
第三节 中州书法家 34
第二章 吴国书法 43
第一节 吴国的书风与书家 45
第二节 吴国篆书 49
第三节 吴国隶书 55
第四节 吴国的楷书、行书和草书 62
第一节 锺繇书法 71
第三章 锺、卫书法 71
第二节 卫氏书学 82
第三节 锺、卫书法的比较 92
第四章 西晋书法与书家 99
第一节 篆书 101
第二节 隶书 104
第三节 草书 109
第四节 行书 122
第五节 楷书 128
第六节 西晋书家与书风 140
第五章 东晋书法世家及书风的演变 153
第一节 东晋书法世家 154
第二节 东晋书风的演变 170
第六章 王羲之书法 179
第一节 生平事迹 179
第二节 书法师承 188
第三节 王羲之的书艺 191
第四节 王羲之的“今体”成就 205
第七章 王献之书法 213
第一节 生平事迹 213
第二节 王献之的书艺 217
第八章 东晋铭刻书迹 239
第一节 东晋铭刻书迹的体态类型 240
第二节 由家族墓志看东晋隶书的“分化”与“类化” 247
第三节 东晋铭刻书迹中存在的“变态现象” 250
第四节 东晋“方笔隶书”的流变与渊源 253
第五节 由“北碑”和“南帖”看东晋的铭刻书迹 255
第九章 南朝书法 261
第一节 主流书风——从王献之到王羲之 262
第二节 南朝书家擅长的书体 265
第三节 南朝的杂体书法 271
第四节 南朝帝王重视书法 279
第五节 南朝寒门书家与士族书家 284
第六节 南朝书迹述略 291
第十章 两晋南朝书论 309
第一节 西晋书论著作 311
第二节 东晋书论著作 314
第三节 南朝书论著作 320
第四节 书论著作的分类 337
第五节 书学概念 351
第十一章 十六国时期书法 365
第一节 十六国书迹概述 367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的隶书 370
第三节 十六国时期的楷书墨迹 375
第四节 十六国时期的行书墨迹 384
第五节 十六国时期的书家与书风 389
第十二章 北魏书法、书家及书风的演变 399
第一节 北魏的“汉化”与文字及书法 401
第二节 北魏书门——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 415
第三节 平城时期 418
第四节 洛阳时期 432
第五节 北魏后期的书法家及“草隶”的流行 445
第十三章 北朝后期书法 451
第一节 东魏、西魏时期的书风变化 452
第二节 北齐时期的书法 460
第三节 “王褒入关”之后的北周书法 482
第四节 南北书法进程的分合 489
第十四章 魏晋南朝的禁碑与立碑 495
第一节 “碑”之由来 496
第二节 东汉厚葬及立碑的风尚 497
第三节 曹操禁碑 501
第四节 魏晋时期 503
第五节 南朝时期 508
第六节 东晋南朝的僧侣立碑 513
第七节 碑禁的结束 515
第十五章 东晋南朝的法书收藏与鉴定 521
第一节 东晋时期法书名迹的收藏 523
第二节 宋、齐时期法书名迹的收藏 525
第三节 梁、陈时期法书名迹的收藏 528
第四节 北朝的名迹收藏 532
第五节 东晋南朝时期的“装书”整理与“押署”之制 533
第六节 南朝御府藏品的鉴定与赝品 535
附录 541
魏晋南北朝书法史大事年表 541
西魏铭刻书迹统计表 593
磁县出土北齐碑志统计表 595
安阳地区出土北齐碑志统计表 596
南北书风演进对比表 597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所存汉魏两晋南朝书迹简表 598
主要参考文献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