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音乐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和云峰(桑德诺瓦)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60296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在多年实地调查、专题研究、资料积累,并且广泛吸收了近年来音乐、历史、民族、民俗、考古、语言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方法之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文共分七章44节。 第一章“上古至盛唐时期”叙述了纳西族先民在游猎、迁徙、交融进程中所创造的上古音乐文明,有史以来第一次将纳西族先民远古至盛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脉络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第二章“南诏统治时期”叙述了在南诏政权统治下纳西族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概况。阐述了“磨些”与南诏、唐朝和吐著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历史,并对纳西族此时期“多元并存音乐文化格局”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作了较为概括的叙述。 第三章“土酋纷争时期”叙述了大理国势力范围内纳西族土酋相对独立与纷争时期的音乐历史进程。详细阐述了纳西族与人类起源、部族战争、 消灾攘解、巫术、占卜,以及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等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文化形式。 第四章“木氏治理时期”叙述了纳西族在木氏近500年统治时期内音乐历史之发展进程。此时期,随着元朝军队的进入和汉藏文化的全面传入,纳西族地区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产生了勃拾细哩、儒学礼乐、洞经音乐等诸多

目 录 1

序 田联韬 1

内容提要(中、英文) 1

前言 1

第一章上古至盛唐时期(?—公元738年) 6

概述 6

第一节上古传说时期(?—公元前211年) 7

一、“土著纳西先民”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 7

二、“南迁纳西先民”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 13

一、纳西先民与西汉《行人歌》 18

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年) 18

二、纳西先民与东汉《濛都夷歌》 20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公元221—738年) 27

小结 30

第二章南诏统治时期(公元738—902年) 32

概述 32

第一节民俗音乐的发展脉络 34

一、象形文字中反映出的民俗乐器 34

二、象形文字中反映出的民俗歌舞 37

第二节《姜岭大战》中所描写的纳西民族与 41

民俗音乐 41

一、《姜岭大战》的历史背景 42

二、《姜岭大战》的具体内容 43

三、《姜岭大战》的乐器遗存 44

第三节《南诏奉圣乐》中纳西族音乐舞蹈的历史 46

遗存 46

一、《南诏奉圣乐》的生成背景 49

二、《南诏奉圣乐》的具体内容 49

三、《南诏奉圣乐》中的多民族性 51

四、《南诏奉圣乐》相关传说在纳西族中的历史 52

遗存 52

五、《南诏奉圣乐》相关乐器在纳西族地区的遗存 53

小结 55

第三章土酋纷争时期(公元937—1253年) 57

概述 57

第一节有关东巴教的几个基本概念 59

一、东巴教与东巴祭司 61

二、东巴文字与东巴经书 63

三、东巴舞蹈与东巴绘画 65

第二节东巴音乐的产生与繁衍 66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音乐 67

二、关于部族战争的音乐 69

三、关于消灾禳解的音乐 70

四、关于巫术与占卜的音乐 71

五、关于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的音乐 72

一、反映游牧生活的民俗歌曲 74

第三节民俗音乐的发展脉络 74

二、反映民族争斗的民俗刀舞 76

三、反映民俗仪式的民间巫舞 77

小结 77

第四章木氏治理时期(公元1253—1723年) 79

概述 79

第一节东巴音乐的鼎盛 81

一、祭天仪式中的主要程序及其相应唱腔 82

二、祭天仪式中的古代歌曲 83

第二节 “勃拾细哩”(白沙细乐)的萌芽 109

三、祭天仪式的若干历史提示 109

一、《勃拾细哩》中的“胡人”乐器成分 110

二、《勃拾细哩》中的东巴乐舞成分 117

三、《勃拾细哩》中的民间音乐成分 119

第三节汉文化的传入与木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的 122

兴起 122

一、汉文化的传入 123

二、木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的兴起 123

第四节汉族文庙(儒学)礼乐的传入 124

第五节 《勃拾细哩》的早期 126

一、道教及其音乐的传入 128

第六节 多种宗教音乐的相互浸透与东巴教音乐的衰败 128

二、藏传佛教及其音乐的传入 129

三、汉传佛教及其音乐的传入 130

四、东巴教音乐的衰败 131

小结 132

第五章改土归流时期(公元1723—1840年) 134

概述 134

第一节汉文化的普及与旁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的 136

繁荣 136

一、汉文化的普及 136

二、旁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创作的繁荣 136

一、“仕学之风”的盛行 139

第二节“仕学之风”的盛行与“儒学(文庙)礼乐”的鼎盛 139

二、“儒学(文庙)”礼乐的鼎盛 141

第三节丽江古乐(洞经音乐)的称谓、传说及 144

溯源 144

一、丽江古乐的传统称谓 144

二、丽江洞经古乐的民间传说 145

三、丽江洞经古乐的历史溯源 147

第四节 《勃拾细哩》(白沙细乐)的中期 151

一、纳西族的丧葬古俗仪式及其音乐 153

二、纳西族的丧葬新俗仪式及其音乐 154

发展 156

一、民间传统“大调”音乐的历史背景 156

第五节民间传统“大调”(叙事歌)的产生及 156

二、民间传统“大调”的若干分类及举例 157

三、民间传统“大调”的音乐特点 167

四、民间传统“大调”的艺术特色 168

第六节藏传佛教音乐的再次传入及流布 168

小结 169

第六章民主革命时期(公元1840—1949年) 171

概述 171

第一节儒学礼乐在纳西族地区的演变与衰败 172

一、儒学礼乐在纳西族地区的演变 172

二、儒学礼乐在纳西族地区的衰败 173

一、儒、释、道、东巴四教的合流及其音乐的 174

变异 174

第二节 多种宗教音乐的合流、变异与世俗化 174

倾向 174

二、宗教音乐的世俗化倾向 176

第三节 《勃拾细哩》的晚期 178

一、《勃拾细哩》称谓的相对固定 178

二、《勃拾细哩》曲牌的扬弃与定型 179

第四节丽江洞经古乐的继续发展 182

一、丽江洞经古乐的继续发展与提高 182

二、皇经音乐的继续衰败与消亡 184

三、丽江洞经古乐与民间乐会 185

第五节丽江洞经古乐的基本概况 188

一、音乐分类与曲牌来源 189

二、传统乐器与乐队编制 192

三、唱奏特征与民族特色 193

四、丽江洞经古乐的形态特征 195

五、丽江洞经古乐的社会功用 196

第六节晚清学堂乐歌的传入与普及 204

第七节西方宗教音乐的传入与流布 206

一、基督教音乐的传入 206

二、天主教音乐的传入 207

第八节 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概况 208

一、民间歌曲的发展与民间艺人的创作 208

二、民间“勒巴”舞的流传 212

三、民间器乐的发展与传承 220

四、民间戏曲与戏剧音乐的发展脉络 226

第九节红军歌曲的流传与普及 230

第十节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发展脉络 232

第十一节【雪社】对丽江洞经古乐的继承与发展 235

第十二节文人音乐创作的肇始与发展 235

第十三节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发展脉络 239

小结 242

第七章社会主义时期(公元1949—1998年) 244

概述 244

一、新民歌的产生与普及 245

第一节民间音乐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245

二、丽江洞经古乐的民间演奏活动 248

第二节专业音乐团体的建立及创作 250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初对民间器乐的收集、 254

整理与研究 254

一、对《勃拾细哩》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254

二、对丽江洞经古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25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发展概况 259

第五节20世纪80年代后音乐艺术的全面繁荣 267

一、专业音乐创作 267

二、业余音乐团体的演出与民间艺人 268

弘扬 270

第六节对丽江洞经古乐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 270

一、宣科对丽江洞经古乐的研究、宣传与弘扬 271

二、杨曾烈等对丽江洞经古乐的收集、整理与 272

研究 272

三、和毅庵等老艺人对丽江洞经古乐的贡献 272

四、大研古乐会对传承和弘扬丽江洞经古乐 273

所作的历史贡献 273

五、其他乐会对丽江洞经古乐的继承与弘扬 276

第七节对东巴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弘扬 282

一、对东巴音乐的收集 283

二、对东巴古歌的翻译与整理 288

三、对东巴音乐的研究 289

四、对东巴音乐的进一步弘扬 303

第八节对民间音乐的整理与研究 304

一、对民间歌曲的整理与研究 304

二、对舞蹈音乐的整理与研究 317

三、对民间器乐的整理与研究 322

第九节丽江洞经古乐、东巴音乐、勒巴音乐的 325

传承现状 325

第十节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普及与提高 327

小结 334

一纳西族音乐历史大事记 336

附录 336

二纳西族传统音乐分类一览表 341

三丽江洞经古乐及其它音乐谱例数首 342

四本书相关图表索引 365

五本书作者有关纳西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研究 366

论著【目录】 366

六纳西族音乐文化相关著作、论文与介绍性 368

文章【目录】(1958—1998年) 368

七参考文献 371

八本书索引 381

九出版附记 391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