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作物的演进 1
第二节 作物栽培的发展 2
第三节 作物栽培概况 3
●上篇 总论● 7
第一章 作物个体 7
第一节 作物器官的形成 7
一、根 7
二、茎 8
三、叶 9
四、花 9
一、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关系 10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相互关系 10
五、果实和种子 10
二、地下器官和地上器官的关系 11
三、器官之间的关系 11
第三节 个体的生长发育 11
一、生长和发育 11
二、生长发育时期 12
第四节 作物的生态因素及生态适应性 14
一、日光 14
二、温度 16
三、水分 17
四、养料 19
五、土地 19
七、作物的生态适应 21
六、空气 21
第一节 群体的特征特性 24
一、群体的形态特征 24
二、群体的生长发育 24
第二章 作物群体 24
三、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关系 25
四、群体的自动调节 26
五、群体的特性 26
第二节 群体的田间结构 28
一、水平结构 28
二、垂直结构 33
一、群体的环境和生境 34
二、群体的边缘效应 34
第三节 作物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4
第四节 群体的生产力 38
一、产量 38
二、作物群体相对最高理论产量 40
三、品质 42
四、产值 44
五、提高作物群体生产力的措施 44
第三章 作物群落 46
第一节 作物群落的特征 46
一、群落的器官 46
二、群落的形态 47
三、外貌和季相 47
一、群落的生长发育 48
第二节 作物群落的特性 48
三、群落的特性 50
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50
第三节 作物群落的结构 52
一、组分结构 52
二、空间结构 63
三、时间结构 70
四、群落组合类型 74
第四节 作物群落的功能 77
二、对群体的影响 77
三、作物群落的生产力 78
第五节 作物群落的分类和命名 81
二、人为的分类方法 82
一、自然的分类方法 82
三、作物群落的分类和命名 83
第六节 群落的演替 84
一、天然群落演替 84
二、作物群落演替 86
第四章 作物群落的集成栽培技术 88
第一节 群落管理 88
一、种植 88
二、育苗移栽 90
三、合理密植和间定苗 92
四、植株调控 92
第二节 生境管理 93
一、整地 93
五、收获 93
二、施肥 94
三、灌溉和排水 97
四、中耕和培土 98
五、作物保护 99
第三节 栽培技术的组装和集成 100
一、技术组装 100
二、技术集成 100
一、作物栽培机械化的意义 103
二、机械化栽培发展的概况 103
三、群落栽培机械化的特点 103
第一节 作物栽培机械化的概况 103
第五章 群落栽培机械化 103
四、群落栽培机械化的原则 105
第二节 群落栽培的农机具 106
一、拖拉机 106
二、整地机具 106
三、播种机具 108
四、田间管理和收获机具 109
●下篇 群落栽培● 115
第六章 棉花小麦群落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一、历史和现状 115
二、实际效益 117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122
一、群落特征 122
二、群落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123
一、组分结构 127
第三节 群落结构 127
二、时间结构 132
三、垂直结构 132
四、水平结构 132
五、组合方式 137
第四节 群落演替 141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142
一、冬前及冬季管理 142
二、春季管理 147
三、夏季管理 150
四、秋季管理 153
一、存在问题 155
第五节 棉花小麦群落发展前景 155
二、发展方向 157
第七章 玉米豆类群落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一、历史和现状 160
二、栽培意义 161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167
一、群落特征特性 167
二、群落的生物学基础 168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70
一、组分结构 170
二、垂直结构 171
三、水平结构 172
四、组合方式 173
第四节 群落演替 175
第五节 群落集成栽培技术 175
一、播前准备 175
二、适时高质量播种 177
三、加强田间管理 178
第六节 发展前景 181
一、存在问题 181
二、发展前景 182
第八章 小麦玉米群落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一、小麦的生物学特性 186
第二节 小麦、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186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187
三、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188
第三节 小麦玉米群落的特征特性 191
一、生育时期互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191
二、使玉米避开不利的灾害性天气 191
三、小米玉米群落的结构 192
第四节 小麦玉米群落的管理 192
一、群落的前期管理 192
二、小麦玉米群落的中期管理 195
三、小麦玉米群落的后期管理 198
第五节 小麦玉米群落的发展前景 199
一、小麦玉米的发展 199
二、小麦玉米群落的发展前景 200
第一节 概述 202
一、历史和现状 202
第九章 水稻小麦群落 202
二、栽培的意义 203
第二节 水稻小麦群落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04
一、结构和演替 204
二、水稻群体的特点 205
三、水稻结实期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6
四、撒播小麦群体的特点 206
五、小麦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规律 207
第三节 水稻小麦群落集成栽培技术 208
一、群落前期管理 208
六、小麦水稻的接茬关系 208
二、群落中期管理 211
三、群落后期管理 215
第四节 水稻小麦群落的发展前景 216
一、存在问题 216
二、发展方向 217
第十章 玉米谷子群落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219
一、群落的特征特性 219
二、群落生态学基础 219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220
一、群落的组分结构 220
四、水平结构 221
二、时间结构 221
三、垂直结构 221
五、组合方式 222
第四节 群落的栽培 222
一、选用优良品种 222
二、精心选茬、整地 223
三、种子处理、适时播种 223
四、及时间苗、定苗 223
五、合理施肥 223
六、中耕除草、蹲苗促壮 223
九、适时收获 224
一、存在问题 224
第五节 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224
八、防治病虫草害 224
七、合理灌溉 224
二、发展前景 225
第十一章 玉米甘薯群落 227
第一节 玉米、甘薯的生物学基础 227
一、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227
二、甘薯的生物学基础 230
第二节 玉米甘薯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群落演替 231
一、玉米甘薯的群落结构 231
三、玉米甘薯群落的生物学特性 232
四、玉米甘薯的群落演替 233
第三节 玉米甘薯群落的管理 233
一、良种选配 233
二、深翻改土,起垄埂栽 236
三、增施肥料,科学施肥 237
四、合理灌水,及时排水 237
五、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237
六、加强田间管理 237
第四节 特用玉米甘薯群落及管理 238
一、特用玉米的用途 238
二、特用玉米群落的组建 240
第四节 玉米甘薯群落的发展前景 241
第十二章 麦棉花生(油菜)群落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一、历史和现状 242
二、栽培意义 243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246
一、群落组分的植物学特征 246
二、群体的特征特性 249
三、群落的特征特性 251
第三节 群落结构 255
一、组分结构 255
二、空间结构 256
三、时间结构 260
第四节 群落演替 261
一、群体的连作和复种 261
二、群落的倒茬和轮作 264
一、小麦、春棉、花生群落集成栽培技术 266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266
二、小麦、油菜、春(夏)棉群落集成栽培技术 270
第六节 发展前景 275
一、存在问题 275
二、发展前景 276
第十三章 番茄小白菜群落 279
第一节 概述 279
一、历史和现状 279
二、生产上的意义 279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280
一、群落特征特性 280
二、群落生物学基础 280
二、时间结构 282
三、垂直结构 282
第三节 群落结构 282
一、组分结构 282
四、水平结构 283
第四节 群落演替 283
一、群落的连作与复种 283
二、群落的倒茬与轮作 283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284
一、播前管理 284
二、前期管理 286
三、中期管理 287
四、后期管理 288
二、发展方向 289
一、存在问题 289
第六节 发展前景 289
第十四章 大蒜西瓜群落 291
第一节 概述 291
一、历史和现状 291
二、生产上的意义 291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292
一、群落特性 292
二、群落形态 292
第三节 群落结构 293
一、组分结构 293
三、垂直结构 294
四、水平结构 294
二、时间结构 294
五、组合方式 295
第四节 群落演替 295
一、群落的连作与复种 295
二、群落的倒茬和轮作 296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296
一、播前管理 296
二、初期管理 296
三、中期管理 298
四、后期管理 298
第六节 发展前景 299
一、存在问题 299
二、发展方向 299
第一节 概论 301
第十五章 湿地松茶树群落 301
二、生态效益 302
一、经济效益 302
三、社会效益 304
第二节 群落的特征特性 304
一、群落光照条件 304
二、群落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作用 305
三、茶树叶片的解剖特点 305
四、茶叶的产量及品质 306
五、群落的系统稳定性 307
第三节 群落结构 307
一、组分结构 307
三、垂直结构 308
二、时间结构 308
四、水平结构 310
第四节 群落发育演替 311
一、幼年阶段 311
二、成年阶段 311
三、老年阶段 312
第五节 集成栽培 312
一、园址的选择 312
二、群体配置 313
三、间作泡桐的管理 314
第六节 发展方向 314
一、历史和现状 316
二、生产上的意义 316
第十六章 玉米大白菜群落 316
第一节 概述 316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317
一、群落特征特性 317
二、群落生物学基础 317
第三节 群落结构 319
一、组分结构 319
二、时间结构 320
三、垂直结构 320
四、水平结构 320
五、组合方式 322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323
一、播前整地 324
二、初期 324
一、群落的连作与复种 324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324
二、群落的倒茬与轮作 324
三、中期 325
四、后期 325
第六节 发展前景 326
一、存在问题 326
二、发展方向 326
第十七章 棉花洋葱群落 328
第一节 洋葱植物学特性 328
三、鳞茎膨大期 329
二、旺盛生长期 329
一、幼苗期 329
第二节 洋葱生长发育阶段 329
第三节 群落生物学特征特性 330
一、时间互补 330
二、生物学特性互补 330
三、虫害轻 331
四、生态因子需求及管理互补 331
第四节 群落结构 331
一、宽带状种植 331
二、窄带状种植 332
第五节 群落管理 332
一、品种选配 332
二、育苗方式 332
四、定植 333
三、育苗技术 333
五、田间管理 334
六、棉花洋葱群落的发展前景 335
第十八章 麦瓜棉群落 337
第一节 概述 337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338
一、群落的特征特性 338
二、群落生态学基础 339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340
一、组分结构 340
二、时间结构 340
五、组合方式 341
四、水平结构 341
三、垂直结构 341
第四节 群落的栽培 342
一、选用优良品种 342
二、选茬、整地和施肥 342
三、适时播种 342
四、小麦与西(甜)瓜伴生期的管理 342
五、小麦收后的西(甜)瓜管理 343
六、防治病虫害 343
七、瓜收后棉田管理 343
第五节 发展前景 343
一、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43
二、发展前景 344
一、历史和现状 346
第十九章 泡桐小麦群落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二、栽培意义 348
第二节 群落的特征特性 353
一、群落系统下层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 354
二、群落的生态特征 356
第三节 群落结构 369
一、组分结构 369
二、时间结构 370
三、垂直结构 374
四、水平结构 374
第四节 群落演替 376
二、大力推广良种,定向培育壮苗 377
一、适地适树进行规划 377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377
三、科学管理 381
四、病虫害防治 383
五、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 385
六、发展前景 386
第二十章 麦棉桐(枣)群落 387
第一节 概述 387
一、历史和现状 387
二、栽培意义 388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 390
一、群体的特征特性 390
二、群落的特征特性 392
一、组分结构 399
第三节 群落结构 399
二、空间结构 400
三、时间结构 404
第四节 群落演替 405
一、群体的连作和复种 405
二、群落倒茬和轮作 407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 410
一、麦桐、麦枣伴生期间的栽培管理技术 410
二、麦棉桐(枣)伴生期间的栽培管理技术 415
三、桐棉、枣棉伴生期间棉花中后期的管理 418
第六节 发展前景 420
一、存在问题 420
二、发展前景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