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动态血压监测 1
第1节 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意义 1
一、24小时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1
二、清晨血压浪潮 8
三、血压的变异性 8
四、血压的昼夜节律 9
第2节 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内容和可靠性 13
一、选择监测仪 13
二、监测程序 14
三、训练需求 15
四、监测的设定和分析 15
五、使用方法和指导病人 15
六、动态血压参数 16
七、推荐的参考正常值 18
八、分析和报告 19
九、动态血压监测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20
第3节 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 21
一、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价值 21
二、临床适应证及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 23
第4节 降压药物的谷峰比值 36
一、理想的降压效果 37
二、降压谷峰值比率的含义与要求 38
三、T/P比率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38
四、T/P比率测定的意义与价值 40
五、各种降压药物的T/P比值研究 41
第5节 降压药物的平滑指数 43
一、药物的谷/峰比值 43
二、谷/峰比值在评价降压疗效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4
三、平滑指数的定义 45
四、平滑指数预测降压治疗后左室肥厚的减轻:SAMPLE研究 45
五、平滑指数预测治疗后颈动脉厚度的变化 46
六、平滑指数评价药物疗效 46
七、平滑指数评价漏服药后对疗效的影响………………第6节 动态脉压的应用 52
一、办公室随测血压的不足 53
第7节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53
二、ABPM的优势 54
三、ABPM无安慰剂效应 54
四、ABPM避免对高血压患者治疗过度 54
五、OBP与ABPM对药物疗效判断的不同结果 55
六、ABPM评价降压药疗效的研究 55
第8节 中国近10年来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药物疗效的经验回顾 58
一、利尿剂 58
二、β受体阻滞剂 59
三、α β受体阻滞剂 60
四、钙拮抗剂 60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64
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68
第2章 自我血压监测 73
一、自我血压监测的优缺点 74
第1节 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监测的应用 74
二、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75
三、与动态血压监测和办公室血压测量的比较 77
四、正常参考值 77
五、家用血压仪的种类和优缺点 77
六、对自动血压仪的要求 78
七、购置家用血压仪 78
八、正确测量血压的技术 79
九、准确性和影响因素 81
十、注意事项 82
第2节 腕式血压监测仪 84
一、腕式血压仪的优缺点 84
二、腕式血压仪的准确性 85
第3节 自我血压监测用于临床研究 88
第4节 自我血压测量的远程监测 89
第1节 高血压病的诊断 91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91
第3章 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 91
二、高血压患者的检查和诊断 92
三、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因素 93
四、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 94
五、全面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95
六、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97
七、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 99
第2节 高血压病的治疗 100
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100
二、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原则 105
三、降压药物的选择 106
四、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108
五、特殊人群用药 110
六、常用口服降压药 117
七、高血压急症的注射用降压药 120
第1节 利尿剂 124
第4章 一些常用降压药和新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124
第2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32
一、培哚普利 132
二、西拉普利 133
三、雷米普利 144
四、贝那普利 146
五、福辛普利 151
一、氯沙坦 154
第3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154
二、海捷亚 168
三、缬沙坦 171
四、替米沙坦 180
五、伊贝沙坦 185
第4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186
一、卡维地洛 186
二、比索洛尔 187
第5节 钙拮抗剂 190
一、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意义 193
第5章 高血压病常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的诊治 193
第1节 代谢综合征的诊治 193
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194
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 194
四、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195
五、各类降压药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196
第2节 肥胖的危害及防治 197
一、超重和肥胖的评价 198
二、肥胖是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 199
三、评价危险状态 199
四、减轻体重对健康的好处 200
五、治疗方针 200
第3节 血脂异常诊治要点 201
一、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年)摘要 201
二、美国ATPⅢ报告 202
三、治疗原则 206
三、诊断标准(WHO 1998) 208
二、糖尿病症状 208
第4节 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208
一、糖尿病危险因素 208
四、糖尿病并发症 209
五、糖尿病治疗策略 209
六、糖尿病治疗目标 210
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 210
八、常用口服降糖药 211
附录(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10月试行本):关于血压测量(诊室偶测血压,自我测量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216
附录(二)JNC Ⅵ(美国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1997年):关于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220
附录(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1999年)高血压治疗指南:关于血压测量 222
附录(四) JNC Ⅶ(美国预防、监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2003年5月):关于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和自测血压 224
附录(五)JNC Ⅶ(美国预防、监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2003年5月):关于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血压的分类和治疗 226
附录(六)JNC Ⅶ(美国预防、监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2003年5月):关于各类药物强制性指征的临床试验和指南的根据 227
附录(七)JNC Ⅶ(美国预防、监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2003年5月):高血压治疗流程 229
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