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虞夏商周部分 1
第一章 学名 1
第一节 国学 2
第一目 虞夏商周之沿革 2
第二目 周学之概要(一)大学(二)小学 4
第二节 乡学 7
第二章 学龄 8
第一节 一番的制限 8
第二节 特别的制限 11
第三章 学级 12
第四章 学科 15
二 汉晋部分 17
(一)汉代之国学 17
(二)汉代之小学及专门学校图书馆 19
(三)汉代之乡学 20
(四)魏晋的国学 21
(五)魏晋的乡学 23
三 六朝及隋部分 25
第一章 国学 25
第一节 南朝 25
第二节 北朝及隋 29
第二章 乡学 31
四 唐朝部分 33
第一章 国学 33
第一节 大学 专门 33
第二节 小学 36
第三节 校章 37
第四节 经费 39
第五节 编制 40
第二章 乡学 41
第三章 玄学 43
第四章 学校和考试之关系 44
五 五代及宋部分 47
第一章 国学 47
第一节 大学 48
第一款 国学 48
第二款 太学 52
第三款 专门学校 70
第一目 广文馆 71
第二目 律学 72
第三目 算学 73
第四目 书学 75
第五目 画学 76
第六目 医学 77
第七目 武学 80
第二节 特种学校——宗学 84
第三节 小学 85
第二章 乡学 86
第一节 官立乡学 87
第二节 私立乡学 91
第三章 师资的选择 94
第四章 经费 96
第五章 设备 97
第六章 学风 98
六 辽 105
甲 国学 105
乙 乡学 106
丙 特种学校 106
七 金 108
第一章 国学 108
第一节 国立大学 108
第二节 国立小学 114
第二章 乡学 114
第三章 特种学校 118
第一章 国学 120
第一节 普通国学 120
第一目 规制 120
八 元 120
第二目 贡试 126
第三目 学生自治 128
第四目 其他 130
第二节 蒙古国学 132
第一目 规制 132
第二目 职掌 133
第四节 国立小学 136
第三节 回回国学 136
第二章 高等专门 137
第一节 医学 137
第二节 阴阳学 138
第三章 乡学 139
第一节 普通乡学 139
第二节 蒙古乡学 141
第三节 书院 144
第四章 学校师资 144
第一章 国学 147
第一节 概说 147
九 明 147
第二节 入学途径 148
第三节 学生名额 153
第四节 学生待遇 154
第五节 学校规制 156
第六节 师资选择 161
第七节 教育宗旨 161
第八节 校舍布置 161
第二节 生员名额和名称 162
第一节 概说 162
第二章 乡学 162
第三节 学校规制 163
第四节 考核师资 168
第五节 视察 168
第三章 特种学校 169
第一节 武学 169
第二节 宗学 171
第三节 社学 171
第四节 书院 172
第五节 卫学 173
第四章 学风 174
第六节 其他 174
十 清 177
第一章 守旧时代的教育 177
第一节 国学 177
第一款 太学 177
第一目 概说 177
第二目 入学途径 178
第三目 学生待遇 183
第四目 学校规制 183
第二目 入学资历 186
第三目 学校规制 186
第一目 概说 186
第二款 宗学 186
第三款 旗学 188
第一目 概说 188
第二目 学校规制 189
第二节 乡学 191
第一款 学校 191
第一目 概说 191
第二目 乡学等级及名额 192
第三目 生员名称 193
第四目 学生身份和职业制限 194
第五目 教科和教材 196
第六目 学规 197
第七目 考试和待遇 200
第八目 禁令 202
附商籍 203
第二款 其他 204
第一目 书院 204
第二目 义学社学 205
第三节 特种学校 205
第一款 算学 205
第三款 医学 206
第二款 阴阳学 206
第四款 武学 207
第五款 俄罗斯文馆 207
第四节 官书 207
第二章 维新时代的教育 208
第一节 普通教育 208
第一款 京师 209
第一目 京师大学 209
第二目 五城小学 211
第二款 各省 211
第一目 南洋公学 212
第二目 自强学堂 213
第三目 时务学堂 214
第四目 天津中西头等二等学堂 216
第五目 山西大学 218
第六目 结论 219
第二节 专门教育 220
第一款 外国语 220
第一目 同文馆 220
第二目 各省方言馆 221
第二款 武备学堂 221
第三款 实业 222
第五款 法政 223
第四款 师范 223
第三节 特种教育 224
第一款 女学 224
第二款 华侨教育 225
第三款 蒙养院 226
第四节 义务教育 226
第五节 学位和出身 227
第六节 学费标准 228
第七节 派遣留学 230
第三章 教育宗旨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