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章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3
第二节 地理学的特征及研究范畴 6
第三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孕育与发展 10
第四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特点 15
第五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 22
第一节 信息方法 29
第二章 地理信息科学的方法论 29
第二节 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36
第三节 地理模型及模拟方法 43
第三章 地理信息获取的原理与途径 53
第一节 现代遥感的原理及其主要特征 53
第二节 遥感地理分析方法 61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 71
第四节 GPS的原理 74
第五节 RS、GIS及GPS集成的理论与方法 77
第一节 GIS的产生与发展 82
第四章 GIS与地理分析 82
第二节 GIS发展的主要特征 86
第三节 GIS地理分析的方法 91
第四节 GIS的发展前景 95
第五章 数字制图 98
第一节 地图与地学信息图谱 98
第二节 数字制图的特点及应用 102
第三节 GIS与制图 106
第四节 地图学在中国的开拓与进展 111
第五节 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方向 113
第六章 数字地球 116
第一节 数字地球的发展 116
第二节 Geomatics与数字地球 119
第三节 中国数字地球建设动态 122
第四节 新疆地理信息数字化工程建设构想 126
第五节 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 129
第七章 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科学资源 133
第一节 INTERNET的发展简况 133
第二节 INTERNET与地理信息科学 135
第三节 国内外的重要资源及环境数据库 139
第四节 网络资源的应用 140
下篇 145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理信息科学问题 145
第一节 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问题 145
第二节 干旱区山盆体系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耦合关系 151
第三节 西部干旱区MODS信息传递耦合关系 156
第四节 3S技术与绿洲精细农业 160
第五节 西部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方略 163
第九章 关于新疆若干地理问题的再认识 170
第一节 与气候相关的几个问题 170
第二节 新疆绿洲空间结构的遥感分析 172
第三节 干旱区水域生态系统的水盐耦合关系 177
第四节 土地荒漠化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模式 184
第十章 内陆河流域脆弱环境特征 194
第一节 国内外脆弱环境研究现状 194
第二节 典型区自然地理背景 196
第三节 脆弱环境的一般特征 199
第四节 脆弱生态环境的人工调控 205
第十一章 地理专题遥感制图与分析 209
第一节 植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209
第二节 土地沙质荒漠化变化分析 216
第三节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景观特征遥感分析 222
第四节 和田绿洲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225
第十二章 脆弱环境质量评价 232
第一节 评价依据与原则 232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233
第三节 评价结果及分析 239
第四节 脆弱环境质量评价的几点结论 241
第十三章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243
第一节 退化生态系统状况 243
第二节 生态系统退化一般模式 244
第三节 典型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 247
第四节 生态系统稳定的机制及其调控方式 251
第十四章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253
第一节 地理信息科学方法研究脆弱环境问题的特点 253
第二节 系统设计原理 255
第三节 系统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256
第四节 系统的功能 258
第五节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58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