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及其附近地区历史、地理、民族英文参考资料汇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柯宗等著;吴泽霖译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05059710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有关帕米尔地区历史、民族、地理、人口等方面的英文资料汇编。

目录 1

第一卷 1

吴泽霖教授生平 1

《社会学人类学译从》出版说明 1

几点说明 3

第一章 帕米尔的地理 3

第一节 帕米尔概述 3

凡例 4

第二节 帕米尔的名称 4

第三节 帕米尔的地形 6

(一)“世界屋脊” 6

(二)帕米尔地区的自然特征 7

第四节 帕米尔的面积 9

第五节 帕米尔的气候 10

第六节 帕米尔的分区 11

(一)各个帕米尔 11

(二)八个帕米尔和其他所谓的帕米尔 13

(三)塔格邓巴什帕米尔 14

(四)塔格邓巴什帕米尔 14

(五)瓦汉帕米尔 14

(六)小帕米尔——胡尔德帕米尔 15

(七)大帕米尔——卡兰帕米尔 15

(九)萨雷兹帕米尔 16

(八)阿利丘尔帕米尔 16

第七节 帕米尔的湖泊 17

(一)查克马克湖 17

(十)兰格库尔帕米尔和哈尔戈什或哈尔帕米尔 17

(二)维多利亚湖 19

(三)耶希尔湖 20

(四)兰格湖 21

(五)大喀拉湖 22

第八节 帕米尔的河流——奥瑟斯河上游诸河 24

(一)奥瑟斯河的河源 24

(二)伊什卡施姆与卡拉·瓦马尔之间的奥瑟斯河谷 25

(一)关于边界问题和奥瑟斯河的河源问题上的英俄争论 26

附录:关于奥瑟斯河河源问题的争论 26

(二)奥瑟斯河的河源 27

(三)奥瑟斯河和它的河源 27

(四)俄国和阿富汗关于奥瑟斯河上游地区边界的争论 28

(五)奥瑟斯河的河源 29

(六)奥瑟斯河的冰川水源 33

(七)奥瑟斯河的河源 34

第九节 帕米尔地区的通道 35

(一)连接各帕米尔的山口 35

(二)帕米尔北部的一些山口 36

(四)阿利丘尔帕米尔和大帕米尔的一些山口 37

(三)从穆尔加布河谷和萨雷兹帕米尔到阿利丘尔河和耶希尔湖所经的诸山口 37

(五)从大帕米尔到小帕米尔的诸山口 39

(六)从瓦汉帕米尔到塔格邓巴什帕米尔的诸山口 40

(七)从小帕米尔到塔格邓巴什帕米尔的诸山口 41

附录:几个帕米尔旅行记的摘要 42

(一)戈登到瓦汉时所走的路线 42

(二)利特尔戴尔在帕米尔的旅行 43

(三)荣赫鹏在帕米尔地区的旅行 45

(一)帕米尔地区的居民 47

(二)吉尔吉斯人——帕米尔的主要居民 47

第一节 帕米尔地区的居民概述 47

第二章 帕米尔地区的居民——吉尔吉斯人 47

(三)吉尔吉斯人 48

第二节 吉尔吉斯人的名称 48

(一)吉尔吉斯人的名称 48

(二)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 49

(三)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和布鲁特人 49

(四)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之间的差别 51

第三节 吉尔吉斯人的起源和历史 51

(一)吉尔吉斯人的起源和历史 51

(二)吉尔吉斯人的历史 52

第四节 吉尔吉斯人的分布 53

(一)帕米尔地区吉尔吉斯人的主要部落 53

(二)吉尔吉斯人的分支 54

(一)吉尔吉斯人的人口 55

(二)帕米尔地区的吉尔吉斯人的人口 55

第五节 吉尔吉斯人的人口 55

(三)帕米尔地区的人口 56

(四)新疆的柯尔克孜人 56

(五)帕米尔地区的人口(苏维埃帕米尔) 57

第六节 吉尔吉斯人的语言 57

吉尔吉斯人的语言 57

第七节 吉尔吉斯人的经济 58

(一)帕米尔地区的生活 58

(二)游牧的和定居的吉尔吉斯人 58

(五)吉尔吉斯人的游牧生活 60

(三)吉尔吉斯人的职业 60

(四)吉尔吉斯的游牧者 60

第八节 吉尔吉斯人的生活习惯 61

(一)吉尔吉斯人的服装 61

(二)吉尔吉斯人的住所 61

(三)吉尔吉斯人的食品 62

(四)吉尔吉斯人的饮料——“克米孜” 62

第九节 吉尔吉斯人的宗教 62

(一)吉尔吉斯人的宗教 62

(二)吉尔吉斯人的宗教 63

(三)帕米尔居民的宗教 63

(五)吉尔吉斯人的宗教 64

(四)吉尔吉斯人的宗教 64

(六)吉尔吉斯人的宗教 65

第三章 帕米尔地区的勘察史 66

对帕米尔地区的勘察 66

附录:柯宗:帕米尔旅行及勘察史 67

附录 86

一、本卷引用的书刊目录 86

二、英文、汉文人名对照表 87

三、地名、专词汉文、外文对照表 92

四、作者原注 109

(一)瓦汉的领域 115

(二)阿富汗巴达克山的瓦汉省 115

第一章 瓦汉的地理 115

第一节 瓦汉的范围 115

第二卷 115

(三)瓦汉的边界 116

(四)瓦汉的边界 116

(五)瓦汉的边界 117

第二节 瓦汉走廊的重要性 118

(一)瓦汉的重要性 118

(二)瓦汉通道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118

第三节 通过瓦汉走廊的路线 119

(一)从博扎伊·贡巴兹到萨尔哈德 119

(三)瓦汉到塔里林通道的重要性 119

(二)由博扎伊·贡巴兹—萨尔哈德—卡拉·潘贾到伊什卡施姆 120

(三)通过瓦汉走廊 122

第四节 瓦汉走廊的南界——兴都库什山脉及其山口 124

(一)作为瓦汉南界的兴都库什山脉 124

(二)兴都库什 125

(三)穿越兴都库什的诸山口 125

(四)兴都库什和它的诸山口 126

(五)从瓦汉到兴都库什以南的境地 127

(六)从萨尔哈德到奇特拉尔 128

在通过帕米尔的古道上 129

附录:斯坦因:《在通过帕米尔的古道上》 129

第二章 瓦汉的历史 148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关于瓦汉的记载 148

(一)瓦汉的早期记载 148

附录:斯文·赫定:唐代中国在西域的经营 154

斯坦因:唐代(公元747年)西征 156

帕米尔及兴都库什记 156

第二节 马可·波罗关于巴达克山的旅行记 171

马可·波罗关于巴达克山的记述 171

第三节 喷赤河上游的历史 172

(一)奥瑟斯河谷的塔吉克人的历史 172

(二)喷赤河上游的历史概述 173

(一)瓦汉作为巴达克山的属地 177

第四节 瓦汉和巴达克山的历史关系 177

(二)瓦汉向巴达克山的屈服 178

第三章 瓦汉的居民——塔吉克人 179

第一节 瓦汉居民及塔吉克人概述 179

(一)瓦汉的居民——山区塔吉克人 179

(二)山区塔吉克人 179

(三)阿富汗的塔吉克人 180

(四)阿富汗的塔吉克人 180

(五)阿富汗的塔吉克人 181

(六)阿富汗的塔吉克人 181

(一)塔吉克人的名称 182

第二节 塔吉克人的名称 182

(七)瓦汉的吉尔吉斯人 182

(二)塔吉克人——称号的意义 184

(三)塔吉克人——词的意义 184

(四)塔吉克人与加尔查人 185

(五)塔吉克人和加尔查人 185

(六)加尔查人 185

(七)加尔查人 186

(八)塔吉克人和萨尔特人 186

(九)萨尔特人 187

第三节 塔吉克人的起源 187

(一)塔吉克人是突厥斯坦的原有的伊朗人 187

(三)塔吉克人的起源 188

(二)平原塔吉克人的来源 188

(四)被驱逐进山谷的塔吉克人 189

第四节 塔吉克人的体质 190

(一)山区塔吉克人的体质特点 190

(二)作为纯粹伊朗族的塔吉克人 191

(三)山区塔吉克人的种族特点 191

第五节 塔吉克人的分布 192

(一)山区塔吉克人的分布 192

(二)山区塔吉克人的分布 193

第六节 塔吉克人的人口 193

(一)塔吉克人的人口 193

(四)新疆的塔吉克人 194

(二)阿富汗塔吉克人的人口 194

(三)塔吉克人的人口 194

第七节 瓦汉的人口 195

(一)瓦汉的人口 195

(二)瓦汉的人口 195

(三)瓦汉的人口 195

(四)瓦汉的人口 196

(五)瓦汉的人口 196

第八节 塔吉克人的语言 196

(一)瓦汉的语言 196

(三)瓦汉的语言 197

(四)塔吉克人的语言——加尔查语 197

(五)瓦汉语,一种加尔查语 198

附录:格里尔森:“伊朗语族的语言” 198

第九节 瓦汉塔吉克人的经济 200

(一)瓦汉人的职业和他们的出产 200

(二)瓦汉的农业 201

(三)瓦汉的牛羊饲养 202

(四)瓦汉的园圃 202

(五)山区塔吉克人的经济生活 203

(六)瓦汉的农业和饲养业 203

(一)瓦汉的行政 204

第十节 瓦汉塔吉克人的政治及法律 204

(二)瓦汉的犯罪和刑罚 204

(七)高海拔上的大麦 204

第十一节 瓦汉塔吉克人的等级和奴隶 205

瓦汉的种姓和奴隶 205

(三)瓦汉地区的法官 205

第十二节 瓦汉塔吉克人的生活习俗 206

(一)瓦汉人的家庭生活 206

(二)瓦汉人的饮食 207

第十三节 瓦汉塔吉克人的宗教 207

(一)瓦汉的宗教 207

(二)瓦汉的宗教 207

(三)塔吉克人的宗教 208

(四)瓦汉的宗教 209

(五)瓦汉的宗教 209

附录 210

一、本卷引用的书刊目录 210

二、英文、汉文人名对照表 211

三、地名、专词汉文、外文对照表 215

四、作者原注 228

第一章 巴达克山 243

第一节 巴达克山概述 243

巴达克山——一般情况 243

第三卷 243

五、地图两幅 243

第二节 巴达克山的名称 244

巴达克山的名称 244

第三节 巴达克山的历史 245

(一)巴达克山的历史 245

(二)巴达克山的历史 246

(三)巴达克山的历史 247

第四节 巴达克山早期的奴隶制 251

巴达克山的奴隶制 251

第五节 苏属戈尔诺——巴达克山自治区的分区、居民、人口及语言 252

(一)苏维埃帕米尔的行政专区 252

(二)巴达克山的人口 253

(三)苏维埃巴达克山的语言 254

第一节 锡格楠及鲁善概述 255

(一)锡格楠与鲁善——一般情况 255

第二章 锡格楠及鲁善 255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关于锡格楠的记载 256

中国历史上的锡格楠 256

(二)锡格楠与鲁善——一般情况 256

第三节 锡格楠的宗教 259

锡格楠的宗教 259

第一节 奇特拉尔概述 261

(一)奇特拉尔——综述 261

第三章 奇特拉尔 261

(二)奇特拉尔——一般情况 262

(二)奇特拉尔称作小喀什噶尔 263

(一)奇特拉尔又称卡什卡尔 263

(三)奇特拉尔一称(下)喀什噶尔 263

第二节 奇特拉尔的名称 263

(一)奇特拉尔,它的地理 264

(二)奇特拉尔——它的地理 264

第三节 奇特拉尔的地理 264

(三)奇特拉尔境内的道路和山口 266

(二)奇特拉尔的居民 267

(一)奇特拉尔的居民 267

(三)奇特拉尔——它的居民 267

第四节 奇特拉尔的居民及语言 267

(四)奇特拉尔人 268

(五)奇特拉尔,它的重要性、人种和语言 269

(六)奇特拉尔的语言 271

——霍瓦尔、奇特拉尔或阿尔尼亚语 271

第五节 奇特拉尔早期的奴隶制 272

奇特拉尔的奴隶制 272

第六节 中国历史上关于奇特拉尔的记载 273

中国历史上的奇特拉尔 273

第七节 奇特拉尔的历史 279

(一)奇特拉尔的历史 279

(二)英国与奇特拉尔的关系 281

(一)卡菲里斯坦改称努里斯坦 284

第一节 卡菲里斯坦的名称 284

(二)卡菲里斯坦改称努里斯坦 284

第四章 卡菲里斯坦 284

(一)卡菲里斯坦的地理 285

(二)卡菲里斯坦的地理 285

第二节 卡菲里斯坦的地理和早期旅行者 285

(三)卡菲里斯坦的地理 286

(四)卡菲里斯坦的东面边界 286

(五)卡菲里斯坦的气候 287

(六)卡菲里斯坦的一些山口和通道 287

(七)卡菲里斯坦的早期旅行者 288

(八)卡菲里斯坦的早期旅行者 288

(一)卡菲尔人——锡阿博什人 289

(二)卡菲尔人 289

第三节 卡菲里斯坦的居民——卡菲尔人 289

(三)卡菲尔人 290

(四)卡菲尔人的来源 290

(五)卡菲尔人的来源 291

第四节 卡菲尔人的语言 292

(一)卡菲里斯坦的语言 292

(二)卡菲尔人的语言 293

第五节 卡菲尔人的部落及社会组织 294

(一)卡菲尔人的部落 294

(三)卡菲里斯坦的印度—雅利安人 294

(二)库纳尔河谷的非帕坦人部落 295

(三)卡菲尔人的部落组织 296

(四)卡菲里斯坦的奴隶 297

(一)卡菲尔人的经济生活 298

(二)卡菲尔人的经济和灌溉 298

第六节 卡菲尔人的经济 298

第七节 卡菲尔人的习俗和宗教 299

(一)卡菲尔人的一些风俗 299

(二)卡菲里斯坦的房屋和村落 300

(三)卡菲尔人的服装 300

(四)有关出生、婚姻和丧葬的一些风俗 301

(五)丧葬习俗 302

(六)卡菲尔人的宗教 302

(七)宗教和丧葬习俗 303

第八节 卡菲里斯坦及卡菲尔人的历史 304

(一)卡菲里斯坦的历史 304

(二)卡菲尔人的历史和他们与瓦汉的关系 306

第一节 萨里科尔——名称的不同涵义 309

(一)萨里科尔河谷 309

第五章 萨里科尔 309

(三)萨里科尔作为一个地区——塔什库尔干 310

(四)萨里科尔作为一个区域 310

(二)萨里科尔河谷 310

(五)萨里科尔作为一个山系 311

(六)萨里科尔河谷 311

(八)萨里科尔作为一个行政区 312

(九)萨里科尔——塔什库尔干 312

(七)萨里科尔——塔格邓巴什帕米尔 312

第二节 萨里科尔的居民 313

(十一)萨里科尔地区 313

(一)萨里科尔人和其他名称 313

(十)萨里科尔地区 313

(三)萨里科尔人——一种混杂的人口 314

(四)萨里科尔以前的居民——塔吉克人 314

(二)来自别处的萨里科尔人 314

(六)萨里科尔的居民 315

(七)萨里科尔的人口组成 315

(五)塔格邓巴什吉尔吉斯人 315

(八)塔什库尔干的居民 316

(九)萨里科尔人 316

(一)经济生活 317

(二)经济生活 317

第三节 萨里科尔人的经济生活 317

第五节 萨里科尔的历史 318

(二)萨里科尔的人口和宗教 318

(一)萨里科尔的历史 318

(一)萨里科尔的人口及宗教 318

第四节 萨里科尔的人口估计及宗教 318

(二)萨里科尔人的历史 319

附录 321

一、本卷引用的书刊目录 321

二、英文、汉文人名对照表 323

三、地名、专词汉文、外文对照表 328

四、作者原注 341

第一节 克里米亚战争前英俄向 345

第一章 英俄向中亚细亚扩张及阿富汗北部边界问题大事年表 345

亚洲的扩张(1505年~1854年) 345

第四卷 345

第二节 克里米亚战争后英俄向中亚的扩张(1854年~1907年) 365

第一节 英国中亚扩张事略 387

(一)1862年~1898年英国外交及边疆政策 387

第二章 英俄扩张纪事述略 387

(二)1874年~1880年英国在中亚的扩张政策 392

(三)1884年~1895年阿富汗北部边界的划界经过 397

(四)1905年~1907年英俄协定中关于阿富汗的部分 400

第二节 俄国中亚扩张事略 401

(一)克里米亚战争后帝俄的中亚扩张 401

(二)俄属突厥斯坦的地理 402

(三)帝俄向中亚扩张的原因 402

(四)回溯克里米亚战争前帝俄向中亚的扩张 403

(五)征服塔什干 404

(六)帝俄征服布哈拉及浩罕 404

(七)征服乞瓦 405

(八)英帝的反应 405

(九)英俄矛盾和第二次英阿战争 406

(十)帝俄并吞马雷 407

(十一)帝俄扩张的限度 408

(十二)英俄私分帕米尔 409

第一节 乾隆时代起帕米尔为中国领土 410

(一)乾隆西征,中亚归入中国版图 410

第三章 俄阿侵入帕米尔 410

(二)乾隆西征,浩罕、巴尔蒂斯坦、巴达克山等地归附清朝 413

(三)乾隆军队逐和卓至帕米尔,立碑于苏满塔什 414

(四)英国旅行家所记中国在帕米尔的边界 415

第二节 帝俄侵入帕米尔 416

(一)帝俄企图以兴都库什为界吞并帕米尔 416

(二)沙皇尼古拉二世侵吞帕米尔的野心 417

(三)帝俄迫使苏满塔什和阿克塔什中国驻军撤退 417

(四)帝俄劫走苏满塔什中国石碑 418

(五)帝俄破坏阿克塔什中国堡垒 418

(六)20世纪初帝俄在帕米尔设防 419

(一)帝俄同意英帝占领瓦汉走廊 421

(二)杜兰德使阿王同意瓦汉归阿管辖 421

第三节 英国迫使阿富汗占领瓦汉走廊 421

(三)阿富汗对帕米尔边界的态度 422

(四)阿富汗驻兵瓦汉走廊 422

第一节 英俄争夺帕米尔 424

(一)英俄在奥瑟斯河上游边界的争执 424

第四章 英俄私分帕米尔 424

(二)帝俄在帕米尔的边界 427

(三)俄阿在奥瑟斯河上游的边界 428

(四)帝俄向帕米尔的推进 429

(五)俄阿边界和中俄边界 430

附录:有关俄阿边界的换文和协定(一) 431

有关俄阿边界的换文和协定(二) 433

第二节 英俄私分帕米尔——帕米尔委员会 435

(一)英俄在帕米尔地区的对立 435

(二)弗雷泽—蒂特勒记英俄私分帕米尔 438

第三节 英俄在帕米尔划界经过 441

(一)霍尔迪奇记帕米尔划界经过 441

(二)斯文·赫定记有关英俄划界的一些情况 446

附录:关于帕米尔中、俄、阿、印边界接触问题的争论 447

附录 462

一、本卷引用的书刊目录 462

二、英文、汉文人名对照表 469

三、地名、专词汉文、外文对照表 477

四、作者原注 489

后记 491

(二)瓦汉的语言 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