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针刺法 3
第一章 毫针法 3
第一节 毫针作用机制 3
第二节 现代针具 3
一、毫针分类 3
二、毫针结构 4
三、毫针规格 5
四、毫针养护 6
第三节 手法练习法 7
一、手关节练习法 7
二、指力练习法 7
三、指感练习法 8
四、手法练习法 9
五、自身练习法 10
第四节 针刺前的准备工作 11
一、精神准备 11
二、体位 12
三、定位 13
四、消毒 14
五、针具选取检查 15
第五节 进针法 16
一、持针法 16
二、进针法 17
三、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20
第六节 行针法 22
一、基本手法 22
二、辅助手法 24
三、得气法 28
四、行气法 33
五、守气法 35
第七节 留出针法 35
一、留针法 35
二、出针法 36
第八节 常用针刺补泻手法 37
一、概述 37
二、常用单式补泻手法 39
提插补泻法 39
捻转补泻法 40
徐疾补泻法 41
迎随补泻法 42
呼吸补泻法 42
开合补泻法 43
九六补泻法 44
平补平泻法(通调法) 44
三、常用复式补泻手法 45
烧山火法 45
透天凉法 46
阳中隐阴法 47
阴中隐阳法 47
龙虎交战法 48
子午捣臼法 48
青龙摆尾法 49
白虎摇头法 50
苍龟探穴法 50
补母泻子法 51
赤凤迎源法 51
泻南补北法 52
第九节 针刺意外的防治 52
一、晕针 52
二、弯针 53
三、滞针 53
四、血肿 53
五、后遗感 54
六、断针 54
七、刺伤脏器 54
第十节 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55
第十一节 现代各家针刺手法简介 56
马瑞林针刺手法 56
冯润身透刺法 57
任作田针刺手法 59
孙明一用呼吸法激发经气 60
陆瘦燕针治痹证 61
陈应龙针刺手法 64
赵玉青针刺手法 65
郑盛琳针刺八法 67
郑魁山针刺手法 68
凌剑武家传针法 70
程莘农针刺手法 71
焦勉斋针刺补泻手法 73
楼百层针刺补泻手法 75
管正斋针刺补泻手法 76
魏凤坡双穴同进针法 78
于书庄针刺手法 79
方吉庆凤凰展翅补泻法 80
刘天健运气行针手法 81
陈克彦徐疾补泻手法 82
林文仰无痛进针手法 84
杨甲三单手进针法 85
张缙针刺感应传导手法 87
贺普仁“三通”针法 88
司徒铃针刺补泻手法 90
第十二节 临床应用 90
第十三节 手法现代研究概况 94
一、补泻手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94
二、针刺刺激量的实验研究 97
三、针刺手法与循经感传关系的研究 98
四、留针的研究 99
第二章 头针法 100
第一节 头部解剖知识 101
一、头皮和脑颅 101
二、脑 102
第二节 头针常用治疗部位 103
一、头部的经穴 103
二、头针国际标准化穴名 109
三、焦顺发头针穴 112
四、方云鹏头针穴 114
五、朱明清头针治疗带 118
第三节 头针针刺手法 120
一、术前准备 120
二、取穴原则 121
三、针刺手法 122
四、注意事项 129
第四节 头针其他常用治疗方法 129
一、艾灸法 129
二、电针法 131
三、水针法 131
四、梅花针疗法 132
五、激光照射法 133
第五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134
一、适应证 134
二、禁忌证 134
第六节 临床应用 134
第七节 头针现代研究概况 137
第三章 耳针法 139
第一节 耳郭 140
一、结构 140
二、表面解剖位置 141
三、基本标志 143
四、分区 144
第二节 耳穴 146
一、耳轮穴位 146
二、耳舟穴位 148
三、对耳轮穴位 149
四、三角窝穴位 151
五、耳屏穴位 151
六、对耳屏穴位 152
七、耳甲穴位 154
八、耳垂穴位 157
九、耳背穴位 158
十、耳根穴位 158
第三节 耳郭诊断法 159
一、概述 159
二、耳郭视诊法 159
三、耳郭触诊法 160
四、耳郭电测法 161
五、常见病症的耳穴诊断参考表 163
第四节 耳穴常用刺灸手法 166
一、毫针刺法 166
二、埋针法 167
四、放血法 168
三、贴压法 168
五、耳灸法 169
六、按摩法 170
七、贴膏法 170
八、梅花针法 171
九、割耳敷药法 171
第五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172
一、适应证 172
二、禁忌证 172
第六节 耳针疗法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 172
一、正常反应 172
二、常见异常反应 172
第七节 耳针疗法的取穴原则 174
第八节 临床应用 175
第九节 耳穴现代研究概况 179
一、诊治疾病的原理 180
二、有关耳针作用原理的学说 184
第四章 特殊部位针法 188
第一节 眼针法 188
一、观眼诊病法 188
二、常用眼穴 189
三、操作手法 190
四、常见病症的眼针处方 192
五、临床应用 193
第二节 面针法 195
一、常用面穴 196
二、操作手法 197
四、常见病症的面针处方 198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198
五、临床应用 199
第三节 鼻针法 200
一、常用鼻穴 200
二、操作法 202
三、常见病症的鼻针处方 204
四、临床应用 204
第四节 舌针法 206
一、常用舌穴 206
二、操作法 207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 208
四、常见病症的舌针处方 209
五、临床应用 209
一、常用手穴 211
第五节 手针法 211
二、操作法 221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23
四、常见病症的手针处方 223
五、临床应用 224
第六节 足针法 226
一、常用足穴 227
二、操作法 231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33
四、常见病症的足针处方 233
五、临床应用 234
第七节 腕踝针法 236
一、分区及其主治 236
二、进针点及其主治 237
三、操作手法 239
四、适应证 242
五、常见病症的腕踝针处方 242
六、临床应用 244
中篇 灸疗法 249
第一章 皮肤结构 249
第一节 皮肤组织结构 249
一、表皮 249
二、真皮 250
三、皮下组织 250
四、皮肤的血管及淋巴 250
五、皮肤的神经分布 250
二、汗腺 251
第二节 皮肤的附属器 251
一、皮脂腺 251
第二章 灸疗法基础 252
第一节 灸疗材料 252
一、艾 252
二、其他材料 253
第二节 灸疗常用体位和顺序 254
一、灸疗体位 254
二、施灸顺序 255
第三节 配穴处方 255
一、取穴原则 255
二、配穴方法 256
二、艾卷灸的补泻 257
一、艾炷灸的补泻 257
第四节 灸疗补泻法 257
三、根据辨证选取部位、经络、穴位、时间,补虚泻实 258
四、根据病种、病型、辨证,选用灸治方法以补泻 258
第五节 灸疗感应 258
一、灸感的特征 258
二、灸感的传导 259
三、灸感的影响因素 260
四、灸感的作用 261
第六节 灸疮及其处理 261
一、灸疮的含义 261
二、灸疮分级 262
三、灸疮处理 262
一、灸疗后的调养 263
第七节 灸疗的调养、禁忌证及其注意事项 263
四、灸疮的适用和禁忌范围 263
二、禁忌证 264
三、注意事项 264
第三章 常用火热灸法 266
第一节 艾炷灸法 266
一、艾炷 266
二、直接灸 267
三、间接灸 269
第二节 艾条灸 271
一、艾条 271
二、悬起灸 272
三、实按灸 273
四、隔物灸 273
二、施术方法 274
第三节 灯火灸法 274
一、施灸材料 274
三、注意事项 277
第四节 其他常用热灸法 277
一、艾熏灸 277
二、黄蜡灸 278
三、硫黄灸 278
四、苇管灸 278
第四章 常用非火热灸法 279
第一节 天灸法 279
一、天灸的常用方法 279
二、天灸的剂型与制作 280
四、古代常用天灸疗法处方 281
三、注意事项 281
第二节 单味药灸 286
第三节 仪器温灸法 287
一、电热灸法 287
二、红外线热灸法 288
三、艾灸仿灸仪 288
四、电热药灸仪 288
五、多功能艾灸仪 288
第四节 化学灸 288
第五章 长寿灸法 289
一、灸足三里 289
三、灸神阙 290
四、灸大椎、风门 290
二、灸关元、气海 290
五、灸身柱 291
六、灸肾俞、命门 291
七、灸膏肓 291
八、灸涌泉 291
九、灸绝骨 291
第六章 保健灸法 292
第一节 小儿保健灸 292
一、小儿保健灸主穴 292
二、小儿保健灸配穴 293
第二节 青少年保健灸 293
一、青少年保健灸主穴 293
第三节 中老年保健灸 294
一、中老年保健灸主穴 294
二、青少年保健灸配穴 294
二、中老年保健灸配穴 295
第四节 妇女保健灸 295
一、妇女保健灸主穴 296
二、妇女保健灸配穴 296
三、更年期保健灸 296
第七章 临床运用 298
第八章 灸法现代研究概况 302
第一节 灸法的作用机制研究 302
第二节 灸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303
一、临床研究 303
二、实验研究 305
三、灸法的研究 307
一、针灸作用规律的研究 308
第三节 针灸综合作用的研究 308
二、针灸作用途径的研究 309
三、影响针灸作用因素的研究 311
下篇 其他疗法 317
第一章 拔罐疗法 317
一、拔罐疗法的作用研究 317
二、罐具 319
三、操作法 320
四、异常反应及处理 327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327
六、临床应用 328
第二章 皮肤针疗法 331
一、针具 331
二、操作法 332
三、异常反应及处理 337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338
五、临床应用 338
第三章 三棱针疗法 340
一、针具 340
二、操作手法 340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346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347
五、临床应用 348
第四章 放血疗法 351
一、作用机制及其研究 351
二、针具 354
三、操作手法 355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360
四、意外情况的防治 360
六、临床应用 361
第五章 挑针疗法 363
一、针具 363
二、操作法 364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373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375
五、临床应用 375
第六章 火针疗法 378
一、针具 378
二、操作法 379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383
五、临床应用 385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385
一、针具和药物 388
第七章 水针疗法 388
二、操作法 389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395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397
五、临床应用 397
第八章 电针疗法 400
一、电针器材 400
二、操作法 401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405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05
五、临床应用 406
二、操作法 408
第九章 温针疗法 408
一、器材 408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410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10
五、临床应用 411
第十章 透针疗法 413
一、常用透穴 413
二、针具 414
三、操作法 417
四、意外情况的防治 423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425
六、临床应用 426
一、常用穴位 429
第十一章 芒针疗法 429
二、针具 433
三、操作法 434
四、意外情况的防治 439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439
六、临床应用 440
第十二章 小针刀疗法 442
一、针具 442
二、操作法 444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449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51
五、临床应用 452
第十三章 指针疗法 453
一、指针常用手法 453
二、操作法 460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461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62
五、临床应用 463
第十四章 小宽针疗法 465
一、常用施术部位 465
二、针具 468
三、操作法 469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74
五、临床应用 474
第十五章 鍉针疗法 476
一、针具 476
二、操作法 477
五、临床应用 479
三、注意事项 479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79
第十六章 埋藏疗法 481
一、器材 481
二、操作法 482
三、意外情况的防治 485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486
五、临床应用 486
附:穴位结扎法 490
第十七章 割治疗法 493
一、常用部位 493
二、针具 494
三、操作法 494
四、意外情况的防治 497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498
六、临床应用 498
第十八章 刮痧疗法 501
一、器械 501
二、不同部位的刮痧法 502
三、操作法 506
四、意外情况的防治 509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509
六、常见病症的治疗 510
七、临床应用 511
附:刮痧其他相关手法 513
主要参考书目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