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架构下的地方政府模式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红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37749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现代中国的国家结构制度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所做的研究。

目录 1

总序 1

序 1

导论 1

一 选题的说明 1

二 对分析概念的阐释 10

三 研究方法 24

四 主要框架 26

第一章 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理论基础 29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单一共和国的设想 2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制主张 29

(二)马克思、恩格斯联邦制的观点 31

(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是否有联邦、邦联之分 33

(四)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结构制度的思想 35

二 列宁的思想脉络:从反对联邦制到实践联邦制 36

(一)列宁的思想主张及其变化 37

(二)列宁思想主张变化的原因 41

(三)列宁联邦制思想和实践的特点 43

三 孙中山国家结构制度思想 50

四 毛泽东国家结构制度的理论 53

(一)毛泽东早期“湖南共和国”主张 53

(二)建国后毛泽东的思想及贡献 57

五 邓小平对国家结构制度理论的贡献 62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是对国家结构制度理论的贡献 62

(二)邓小平与毛泽东中央地方关系思想和实践的比较 66

六 江泽民国家结构制度的思想 70

第二章 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历史演进 75

一 中国古代国家结构制度发展轨迹 75

(一)从方国联盟到地方自治单一制:奴隶社会时期国家结构制度 75

1.夏朝联盟共主制 77

2.商周等级分封制 78

(二)从地方自治单一制到集权单一制:封建社会时期国家结构制度 81

1.郡县制及其意义 81

2.带有复合因素的单一制的萌芽和演变 83

3.集权单一制形成路径分析 86

(三)清末民初联邦制的探索 89

二 新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历史演进 95

(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国家结构制度的探索 95

(二)新中国选择单一制的原因 103

1.地理因素 104

2.民族因素 105

3.传统政治文化因素 107

4.经济因素 108

(三)中国国家结构制度在1954年至1994年期间的调整和制度化 109

(四)分税制及其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创新 113

1.分税制实施的背景 113

2.分税制的内容和特点 116

3.分税制体现的国家结构制度意义 120

(五)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建立使中国单一制具有新的特色 124

第三章 中国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模式的分析 127

一 普通模式的结构功能分析 129

(一)立法关系 129

1.划分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基本原则 130

2.中央立法主体及其权限 131

3.地方省、直辖市立法主体及其权限 133

4.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特点 134

(二)行政关系 136

1.中央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 136

2.省直辖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 138

3.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的行政关系 139

(三)财政关系 141

1.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生成取决于中央 142

二 中央与普通地方行政区关系模式的特征 142

(一)一般特征 142

2.中央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国家事务的最终决定权 143

(二)特色分析 143

1.领导结构的二元性 143

2.地方行政机关地位的双重性 146

3.中国地方对中央影响的途径不同于其他国家 147

第四章 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关系实践模式分析 149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50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 150

(二)中国没有选择联邦制 151

二 民族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模式 153

(一)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度是特别的自治地方制 153

1.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置的 154

2.自治区自治机关的性质和组成与普通行政区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154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154

1.它是统一与自治的结合 155

4.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155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度是特别的民族自治制 155

2.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156

3.它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159

三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模式分析 161

(一)民族自治机关享有广泛而全面的自治权 162

(二)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提供保障 164

(三)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行使进行监督 166

第五章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实践模式分析 168

一 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168

(一)制度设置的特殊性 169

(二)区域地位的复合性 171

(三)制度实施的差异性 172

(四)享有权力的超越性 174

(一)特区产生过程 176

(五)制度价值的多样性 176

二 中央与特区的关系是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 176

(二)特区权力来源 177

(三)中央对特区的监督 178

三 中央与特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复合制的特征 180

第六章 中外特别地方制度的比较分析 184

一 世界各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分类 185

(一)世界各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分类 185

(二)不同类型国家结构制度的共同特征 189

二 各国特别地方制度分析 196

(一)联邦制国家特别区 196

(二)单一制国家特别区 200

(三)特别地方制度的发展趋势 203

三 带有复合因素的单一制: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制度 205

(一)“一”与“多”的统一 213

(二)集权与自治的统一 214

(三)稳定与动态的统一 215

第七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制度 217

一 澄清对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错误认识,走出中央对地方权力放—乱—收的恶性循环 217

(一)国家结构制度受制于经济基础,反映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实质 219

(二)单一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不等于中央权威 220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既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正和互动、统一的一面 222

二 维护中央权威,克服地方制度差异性引发的消极后果,处理好多样性与国家整合的关系 223

三 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克服中央权力过重的现象 230

四 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和相应机制,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39

五 在西部开发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41

六 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两个基本法,维护港澳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 250

七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 256

主要参考书目 265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