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遥感定量估测》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宪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3817127
  • 页数:14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言 1

一、遥感知识 1

(一)遥感与卫星 1

(二)基本概念 2

(三)与植被有关的遥感知识 3

(四)航空遥感的有关知识 5

二、林业定量估测沿革 6

三、卫星数据的应用给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带来产业化变革 9

(一)卫星数据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可能性 9

(二)卫星数据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必要性 10

(三)利用卫星数据给森林资源调查带来产业变革 11

(二)构思与预研究 13

(一)问题的提出 13

一、用卫星数据区分林地 13

第二章 遥感定量估测的基础研究 13

(三)波段比在改善林地分类中的作用 14

二、数学方法处理卫星数据的试验 16

(一)聚类分析法 16

(二)主成分分析法 18

第三章 森林蓄积量估测 24

一、方法 24

(一)用卫星数据的多元估测方法 24

(二)卫星与航空遥感数据相结合的二阶抽样 27

(三)卫星与航空遥感数据相结合的三阶抽样 31

(四)航空遥感数据提高估测精度的方法 34

(五)精度与效率 37

(六)用卫星数据估测蓄积量的其他研究 38

(一)不同森林地带试验情况 40

二、在不同森林地带的应用 40

(二)通过蓄积量对热带林郁闭度估测的遥感方法 42

(三)热带林区的多阶估测试验 43

第四章 面积估测 45

一、成数抽样法求算森林面积 45

(一)样本单元数的确定 45

(二)航空像片成数抽样 46

(三)卫星像片成数抽样 46

(四)试验结果分析 46

(五)非成图成数抽样估测各类面积成数修正方法 47

二、带状及小块林地面积求算 48

(一)农田林网的双重抽样估测方法 48

(二)林网系数求算及应用实例 50

(三)“四旁”树面积估测 50

(一)研究方法 51

第五章 环境因子评估 51

一、防护林生态效益遥感研究 51

(二)结果与分析 52

二、防护林生态效益动态监测方法 56

(一)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进行动态监测 56

(二)反映生态环境及其变化的又一方法 57

三、防护林区土壤属性分布遥感研究 58

(一)TM信息与土壤属性的关系模型 58

(二)林网内TM主成分值分布趋势及土壤属性的预测 61

四、植被覆盖对水库淤积影响的遥感评估方法 63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 63

(二)水库淤积量的预估模型 64

五、土地沙漠化的遥感监测 66

(一)沙漠化空间与过程的定量化 66

(二)马尔科夫模型在沙漠化监测中应用 67

六、用遥感方法间接评估气候 70

七、遥感方法在生态环境改善(变动)中的可能应用 72

第六章 森林灾害的监测 73

一、森林虫灾监测 73

(一)遥感方法监测虫害的原理 73

(二)航天遥感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75

(三)马尾松毛虫遥感监测模型建立 77

二、森林火灾监测 81

(一)可燃物贮量的遥感预测 81

(二)火灾造成林木损失预估 83

(三)森林火灾后环境的评估 88

(四)航空多光谱数据的火热模型 91

(一)地区概况 97

(二)方法介绍 97

一、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区划中的应用 97

第七章 林业区划 97

(三)结果与分析 105

(四)小结 106

二、聚类方法在县级林业区划中的应用 106

(一)地区概况 106

(二)分类因子及其选择 107

(三)方法介绍 107

(四)背景材料及准备工作 109

(五)区划结果及初步分析 109

(六)区划方法探讨 111

第八章 遥感数据和双重筛选方法在林业经营活动分析中的应用 114

一、研究方法 114

(一)多对一的逐步回归 115

二、结果与分析 115

(二)多对多的逐步回归(单选) 116

(三)多对多的逐步回归(双选) 118

三、结论与建议 119

第九章 航天遥感数据在森林经理调查中应用实例 120

一、引言 120

二、基本情况 121

三、研究内容 121

四、卫星影像在判读调查因子、区划林班、小班、野外手图调绘方面的应用 121

(一)TM影像应用于调查因子的判读 122

(二)区划林班、小班并作为野外调绘手图 123

五、面积估测 125

(一)研究方法 125

(二)结果与分析 125

(一)研究方法 128

六、蓄积量估测 128

(二)结果与分析 129

七、测树因子的遥感估测 134

(一)研究方法 134

(二)结果与分析 135

八、遥感方法效益的评估和分析 136

(一)区划与调绘 136

(二)面积量算 137

(三)蓄积量估测 138

(四)小班因子估测 138

(五)总体效益分析 139

(六)与新摄航片的比较 139

九、结论 141

参考文献 142

英文摘要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