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人生发展历程与青少年期 1
一、童年期 3
二、青少年期 4
三、成年期 7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点 9
一、生物过渡 10
二、认知过渡 11
三、社会过渡 13
第三节青少年发展的社会背景 14
一、家庭 16
二、同伴与学校 17
第四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题 18
一、自我的发展 19
二、亲密感 20
三、道德与价值观 22
四、性及性别化的发展 23
讨论:关于青少年的刻板印象 25
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30
第一节生物学取向的青少年发展理论 31
一、霍尔的复演说 31
二、格塞尔的成熟论 34
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青少年发展理论 35
一、西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36
二、安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38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9
第三节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的青少年发展观 42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42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 44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6
第四节勒温的场论与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 48
一、勒温的场论 48
二、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 50
第五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52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影响因素 52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 53
第六节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观点 55
一、玛格丽特·米德的观点 55
二、本尼迪克特的观点 57
第七节生态学的发展理论 58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 59
二、艾尔德的人类发展生活历程理论 60
讨论:从理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62
第三章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65
第一节青少年的生理变化 66
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变化 66
二、身高、体重及身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 72
三、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成熟 80
第二节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个体差异 84
一、青春期开始时间与发育速度的个体差异 84
二、影响青少年生理发育个体差异的因素 85
第三节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90
一、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 91
二、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自我形象等方面的影响 93
三、青春期特定生理事件的影响 97
四、早熟和晚熟的影响 100
讨论:为什么早熟对男女青少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04
第四章家庭与青少年的发展 107
第一节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期家庭的变化 108
一、家庭系统 108
二、青春期家庭系统的变化 113
第二节青少年家庭系统的内部关系及特征 117
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117
二、青少年与兄弟姐妹的关系 136
第三节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与对传统孝道的态度 139
一、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 140
二、青少年对孝道的态度 146
第四节家庭应激与青少年的发展 155
一、婚姻变故与青少年的发展 156
二、家庭经济压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159
讨论:青少年家庭虐待 162
第五章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164
第一节青少年同伴关系概述 165
一、有关同伴经历 165
二、青少年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67
三、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发展 168
第二节青少年的同伴团体 171
一、同伴团体的一般结构 172
二、青少年同伴团体的发展变化 174
三、同伴接纳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干预 177
第三节青少年的友谊关系 183
一、青少年期友谊关系的特殊意义 183
二、青少年的友谊观 185
三、青少年友谊关系中的亲密性和相似性 189
四、青少年期异性关系的出现 190
第四节青少年的同伴影响 191
一、青少年文化与同伴文化 191
二、青少年的“同伴导向” 192
三、父母影响与同伴影响 196
讨论:不良同伴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201
第六章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204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05
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205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208
三、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 210
第二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212
一、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 212
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 215
三、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216
第三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217
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17
二、文化人类学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 221
第四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223
一、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研究范式 223
二、信息加工认知发展理论 224
第五节青少年的信息加工能力 229
一、青少年的知识基础 229
二、信息加工容量和速度 231
三、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233
四、青少年的科学思维 243
第六节智力理论与青少年的智力 244
一、传统智力理论 245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46
三、PASS智力理论 249
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250
讨论: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253
第七章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 257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257
一、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源 258
二、社会认知的定义 259
三、社会性知识与非社会性知识的区别 260
四、社会认知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262
第二节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 263
一、自我中心的含义 264
二、去自我中心 264
三、青少年的自我中心 266
一、观点采择的含义与特性 268
第三节青少年观点采择的发展变化 268
二、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与青少年观点采择能力 270
第四节青少年的心理理论 274
一、心理理论的含义 274
二、儿童早期心理理论的发展 276
三、青少年内隐人格理论 280
第五节青少年对权威和社会规则的认知 283
一、青少年对权威的认知 284
二、青少年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287
讨论:青少年关于政治问题的思考 290
第八章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 293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294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94
二、情绪理论 298
第二节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302
一、情绪的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文饰性转变 302
二、情绪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出现心境化趋势 304
三、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深刻丰富, 305
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 305
四、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 306
表情认知能力得到很大发展 306
第三节青少年的亲密感 308
一、亲密感的含义 308
二、有关青少年亲密感的理论观点 309
三、亲密感的发展历程 313
四、亲密同伴关系的功能 318
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320
第四节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情绪调节 320
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困扰 321
三、调节青少年情绪,培养良好情感品质 326
讨论:埃里克森与沙利文之争 327
第九章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329
第一节青少年自我发展概述 330
一、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330
二、当前青少年自我研究的理论范式 336
第二节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 343
一、自我概念的结构 343
二、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347
三、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351
第三节青少年的自尊 354
一、自尊的结构及分类 355
二、青少年自尊的发展 358
三、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 361
第四节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 368
一、同一性的基本问题 368
二、青少年期的同一性建构 375
三、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建构的背景因素 382
讨论:当前关于埃里克森的同一性观点的思考和修正 386
第十章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与价值观 389
第一节道德发展理论 390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390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93
第二节青少年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 400
一、青少年期的道德判断阶段 400
二、青少年道德判断的性别差异 404
三、对个人问题和性两难问题的道德判断 407
第三节青少年的道德与亲社会行为 408
一、有关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模型 409
二、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与移情 412
三、亲社会、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 415
第四节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与道德教育 419
一、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419
二、道德教育 421
第五节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与人生价值观 425
一、青少年个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426
二、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 427
讨论:道德即公正吗 429
——关于道德范畴的内涵 429
第十一章青少年性别角色和性心理的发展 432
第一节青少年的性别差异 433
一、认知领域的性别差异 434
二、个性与社会性方面的性别差异 439
第二节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展 443
一、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展特点 445
二、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446
第三节青少年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453
一、青少年的性心理 453
二、青少年的性行为 459
讨论:无性化教育,当否 465
第十二章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问题 467
第一节概述 468
一、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的内涵 468
二、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的性质及其相互联系 469
三、杰瑟关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模型 471
四、一般原则 473
第二节青少年的药物使用和滥用 474
一、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475
二、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480
三、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预防与诊治 484
第三节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和其他外部问题 486
一、青春期反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 486
二、青春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 489
三、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预防与治疗 493
第四节青春期的抑郁、自杀和其他内部问题 494
一、青少年抑郁 495
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 499
三、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干预策略 505
四、青春期的压力及其应对 506
讨论: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问题 507
参考文献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