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第一编 行政区域第一章 建置 37
第一节 乡 39
第三章 区划 39
第二章 境域 39
第二节 区 40
第三节 人民公社 42
第四节 办事处 43
第一节 泰城 46
第四章 城镇 46
第二节 集镇 47
第一节 地层 53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53
第三节 地震 54
第二节 构造 54
第一节 地形 55
第二章 地貌 55
第二节 山脉 57
第三节 河流 59
第一节 气温 61
第三章 气候 61
第二节 降水 62
第三节 气压和风 63
第六节 地温与冻土 65
第五节 云和日照 65
第四节 湿度和蒸发 65
第一节 土壤 66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66
第二节 植被 70
第二节 水 71
第一节 土地 71
第五章 自然资源 71
第三节 矿藏 75
第四节 动植物 76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8
第五节 光热 78
第二节 水灾 79
第一节 旱灾 79
第三节 风灾 80
第四节 雹灾 81
第六节 其他灾害 83
第五节 虫灾 83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5
第三编 人口第一章 人口变动 85
第二节 机械变动 8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87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7
第三节 年龄构成 88
第二节 性别构成 88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9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90
第七节 姓氏构成 93
第六节 婚姻 家庭 93
第三章 人口控制 94
第八节 人口寿命 94
第二节 政策 措施 95
第一节 宣传教育 9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 96
第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97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0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02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4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04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05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10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07
第三章 经济结构 107
第二节 农轻重结构 108
第二节 计划与管理 109
第一节 机构 109
第三节 产业结构 109
第四章 计划管理 109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110
第二节 统计调查 112
第一节 机构 112
第五章 统计管理 112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 113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114
第一节 机构 114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114
第三节 市场管理 116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118
第七章 物价管理 118
第二节 物价演变 119
第三节 交换比价 125
第五节 物价检查 126
第四节 物价补贴 126
第一节 计量管理 127
第八章 标准计量管理 127
第二节 审计业务 129
第一节 机构 129
第二节 器具生产 129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129
第九章 审计监督 129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30
第十一章 人民生活 130
第十章 经济协作 130
第一节 机构 130
第二节 协作业务 130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31
第二节 作物 134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34
第五编 农业第一章 耕地与作物 134
第三节 作物区划 14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43
第二章 农技 农艺 143
第二节 作物栽培 144
第三节 种子 146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47
第五节 肥料 149
第一节 平整土地 150
第三章 农田改造 150
第一节 机具 151
第四章 农机具 151
第二节 改良土壤 151
第二节 管理 154
第一节 经营管理 155
第五章 经营管理与效益 155
第二节 效益与分配 156
第六编 林业第一章 植树造林 159
第二节 育苗 160
第一节 种子 160
第三节 造林 161
第四节 林种结构 162
第五节 造林效益 163
第六节 林业区划 165
第一节 民营林场 166
第二章 林场 166
第二节 国(公)营林场 167
第一节 林果品种 169
第三章 林果生产 169
第三节 集体林场 169
第四节 合营林场 169
第三节 果品产量 170
第二节 林果种植 170
第四节 林果名产 171
第二节 防治 172
第一节 病害和虫害 172
第四章 病虫害防治 172
第二节 林政 1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4
第五章 林业管理 174
第三节 防火 175
第一节 汶河治理 177
第七编 水利第一章 河道治理 177
第四节 柴草(冯家庄)河治理 178
第三节 石汶河治理 178
第二节 柴汶河治理 178
第一节 中型水库 179
第二章 水库 179
第五节 漕河治理 179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181
第一节 打井 182
第三章 灌溉工程 182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182
第四节 库区移民 182
第二节 挖泉 183
第四节 引河工程 184
第三节 塘坝 184
第五节 扬水站 185
第八节 大中型灌区 186
第七节 喷灌 186
第六节 万米洞 186
第九节 水利区划 188
第二节 水土保持 190
第一节 涝洼地治理 190
第四章 水土治理 190
第三节 山丘区饮水工程 191
第一节 畜禽品种 193
第八编 畜牧 养殖第一章 畜禽饲养 193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198
第二节 配种繁殖 19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99
第五节 畜牧业区划 200
第一节 鱼类 201
第二章 水产养殖 201
第二节 水生植物 202
第一节 桑蚕 203
第三章 桑(柞)蚕养殖 203
第二节 柞蚕 204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07
第九编 工业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207
第三节 国营(全民)工业 20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08
第一节 纺织 211
第二章 工业行业 211
第三节 食品 酿造 212
第二节 造纸 印刷 212
第四节 服装 制革 214
第六节 机械 215
第五节 木器 215
第七节 金属制品 216
第九节 矿产 冶炼 217
第八节 化工 217
第十节 建材 218
第十三节 其他行业 219
第十二节 修理 219
第十一节 工艺美术 219
第十四节 名优产品 220
第一节 发电 221
第三章 电力 221
第二节 供电 22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26
第四章 经营管理 226
第三节 生产管理 227
第二节 计划管理 227
第六节 供销管理 228
第五节 财务管理 228
第四节 劳动管理 228
第一节 道路 231
第十编 交通运输第一章 道路 桥涵 231
第二节 桥梁 涵洞 235
第一节 公路运输 238
第二章 运输 238
第一节 养护 241
第三章 公路管理 241
第二节 铁路运输 241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41
第五节 交通监理 242
第四节 路政管理 242
第二节 绿化 242
第三节 养路费征收 242
第一节 邮电局 243
第十一编 邮电第一章 机构 243
第一节 邮路 244
第二章 邮政 244
第二节 基层机构 244
第二节 业务 245
第二节 电话 248
第一节 电报 248
第三章 电信 24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51
第十二编 乡镇企业第一章 企业概况 251
第二节 工业企业 253
第六节 商业服务业 254
第五节 建筑 254
第三节 农业企业 254
第四节 交通运输 254
第七节 重点厂家 25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57
第二节 主管部门管理 257
第二章 经营管理 257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 258
第十三编 商业第一章 私营商业 259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 261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261
第二节 业务机构 265
第三节 商品收购 266
第四节 商品供应 268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 270
第三章 国营商业 270
第二节 业务机构 272
第三节 商品经营 274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 276
第四章 对外贸易 276
第二节 出口商品 277
第三节 生产加工 279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 280
第五章 物资管理 280
第三节 物资供应 282
第二节 业务机构 282
第一节 饮食业 284
第六章 饮食服务 284
第二节 服务业 285
第一节 集市分布 286
第七章 集市贸易 286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89
第二节 市场建设 289
第四节 山会、庙会、物资交流会 2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3
第十四编 粮油第一章 经营管理 293
第一节 交易 294
第二章 交易与管理 294
第二节 经营概况 294
第一节 征购 295
第三章 粮食征购供销 295
第二节 管理 295
第二节 供销 297
第一节 征购 300
第四章 油脂油料征购供销 300
第二节 销售 301
第一节 仓储 304
第五章 粮油储运 304
第二节 调运 305
第三节 面条熟食加工 306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06
第六章 粮油加工 306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06
第二节 价格 307
第一节 票证 307
第七章 粮油票证与价格 3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09
第十五编 财政税收第一章 财政收支 309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10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12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 314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317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317
第二章 财务管理 317
第二节 冻结控制结余存款 320
第一节 违纪案件查处 320
第三节 农业财务管理 320
第三章 财政监察 320
第一节 农业税 321
第四章 税收 321
第三节 工商税 324
第二节 契税 324
第四节 其他税收 330
第二节 稽征管理 331
第一节 管理权限 331
第五章 税务管理 331
第一节 通用货币 333
第十六编 金融第一章 货币 333
第一节 典当 银号 334
第二章 机构 334
第二节 地方货币 334
第二节 银行 337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338
第四节 保险 339
第一节 工商信贷 340
第三章 信贷 340
第五节 信托投资 340
第二节 农村信贷 344
第一节 储蓄存款 348
第四章 存款 348
第二节 单位存款 349
第一节 现金管理 352
第五章 管理 352
第二节 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 354
第三节 农业资金监督管理 355
第一节 金银收兑 356
第六章 金银 侨汇 公债 356
第二节 侨汇 357
第三节 公债 国库券 358
第一节 城市规划 359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泰城建设 359
第二节 城区建设 360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374
第二节 村庄建设 375
第一节 办事处驻地建设 375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75
第一节 土地价格 379
第三章 建筑土地管理 379
第二节 村镇建筑企业 380
第一节 市属建筑企业 380
第二节 公社(办事处)用地 380
第三节 村民建房用地 380
第四章 建筑业 380
第三节 建筑业管理 381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8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82
第二节 污染治理 383
第二节 党组织的发展 386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 386
第十八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泰安地方组织 386
第三节 市(县)委机构 387
第四节 党的建设 388
第五节 党务述要 389
第六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391
第七节 统一战线 392
第八节 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39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泰安县党部 402
第三节 九三学社泰安市委员会 403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泰安市委员会 403
第三章 民主党派 40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泰安直属支部 403
第二节 市(县)工会 404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04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04
第三节 农民团体 406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407
第五节 妇女团体 410
第六节 工商团体 411
第七节 其他团体 412
第一节 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415
第十九编 政权第一章 权力机关 415
第二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418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 419
第二章 行政机关 419
第二节 市(县)人民政府 421
第三节 基层人民政权 429
第二节 市(县)政治协商会议 430
第一节 参议会 430
第三章 参政机关 430
第一节 优待 435
第二十编 民政第一章 优抚 435
第二节 拥军 436
第四节 补助 437
第三节 抚恤 437
第五节 烈士褒扬 43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40
第二章 安置 440
第三节 灾民安置 441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441
第二节 救济 442
第一节 救灾 442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442
第一节 孤幼收养 443
第四章 社会福利 443
第五节 扶贫 444
第四节 社会福利厂 444
第二节 五保供养 444
第三节 退职职工救济 444
第二节 殡葬改革 445
第一节 婚姻登记 445
第六节 收容 遣送 445
第五章 婚丧管理 445
第一节 治安管理 447
第二十一编 司法第一章 公安 447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 450
第四节 看守 预审 451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451
第七节 交通管理 452
第六节 安全警卫 452
第五节 内部保卫 452
第八节 消防 453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54
第二章 检察 454
第九节 武装警察 45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55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55
第五节 控告审诉检察 456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56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5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57
第三章 审判 457
第五节 人民陪审 458
第四节 审判监督 45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58
第四节 公证 459
第三节 法律顾问 45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59
第一节 法制教育 459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59
第一节 干部状况 461
第二十二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人事 461
第二节 干部来源 46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6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65
第二章 劳动 465
第二节 劳动保护 466
第一节 工资 467
第三章 工资 待遇 467
第三节 其他待遇 468
第二节 奖金 468
第一节 民国政府武装 471
第二十三编 军事第一章 地方武装 471
第二节 人民武装 472
第三节 其他武装 474
第一节 民国政府军队 475
第二章 驻军 475
第二节 人民军队 476
第一节 组织 482
第三章 民兵 482
第二节 教育 训练 483
第三节 装备 任务 484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488
第一节 募兵 抽丁 抓丁 488
第四章 兵役 488
第二节 军工生产 489
第一节 人民防空 489
第五章 战备 军工 489
第一节 捻军、教军进兵泰安 490
第六章 重大战事 490
第三节 北伐战争泰安战役 491
第二节 豫鲁战争泰安战役 491
第五节 清乡剿匪 492
第四节 中原大战泰安战役 492
第七节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493
第六节 抗日防空战斗 493
第九节 抗日游击战 494
第八节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494
第十节 强迫日军投降的战斗 497
第十一节 军事调处 498
第十三节 大汶口包围战 499
第十二节 第一次解放泰安 499
第十四节 第二次解放泰安 500
第十七节 大汶口追歼战和第五次解放泰安 501
第十六节 第四次解放泰安 501
第十五节 第三次解放泰安 501
第二节 支援地方建设 504
第一节 保护人民利益 504
第七章 拥政爱民 504
第四节 文明共建活动 505
第三节 捕灭山火 50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8
第二十四编 教育第一章 教育管理 508
第三节 教育经费 510
第四节 学校设施 511
第二章 学前教育 512
第一节 幼儿园 512
第二节 小学 513
第一节 私塾 513
第二节 学前班 513
第三章 初等教育 513
第一节 中学 516
第四章 中等教育 516
第五章 特殊教育 524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524
第二节 师范教育 524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25
第六章 成人教育 525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52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27
第七章 教师 527
第三节 地位 待遇 528
第二节 整顿培训 528
第一节 科技机构 533
第二十五编 科技第一章 管理体制 533
第二节 群众队伍 534
第一节 专业队伍 534
第二节 群众团体 534
第二章 科技队伍 534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35
第三章 科学普及 535
第三节 职称评定 535
第四节 科技情报 536
第三节 科技咨询 536
第二节 科技培训 536
第一节 农业 537
第四章 科研成果 537
第二节 工业 538
第四节 沼气 539
第三节 医药 卫生 539
第五节 地震测报 540
第一节 出版 图书 544
第二十六编 文化艺术第一章 文化事业 544
第二节 新闻 546
第三节 档案 547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48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48
第四节 文化机构 548
第二节 戏剧 549
第三节 曲艺 550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551
第五节 电影 553
第六节 美术 摄影 书法 554
第八节 艺术团体 555
第七节 会演 展览 555
第一节 地方志 556
第三章 编史修志 556
第四节 地名 558
第三节 文史资料 558
第二节 党史 558
第一节 机构 559
第二十七编 医药卫生第一章 机构 队伍 559
第二节 队伍 562
第一节 医术 563
第二章 医疗 563
第一节 中药 566
第三章 医药 器械 566
第二节 医疗制度 566
第四节 医疗器械 568
第三节 药政 568
第二节 西药 568
第一节 疾病防治 570
第四章 卫生防疫 570
第二节 卫生保健 571
第三节 公共卫生 572
第二十八编 体育第一章 学校体育 575
第二章 群众体育 576
第三章 竞赛 577
第四章 体育设施 578
第四节 财产继承 582
第三节 赡养老人 582
第二十九编 风俗第一章 家庭 582
第一节 家庭类型 582
第二节 家庭关系 582
第二节 服饰 583
第一节 饮食 583
第二章 生活 583
第五节 生活用具 584
第四节 行路 584
第三节 居住 584
第一节 婚嫁 586
第三章 婚嫁 丧葬 586
第二节 丧葬 587
第二节 称谓 589
第一节 礼仪 589
第四章 礼仪称谓 589
第一节 喜庆 590
第五章 喜庆 禁忌 590
第二节 禁忌 591
第六章 祭祀 592
第一节 传统节日 593
第七章 节日 593
第三节 回族节日 594
第二节 新节日 594
第八章 陋习流弊 595
第三节 勤劳俭朴 597
第二节 奉公守法 597
第九章 道德风尚 597
第一节 尊老爱幼 597
第四节 见义勇为 598
第三十编 宗教第一章 道教 599
第二章 佛教 602
第三章 伊斯兰教 603
第二节 方济各会 604
第一节 耶稣会 604
第四章 天主教 604
第一节 卫理公会 605
第五章 基督教 605
第二节 圣公会 606
第三节 浸信会 607
第五节 耶稣家庭 608
第四节 福音堂 608
第六章 寺观庙堂 609
第六节 北新庄耶稣教堂 609
第一节 声母 611
第三十一编 方言第一章 语音 611
第二节 韵母 613
第三节 声调 614
第二章 词汇 615
第四节 音变 615
第一节 一般词汇 616
第三节 熟语 619
第二节 模糊词汇 619
第一节 词法 621
第三章 语法 621
第二节 句法 622
第一节 名胜景点 626
第三十二编 泰山第一章 风景名胜 626
第二节 岱庙 634
第一节 秦泰山刻石 636
第二章 碑碣 石刻 636
第二节 摩崖刻石 637
第三节 碑碣 638
第三章 祭器 640
第四节 其他 640
第四章 雕铸像器 642
第一节 封禅与仪典 643
第五章 泰山封禅 643
第二节 历代帝王封禅 644
第二节 碧霞元君 646
第一节 泰山神 646
第六章 泰山神祗 646
第三节 其他神祗 647
第一节 建设概况 648
第七章 泰山建设 648
第二节 泰山、岱庙建设年表 649
第八章 泰山研究 652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 653
第二节 人文研究 656
第九章 泰山文献 657
第一节 大汶口遗址 661
第三十三编 文物第一章 遗址 661
第二节 其他遗址 664
第二章 墓葬 666
第二节 前营清真寺 667
第一节 泰城清真寺 667
第三章 古建筑 667
第一节 碑碣 668
第四章 碑碣 石刻 668
第三节 大汶口山西会馆 668
第四节 登云街耶稣教堂 668
第二节 石刻 672
第四节 铜器 674
第三节 玉器 674
第五章 馆藏文物 674
第一节 石器 674
第二节 陶器 674
第五节 瓷器 675
第六节 古籍 676
第七节 碑帖 字画 679
第八节 其他藏品 680
第六章 徂徕山文物古迹 681
第七章 文物管理保护 682
第三十四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689
第二章 人物录 721
第一节 著名烈士 723
第三章 烈士名录 723
第二节 烈士名录 725
第一节 古代散文 741
附录第一章 艺文 741
第二节 碑志考记 744
第三节 旧志序言 749
第四节 诗词 754
第五节 抗日时政谣 757
第六节 民间故事 761
第二章 文件辑存 767
第三章 往届编委会暨修志人员名录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