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
第一编 明代女真社会及清朝先祖 1
目 录 1
第一章 满族的起源及清朝先祖 3
第一节 与辽金女真的关系 3
一、辽金女真的后裔 3
二、女真文化的传承 9
三、女真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延续 13
第二节 明代女真诸部 20
一、广义“女直”与狭义“女直” 20
二、建州、海西与野人女直 22
第三节 清之先祖世系和部落 26
一、始祖传说 26
二、从肇祖到显祖 30
第一节 建州女真的叛服 38
一、附从蒙古入犯辽东 38
第二章 女真的叛服与明朝的剿抚 38
二、明对建州女真的剿抚(上) 44
三、明对建州女真的剿抚(下) 54
第二节 海西女真的叛服 63
一、正统以前的海西女真 63
二、景泰、嘉靖间的海西女真 69
第一节 建州女真的发展与扩大 78
一、归顺朝廷 78
第三章 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的振兴 78
二、与朝鲜修好 83
三、建州女真的集聚和扩大 88
第二节 海西女真诸部的势力消长 93
一、海西女真的核心卫分 93
二、海西女真中的新兴的势力 102
第四章 女真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109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发展 109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 109
二、各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 115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24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变革 130
一、社会组织 130
二、阶层与阶级 141
三、部族组织与政权机构 149
第三节 女真诸部统一的趋向 155
一、王杲与王兀堂的崛起和败亡 155
二、哈达与叶赫互争雄长 160
第二编 努尔哈赤割据与军功集团 165
第一章 明代晚期的辽东社会 167
第一节 矿税掠夺对辽东经济的破坏 167
一、高淮搜刮矿税与擅权 167
二、高淮垄断马市与激变 171
第二节 抗倭战争及其影响 174
一、明代倭变与日本侵朝 174
二、明军援朝与中日议和 176
三、抗倭战争对辽东的影响 182
四、抗倭援朝战争中的努尔哈赤 185
第二章 努尔哈赤起兵割据 189
第一节 报父祖之仇 189
一、历经磨难胸怀大志 189
二、借复仇名号统一本部 194
三、卧薪尝胆自结中朝 199
第二节 组建军功集团 202
一、酋长的聚合与穆昆塔坦制的变革 202
二、军功集团核心的演变 212
三、雏形国家的诞生 215
四、最初的国号 217
第三节 抗击九部联军之战 223
一、叶赫称霸扈伦四部 223
二、抗击九部联军之战 228
第四节 进军东海消灭海西三部 234
一、兵临东海以定根本 234
二、征服海西三部 240
一、牛录制度的内容 251
第一节 八旗制度的创立 251
第三章 军政体制的创建与斗争策略的变化 251
二、四旗制的形成 269
三、八旗制的形成 273
第二节 军功集团的军事、政治措施 283
一、八旗兵的军训和军法 283
二、斗智斗勇能屈能伸的政策 292
第三节 建国称汗 308
一、排除干扰坚持割据斗争 308
二、设官理政 314
三、建立金国 322
第四章 萨尔浒大决战 327
第一节 公开武装割据思想与讨明檄文 327
一、取代明朝的思想 327
二、讨明檄文 328
第二节 取抚顺攻清河 329
一、不贪贡市市赏,掠占土地的指导方针 329
二、谋取抚顺城 332
三、强攻清河城 336
第三节 萨尔浒大决战 339
一、明军备战与辽阳誓师 339
二、四路决战与明军败逃 342
三、萨尔浒大战的深刻影响 350
第四节 开、铁相继攻占及对叶赫部的收编 352
一、攻占开原城 352
二、铁岭为金所有 354
三、收编叶赫部 355
第五章 进军辽沈地区 360
第一节 走出赫图阿拉 360
一、在萨尔浒大战中,熊廷弼驰赴辽东 360
二、实施“南顾北窥坐困转蹙”之策 362
第二节 后金智取沈阳 369
一、明廷用非其人 369
二、守城主将轻敌降人内应 369
一、川兵决战于浑河之北 371
第三节 浑河野战 371
二、川浙兵血战浑河之南 373
第四节 强攻辽阳 374
一、阻河之战 374
二、辽阳城攻守战 376
第五节 轻取广宁 378
一、熊廷弼复出辽东 378
二、经抚不和弃守广宁 381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 387
第六章 军功集团割据势力的膨胀 387
第一节 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87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93
三、牧业经济的发展 397
四、狩猎采集等业持续发展 400
第二节 军功集团迅速致富之道 402
一、财权的高度集中 402
二、财权垄断的主要途径 403
一、军功集团吸引蒙古诸部的手段 410
第三节 军功集团对各族凝聚力增强 410
二、军功集团对各族的凝聚措施 413
第七章 军功集团在改制中完善化 415
第一节 国体与社会形态 415
一、君权独尊思想 415
二、社会各阶级的地位与变化 417
三、社会性质及其变化 425
第二节 统治制度的完善化 441
一、以汗为中心奖励军功制度 441
二、严刑峻法 445
三、奉行双轨制政策 448
四、加强政治思想统治 450
第八章 军功集团失误与努尔哈赤病逝 455
第一节 民族政策及其失误 455
一、注重团结汉族的政策 455
二、正确的民族政策 456
三、狭隘的民族复仇心理与移民政策 458
一、降将与女婿造反 461
第二节 诸申汉民的反抗斗争 461
二、诸申阿哈的反抗斗争 462
三、汉民反抗剃发与反移民斗争 463
四、明朝旧势力在辽南的抗金斗争 464
五、辽民抗金斗争形式 466
第三节 错误的屠杀和分庄政策 467
一、怀疑汉官汉民 467
二、残酷的屠杀政策 468
三、编庄与社会危机 470
第四节 国体建制的倒退 471
一、诸子争位 471
二、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 474
第五节 努尔哈赤病逝 478
一、宁远决战 478
二、努尔哈赤之死 483
第三编 皇太极改革及其智囊团 485
一、危机四伏的天启朝 487
第一节 天启年间的明朝与后金社会 487
第一章 皇太极继汗位 487
二、后金的困境 494
第二节 皇太极的早年业绩 501
一、智勇双全之人 501
二、军功集团的中坚 503
第三节 皇太极称汗 506
一、汗位之争 506
二、皇太极谋求汗位受挫 511
三、依靠军功集团登汗位 515
第二章 皇太极与军功集团的矛盾 521
第一节 加强君权的障碍 521
一、勋贵特权膨胀 521
二、诸贝勒的挑衅 523
三、大贝勒阿敏一再抗命 526
四、莽古尔泰拔刀相向 530
五、代善不时违令犯禁 532
一、阻滞满族封建经济发展 536
第二节 发展后金的阻力 536
二、干扰进取中原的战略 540
第三章 皇太极组建智囊团 545
第一节 组建智囊团势在必行 545
一、封建化——汉化的历史需要 545
二、皇太极用人思想的体现 549
三、重用汉官政策的必然 552
一、巴克什的出现 557
第二节 智囊团的建立 557
二、书房秀才的任置 561
三、设置文馆 566
四、改文馆为内三院 574
第四章 皇太极与智囊团的革新 580
第一节 “参汉酌金”的纲领 580
一、渐就中国之制 580
二、学习儒家经典 584
三、恪守民族传统 589
一、重新编庄 593
第二节 发展经济 593
二、发展农业生产 596
三、繁荣手工业、商业 601
第三节 改革政体 604
一、南面独坐 604
二、更定官制 607
三、严密法制 611
第四节 完善八旗兵制 617
一、调整满洲八旗 617
二、编蒙古八旗 620
三、编汉军八旗 621
第五节 熔铸满汉文化 623
一、皇太极的文化人格 623
二、文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632
第五章 调整对明方略 636
第一节 谋求和议 636
一、袁崇焕首倡和议 636
二、皇太极以战求和 642
三、和议无望 659
第二节 合师入塞 669
一、己巳之役 669
二、骚扰宣大 677
三、深入腹地 682
第六章 征伐朝鲜 690
第一节 缔结兄弟之盟 690
一、反明必先侵朝 690
二、逼签“平壤之盟” 692
第二节 皇太极亲征朝鲜 702
一、矛盾日增 702
二、战争导火线 706
三、皇太极亲征 709
四、签订“父子之盟” 713
第一节 进军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 717
一、征抚并用以抚为主 717
第七章 完成割据东北 717
二、镇压博木博果尔 724
三、加强管辖 731
第二节 联络蒙古 737
一、对蒙古方略 737
二、亲和科尔沁部 753
三、四征察哈尔部 758
一、明辽东海防自毁 770
第三节 扫荡关外明军 770
二、占旅顺陷皮岛 778
三、降服大凌河城 786
四、割据称帝 797
五、松锦大决战 801
六、大功将成突然病逝 816
第四编 多尔衮摄政和清朝入主中原 821
第一章 多尔衮摄政 823
第一节 皇太极病逝后的政局 823
一、四股政治势力的较量 823
二、崇政殿议立会议 837
第二节 摄政体制的确立 842
一、福临继位 842
二、处理三案 845
三、集权中央 851
第二章 清军入关 853
第一节 明朝中央政权的覆亡 853
一、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 853
二、李自成攻克北京 860
三、崇祯帝自缢煤山 863
第二节 山海关之战 864
一、大顺军东征榆关 864
二、多尔衮西进山海 869
第三节 入主北京 878
一、顺利进兵 878
二、福临迁都 885
一、清军西征 907
第一节 军事进攻 907
第三章 全国统一局面的初步形成 907
二、弘光政权的覆灭 916
三、出兵江南 927
四、进军四川 934
五、平定降将反叛 936
第二节 政权建立 939
一、中央机构 939
二、地方政权 948
一、剃发令与全国抗清斗争 960
第四章 清入关之初的社会矛盾与多尔衮之死 960
第一节 民族矛盾 960
二、圈地、投充与逃人法 964
第二节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976
一、南北党争 976
二、继统斗争的继续与多尔衮之死 982
大事记 987
后记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