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
一、医学心理学的产生 1
二、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2
三、医学心理学的趋势与展望 4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 5
一、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6
二、生物医学模式 6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7
第五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10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0
一、心理学与心理现象 10
二、心理实质 11
一、感知觉 12
第二节 认识过程 12
二、记忆 13
三、思维 16
四、注意 17
第三节 情感过程 18
一、概述 18
二、情绪理论 20
一、意志概述 22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2
三、情绪与健康 22
第四节 意志过程 22
三、意志的品质和培养 23
第五节 个性 23
一、个性概述 23
二、个性特征 25
三、个性倾向性 30
四、自我意识 33
第六节 行为 34
一、行为的概述 34
二、行为的类型 35
三、行为与健康 36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39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39
一、潜意识理论 39
二、人格结构理论 40
三、性心理学说 40
四、释梦理论 41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41
六、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 43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43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4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44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5
五、行为学习理论的意义及进展 46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6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47
一、方法论 47
二、本能论 47
三、需要论 48
四、自我实现论 48
五、患者中心论 48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理论 48
一、认知理论概述 49
二、认知理论评价 50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50
一、研究历史 51
二、研究现状 52
三、研究评价 52
第四章 神经心理学 54
第一节 概述 54
一、概念 54
三、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5
二、神经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55
第二节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56
一、大脑的结构 57
二、大脑皮质的层次功能结构(三级功能区) 58
三、脑的基本功能系统(联合区) 59
第三节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与协同 60
一、优势半球与利手的概念 60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与分工 61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协同 62
一、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63
第四节 神经心理学的临床问题 63
二、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64
三、临床常见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 65
第五章 变态心理 68
第一节 概述 68
第二节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 68
第三节 变态心理的分类 69
一、适应性障碍 71
第四节 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障碍 71
二、神经症性障碍 72
三、人格障碍 77
四、性心理障碍 79
五、智能障碍 80
六、自杀 82
第六章 心理应激 86
第一节 概述 86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86
二、应激源 86
第二节 应激的中介机制 88
一、心理中介机制(认知评价或觉察) 88
二、生理中介机制 88
第三节 应激反应 89
一、应激的心理反应 90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90
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91
四、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92
一、应对的概念 93
二、应对的分类 93
第四节 应对 93
三、应对的评估 94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96
二、心身疾病的主要特点 96
三、心身疾病的由来与发展 96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96
第七章 心身疾病 96
四、心身疾病的分类 97
第二节 心身疾病发病的心理学说 98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98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99
三、行为学习理论 99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100
一、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100
三、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与心身疾病 101
二、个体特异反应类型与心身疾病 101
四、行为方式与心身疾病 102
五、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103
六、生物因素与心身疾病 103
七、述情障碍与心身疾病 104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105
一、心身疾病的预防 105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 105
三、心身疾病的治疗 105
第五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 106
一、冠心病 106
二、原发性高血压 107
三、支气管哮喘 107
四、消化性溃疡 108
五、糠尿病 108
六、恶性肿瘤 109
二、药物的心理干扰效应 111
一、药物的心理治疗效应 111
第八章 药物心理与药物滥用 111
第一节 药物的心理效应 111
三、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112
第二节 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113
一、概念 113
二、用药依从性不良的原因 113
第三节 安慰剂的心理作用及安慰疗法 114
一、安慰剂概述 114
三、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114
二、安慰剂的疗效与机制 115
第四节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116
一、概述 116
二、药物依赖的分类 117
三、药物滥用的心身危害 118
四、药物滥用的发生机制 119
五、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122
一、概念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第九章 心理测量与评估 124
二、心理评估的用途 125
三、心理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25
四、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 126
第二节 心理测验 126
一、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126
二、心理测验的分类 127
四、心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128
三、心理测验的条件 128
第三节 智力测验 129
一、智力与智力单位 129
二、韦氏智力测验 129
三、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131
四、格塞尔发展量表 131
五、适应行为测验 132
第四节 人格测验 132
一、概述 132
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133
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35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136
五、洛夏黑迹测验 137
六、主题统觉测验 138
第五节 神经心理学测验 138
第六节 临床常用的评定量表 140
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40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 142
三、焦虑自评量表(SAS) 143
第十章 心理治疗 146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146
一、概念 146
二、心理治疗简史 146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146
四、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147
五、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47
第二节 一般性心理治疗 148
一、技术方法 149
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 149
二、治疗过程 150
三、中国式的精神分析——认知领悟疗法 150
第四节 行为疗法 151
一、系统脱敏疗法 151
二、满灌疗法 152
三、厌恶疗法 153
四、标记奖励法 153
五、放松训练 153
第五节 询者中心疗法 154
一、理论基础 154
二、治疗特点 155
三、治疗过程 155
第六节 认知疗法 155
一、概述 155
二、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156
一、暗示与催眠疗法 157
第七节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157
三、贝克的认知疗法 157
二、森田疗法 159
三、生物反馈疗法 160
第十一章 心理咨询 162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 162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162
二、心理咨询的产生与发展 163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164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形式与范围 165
一、心理咨询的形式 165
二、心理咨询的范围 165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166
一、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 166
二、心理咨询人员的基本条件 167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选择 168
二、心理咨询的过程 168
第四节 心理咨询的方法与过程 168
三、心理咨询的技巧 169
第十二章 心理卫生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172
二、心理卫生的简史 172
三、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173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173
一、孕期心理卫生 174
第二节 个体心理卫生 174
二、儿童心理卫生 175
三、青少年期心理卫生 176
四、中年期心理卫生 176
五、更年期心理卫生 177
六、老年期心理卫生 177
第三节 群体心理卫生 178
一、家庭心理卫生 178
三、工作单位 179
第四节 社区心理卫生 179
二、学校心理卫生 179
第五节 特殊人群心理卫生 181
第十三章 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183
第一节 病人心理 183
一、基本概念 183
二、病人角色 183
三、病人的角色适应问题 184
五、病人的心理特点 185
四、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 185
六、病人的心理需要 186
第二节 心理护理概述 187
第三节 心理护理的程序和方法 188
一、心理护理程序 188
二、心理护理方法 189
第四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190
一、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 190
二、特殊病人的心理护理 191
一、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92
第五节 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192
二、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 193
第十四章 医患关系 195
第一节 概述 195
一、医患关系的演变 195
二、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 196
三、医患关系的主要性 197
第二节 影响医患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 197
一、心理应激 197
四、病人对医生的角色期望 198
五、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198
二、医患间的冲突 198
三、医务人员的心态 198
六、医务人员自身的素质 199
第三节 医患交往 200
一、医患关系模式 200
六、医患交往 201
参考文献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