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特蔬菜周年多茬生产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元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9063224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国家“九五”重点图书:本书详细介绍了有发展前途的稀特蔬菜的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技术,并把目前较时兴的无公害、强化营养、高品位的栽培技术作了详尽描述。

出版说明 1

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章 概述 1

目录 1

一、稀特蔬菜的来源 3

(一)由国外引入 3

(二)由野生植物转入稀特蔬菜 4

(三)由药用植物转入稀特蔬菜 4

(四)异地栽培的稀特蔬菜 4

(五)其他稀特蔬菜 5

二、稀特蔬菜的特点 5

(一)风味独特别致 5

(二)营养丰富 5

(五)栽培技术简便,加工方便 6

(三)药用保健功能 6

(四)以供特需,出口换汇 6

三、发展稀特蔬菜应注意的问题 7

(一)加强宣传,增加人们的认识程度 7

(二)以销定产,循序渐进 8

(三)多茬栽培,四季生产,周年供应 8

(四)贮藏、保鲜、加工 9

(五)间作、套种、立体栽培 9

四、中国稀特蔬菜的发展状况 9

第二章 稀特蔬菜的育苗技术 11

一、育苗设施 11

(一)冷床 11

(二)温床 13

(一)浸种 16

(二)催芽 16

二、种子处理 16

(三)药剂处理 17

三、播种 17

(一)播种期 17

(二)播前灌水 17

(三)播种 17

四、苗床管理 18

(一)温度管理 18

(二)光照管理 19

(三)水分管理 19

(四)施肥 20

(五)其他管理 20

(六)起苗定植 20

第三章 稀特蔬菜的露地栽培技术 21

一、土地选择 21

二、排开播种,延长供应期 22

三、水肥管理 23

四、病虫害防治 24

第四章 稀特蔬菜的保护地栽培技术 25

一、保护设施的种类及建造 25

(一)风障阳畦 25

(二)塑料大棚 25

(三)塑料小棚 31

(四)塑料中棚 33

(五)改良阳畦 34

(六)日光温室 35

二、春早熟栽培技术 43

(一)早扣棚提高地温 43

(二)早育苗、育壮苗 44

(三)加强田间管理 44

三、秋延迟栽培技术 45

(四)收获 45

四、越冬栽培技术 47

第五章 稀特蔬菜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技术 50

一、周年、多茬、立体栽培的意义 50

(一)立体栽培的意义 51

(二)多茬栽培的意义 51

二、多茬、立体栽培的原则 52

(一)立体栽培的原则 52

(二)多茬栽培的原则 52

三、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模式与技术 53

(一)地面多茬、立体栽培 53

(二)空间立体栽培 54

第六章 稀特蔬菜的加工、贮藏保鲜 56

第七章 稀特蔬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58

(三)环境污染 59

(四)其他污染 59

(一)农药污染 59

(二)化肥污染 59

一、蔬菜污染的途径及现状 59

二、稀特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60

(一)选择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60

(二)建立绿色蔬菜生产技术体系,防止生产性污染 60

(三)加强贮运管理,减少流通中的污染 61

(四)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监督、检查等管理机构和制度 61

(五)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抓紧研究迅速、简便、可靠的检测技术 61

(六)加强无公害蔬菜栽培的宣传推广工作 61

第八章 稀特蔬菜的上档次、高品位栽培技术 62

一、蔬菜高档次、高品位的含义 62

二、高档次、高品位栽培的意义 63

(一)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63

(一)选用良种 64

三、高档次、高品位栽培技术 64

(二)栽培地环境条件 64

(二)发展农村经济 64

(四)减少城镇污染,增加有机肥料 64

(三)家务劳动社会化 64

(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4

(三)防止农药污染 65

(四)防止化肥及其他污染 65

(五)强化营养 65

(六)加强田间管理 65

(七)加工、包装、贮藏、运输 65

(八)高档蔬菜的销售和宣传 65

第九章 稀特蔬菜的宣传和销售 66

一、牛蒡 68

(一)起源与分布 68

第十章 根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6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69

(三)特征特性 69

(四)类型与品种 70

(五)栽培季节 71

(六)春季露地栽培技术 72

(七)秋季露地栽培技术 75

(八)越冬栽培技术 76

(九)地膜覆盖春早熟栽培技术 77

(十)周年多茬栽培技术 78

(十一)病虫害防治 79

(十二)贮藏保鲜与加工出口 80

(十三)发展前景预测 81

(二)特征特性 82

二、根芹菜 82

(一)起源与分布 82

(三)营养价值与用途 83

(四)类型与品种 83

(五)栽培季节 83

(六)春季栽培技术 84

(七)秋季栽培技术 86

(八)越冬栽培技术 87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术 87

(十)病虫害防治 88

(十一)采种技术 88

(十二)发展前景预测 88

三、根甜菜 88

(一)起源与分布 88

(三)特征特性 8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89

(四)栽培季节 90

(五)春季栽培技术 90

(六)秋季栽培技术 92

(七)病虫害防治 92

(八)发展前景预测 93

四、桔梗 93

(一)起源与分布 93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94

(三)特征特性 94

(四)栽培技术 94

(五)病虫害防治 96

(六)发展前景预测 97

(三)特征特性 9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98

一、紫菜薹 98

(一)起源与分布 98

第十一章 白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98

(四)类型与品种 99

(五)栽培技术 100

(六)病虫害防治 101

(七)采种留种 101

(八)发展前景预测 102

二、菜心 102

(一)起源与分布 102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03

(三)特征特性 103

(四)种类与品种 104

(六)春季栽培技术 106

(五)栽培季节 106

(七)秋季栽培技术 108

(八)越冬栽培技术 108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术 110

(十)病虫害防治 110

(十一)发展前景预测 118

三、乌塌菜 119

(一)起源与分布 11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19

(三)特征特性 119

(四)类型与品种 121

(五)栽培季节 122

(六)秋季露地栽培 122

(七)越冬栽培技术 124

(九)病虫害防治 125

(十)发展前景预测 125

(八)轮作倒茬技术 125

第十二章 甘蓝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127

一、青花菜 127

(一)起源与分布 127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27

(三)特征特性 128

(四)类型与品种 129

(五)栽培技术 129

(六)病虫害防治 131

(七)加工出口技术 133

二、抱子甘蓝 133

(一)起源与分布 133

(五)春季栽培技术 134

(四)种类与品种 134

(三)特征特性 134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34

(六)秋季栽培技术 136

(七)病虫害防治 136

(八)发展前景预测 136

三、紫甘蓝 137

(一)起源与分布 137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37

(三)特征特性 137

(四)类型与品种 138

(五)栽培季节 139

(六)春早熟栽培技术 139

(七)春露地栽培技术 141

(八)秋季露地栽培技术 142

(九)秋延迟栽培技术 143

(十)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技术 144

(十二)发展前景预测 145

(十一)病虫害防治 145

四、芥蓝 146

(一)起源与分布 14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46

(三)特征特性 147

(四)类型与品种 148

(五)春季栽培技术 149

(六)秋季栽培技术 150

(七)病虫害防治 151

(八)发展前景预测 151

(一)起源与分布 152

(三)特征特性 152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52

一、香艳茄 152

第十三章 茄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152

(四)栽培技术 153

(五)病虫害防治 156

(六)发展前景预测 156

二、酸浆 157

(一)起源与分布 157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57

(三)特征特性 158

(四)栽培季节 158

(五)春早熟栽培技术 159

(六)春露地栽培技术 161

(七)秋季栽培技术 161

(八)病虫害防治 162

(九)发展前景预测 162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63

(一)起源与分布 163

第十四章 豆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163

一、四棱豆 163

(三)特征特性 164

(四)类型与品种 165

(五)栽培技术 166

(六)病虫害防治 169

(七)发展前景预测 169

二、荷兰豆 169

(一)起源与分布 170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70

(三)特征特性 171

(四)类型与品种 173

(五)越冬栽培技术 176

(六)春早熟栽培技术 180

(七)秋延迟栽培技术 182

(八)荷兰豆苗采食栽培技术 184

(九)病虫害防治 184

(十)采后处理 187

三、莱豆 191

(一)起源与分布 19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91

(三)特征特性 191

(四)类型与品种 192

(五)栽培技术 193

(六)发展前景预测 194

第十五章 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195

一、佛手瓜 195

(一)起源与分布 195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195

(三)特征特性 196

(四)类型与品种 197

(五)栽培技术 198

(六)佛手瓜多年生栽培技术 201

(七)佛手瓜食用嫩茎栽培技术 203

(八)嫩卷须及块根采食法 204

(九)间作、套种 204

(十)病虫害防治 205

(十一)贮藏保鲜 206

(十二)佛手瓜的发展问题 206

二、节瓜 208

(一)起源与分布 20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09

(三)特征特性 209

(四)类型与品种 210

(五)春早熟栽培技术 211

(六)露地栽培技术 214

(七)越冬栽培技术 214

(八)病虫害防治 215

(九)发展前景预测 215

三、苦瓜 216

(一)起源与分布 21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16

(三)特征特性 216

(四)类型与品种 218

(五)栽培季节 219

(六)越冬栽培技术 220

(七)春早熟栽培技术 224

(八)露地栽培技术 225

(十)病虫害防治 226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术 226

(十一)发展前景预测 241

四、蛇瓜 241

(一)起源与分布 24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41

(三)特征特性 242

(四)栽培技术 242

(五)发展前景预测 242

第十六章 葱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243

一、韭葱 243

(一)起源与分布 243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43

(三)特征特性 243

(六)春夏栽培技术 245

(四)类型与品种 245

(五)栽培季节 245

(七)秋季栽培及越冬栽培 246

(八)病虫害防治 247

(九)发展前景预测 255

二、薤 255

(一)起源与分布 255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56

(三)特征特性 256

(四)类型与品种 257

(五)栽培技术 258

(六)间作、套种技术 259

(七)发展前景预测 25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60

(一)起源与分布 260

一、蕹菜 260

第十七章 绿叶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260

(三)特征特性 261

(四)类型与品种 262

(五)栽培技术 262

(六)病虫害防治 264

(七)发展前景预测 264

二、荠菜 264

(一)起源与分布 264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65

(三)特征特性 265

(四)类型与品种 266

(五)栽培季节 267

(六)露地栽培技术 267

(七)保护地栽培技术 269

(八)周年多茬栽培技术 270

(九)病虫害防治 270

(十)发展前景预测 270

三、落葵 271

(一)起源与分布 27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71

(三)特征特性 271

(四)类型与品种 272

(五)栽培季节 273

(六)露地栽培技术 273

(七)春早熟栽培技术 276

(八)秋延迟栽培技术 277

(九)病虫害防治 278

(十)发展前景预测 279

(一)起源与分布 280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80

四、苣荬菜 280

(三)特征特性 281

(四)类型与品种 281

(五)春露地栽培技术 281

(六)越冬栽培技术 283

(七)病虫害防治 284

(八)发展前景预测 284

第十八章 薯芋类稀特蔬菜栽培技术 286

一、豆薯 286

(一)起源与分布 28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86

(三)特征特性 286

(四)类型与品种 287

(五)栽培技术 288

二、姜芽 289

(一)选种 290

(二)催芽 290

(三)排种 290

(四)喷水 290

(五)调节温度 291

(六)通风 291

(七)采收 291

(八)加工 291

三、草石蚕 291

(一)起源与分布 29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92

(三)特征特性 292

(四)类型与品种 293

(五)栽培技术 294

(六)加工出口技术 295

一、辣根 296

(一)起源与分布 29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96

(三)特征特性 296

第十九章 多年生及其他稀特蔬菜栽培技术 296

(四)栽培技术 297

(五)病虫害防治 298

二、黄秋葵 298

(一)起源与分布 29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298

(三)特征特性 298

(四)类型与品种 300

(五)露地栽培技术 301

(六)越冬栽培技术 303

(八)贮藏与加工 305

(七)病虫害防治 305

三、百合 306

(一)起源与分布 30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06

(三)特征特性 307

(四)类型与品种 309

(五)栽培技术 311

(六)病虫害防治 313

(七)加工出口技术 313

四、蕨菜 314

(一)起源与分布 314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15

(三)特征特性 316

(四)类型与品种 318

(五)栽培技术 319

(六)加工技术 322

五、金针菜 323

(一)起源与分布 323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24

(三)特征特性 325

(四)类型与品种 326

(五)栽培技术 328

(六)病虫害防治 333

(七)加工技术 337

(八)发展前景预测 337

六、芦笋 338

(一)起源与分布 33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39

(三)特征特性 339

(四)类型与品种 341

(五)繁殖技术 343

(六)露地栽培田间管理 354

(七)塑料拱棚早熟栽培 357

(八)采收 359

(九)留母茎采收栽培 360

(十)病虫害防治 361

(十一)生产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363

(十二)发展前景预测 365

七、甜玉米 365

(一)起源与分布 365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65

(三)特征特性 365

(四)类型与品种 366

(五)栽培技术 367

八、玉米笋 368

(六)病虫害防治 368

(七)发展前景预测 368

(一)起源与分布 36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69

(三)特征特性 369

(四)类型与品种 369

(五)栽培技术 370

(六)发展前景预测 370

九、薇菜 370

(一)起源与分布 370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71

(三)特征特性 371

(四)栽培技术 37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372

(一)起源与分布 372

十、发菜 372

(五)发展前景预测 372

(三)特征特性 373

(四)栽培技术 374

(五)发展前景预测 374

附表 375

附表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75

附表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76

附表3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容许浓度标准 376

附表4 堆肥腐熟度的鉴别指标 377

附表5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值 378

附表6 沼气发酵卫生标准 378

附表7 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379

附表8 生产A级绿色食品可限制性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允许的最终残留限量、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及使用方法 380

主要参考文献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