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第5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贵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40093219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科的形成 1

一、免疫学的开创期 1

二、抗传染免疫的兴隆期 1

三、免疫学科的逐渐形成 2

第二节 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3

一、免疫防御功能 3

二、免疫监视功能 4

三、免疫稳定功能 4

第三节 免疫学研究重要成就编年史 4

第四节 获得诺贝尔奖崇高荣誉的免疫学家及其贡献 7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16

第一节 吞噬细胞 16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6

二、中性粒细胞 17

第二节 NK细胞 17

一、NK细胞的来源和发育 18

二、NK细胞的受体 18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9

第三节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9

四、内皮细胞 20

三、红细胞 20

第四节 其他细胞 20

一、嗜酸性粒细胞 20

二、血小板 20

第三章 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 21

第一节 补体 21

一、基本概念 21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22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25

四、补体受体 26

五、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7

一、急性期蛋白的产生和种类 28

第二节 急性期蛋白 28

二、急性期蛋白功能 29

第三节 参与天然免疫的其他分子 29

一、干扰素 29

二、集合素 29

三、肽抗生素 29

四、趋化性细胞因子 30

五、其他 30

一、中枢免疫器官 31

第四章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 31

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组织 31

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39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42

第二节 免疫细胞 42

一、T淋巴细胞 42

二、B淋巴细胞 47

三、抗原提呈细胞 48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的辅助而分类 51

一、根据抗原性能分类 51

第一节 抗原的类型 51

第五章 抗原 51

三、根据抗原合成的方式不同而分类 52

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52

第二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52

一、病原微生物 52

二、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53

三、异种动物血清 53

四、异嗜性抗原 53

五、血型抗原 53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55

九、基因工程抗原 55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55

八、超抗原 55

七、肿瘤抗原 55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56

二、抗原性 57

第六章 抗体 59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59

一、基本结构 59

三、水解片段 61

二、功能区 61

四、其他成分 62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62

一、同种型 62

二、同种异型 63

三、独特型 63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64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 64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64

第四节 抗体的功能 66

一、V区的功能 66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66

二、C区的功能 67

第五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68

一、IgG 68

二、IgM 68

五、IgE 69

第六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69

一、多克隆抗体 69

四、IgD 69

三、IgA 69

二、单克隆抗体 70

三、基因工程抗体 70

第七章 细胞因子 72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72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72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72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73

一、白细胞介素 73

二、干扰素 75

四、集落刺激因子 76

三、肿瘤坏死因子 76

五、趋化因子 77

六、生长因子 78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及信号传导机制 78

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78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信号传导 80

第四节 细胞因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81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81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82

第一节 概述 85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85

第二节 MHC的基因构成 86

一、小鼠H-2复合体 86

二、人类HLA复合体 86

第三节 HLA分子结构与功能 87

一、HLA-Ⅰ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87

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89

三、非经典HLA分子 91

四、HLA分子表达 91

第四节 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92

一、复等位基因 92

四、HLA遗传连锁不平衡 93

三、单元型遗传 93

二、共显性表达 93

第五节 HLA分型 94

第六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94

二、免疫应答 95

三、HLA与疾病的关系 95

四、HLA与肿瘤的关系 96

五、HLA检测在法医学上的应用 96

六、HLA分型在人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97

第一节 天然免疫系统的非己识别 98

第九章 抗原识别 98

一、Toll样受体 99

二、甘露糖受体 100

三、CD14 100

四、清除受体 100

第二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01

一、B细胞受体复合体 101

二、B细胞共受体 102

三、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02

三、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03

一、T细胞抗原受体 103

二、T细胞受体复合物 103

第三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03

第十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应答 106

第一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提呈 106

一、TI抗原 107

二、TD抗原 107

三、TD抗原提呈给Th细胞 107

第二节 B细胞激活和信号传导 108

一、细胞的协同作用 108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 110

三、BCR介导的信号传导 112

第三节 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117

一、抗体的产生 117

二、Ig类别转换 118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18

四、抗体的免疫效应 118

第四节 免疫记忆 119

一、B细胞记忆的诱导 119

二、记忆B细胞库的维持 121

三、记忆B细胞对抗原再次攻击的应答 121

四、记忆库的填充 122

第二节 T细胞的活化 123

第一节 T细胞的抗原识别 123

第十一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23

一、T细胞活化的信号刺激 124

二、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及基因表达 124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126

一、CD8 CTL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126

二、CD4 Th1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126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128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研究历史 128

第二节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130

一、固有性免疫耐受 130

二、中枢耐受 130

三、外周耐受 131

第三节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 133

一、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意义 133

二、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133

第四节 人工终止耐受 138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调节 139

一、抗原的调节 139

第十三章 免疫调节 139

二、特异性抗体的调节 140

三、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141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142

一、T细胞的调节 142

四、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调节 142

三、NK细胞的调节 144

四、巨噬细胞的调节 144

二、B细胞的调节 144

第三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 145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通路 145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 146

第四节 遗传水平的调节 148

一、MHC对T细胞的选择调节 148

二、B细胞的选择调节 149

三、遗传因素对免疫应答的调控 149

第五节 群体水平的调节 151

二、MHC基因的遗传和进化 152

三、群体水平的调节 152

一、MHC基因的变异与选择 152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53

一、肿瘤抗原研究的历史沿革 153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153

二、肿瘤抗原的种类 154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156

一、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156

三、肿瘤抗原与肿瘤标志 156

二、体液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158

第三节 影响有效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因素 158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 160

一、细胞因子疗法 160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162

三、抗体及其偶联物的抗癌疗法 162

四、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164

五、基因治疗 165

第十五章 移植免疫 167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168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68

二、骨髓移植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70

第二节 移植排斥的抗原分子、细胞基础及损伤机制 171

一、移植排斥的抗原分子 171

二、移植排斥的细胞基础 172

三、移植排斥的损伤机制 174

一、ABO血型相容实验 175

二、HLA配型 175

第三节 移植物的组织配型 175

第四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177

一、免疫抑制剂 177

二、物理学方法延长移植物存活 180

三、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181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 183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 183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184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185

三、联合免疫缺陷 186

四、吞噬功能缺陷 188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 190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0

五、补体缺陷 190

二、其他继发性免疫缺陷 198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查与治疗原则 198

一、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查原则 199

二、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20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201

一、概述 201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20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03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205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206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207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07

二、Ⅱ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208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210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10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211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213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概念及图谱 214

一、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 214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 214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发病因素 215

一、年龄与性别 215

二、自身免疫病图谱 215

四、自身抗原的性质 216

三、感染 216

五、药物及自身免疫反应性 216

二、遗传因素 216

一、分子模拟 217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217

二、决定基扩展 217

六、免疫缺陷 217

五、Th与Ts细胞调节异常 218

四、自身抗原被修饰 218

六、B细胞多克隆激活 218

三、隐蔽抗原的释放 218

一、自身抗体直接介导细胞破坏 219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致病的效应机制 219

二、自身抗体调变细胞功能 219

七、独特型网络失调 219

一、免疫学诊断 220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220

二、免疫治疗 220

四、细胞介导免疫的炎症性效应 220

三、自身抗体形成损伤性免疫复合物 220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221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221

第六节 常见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特征 221

三、多发性硬化症 222

四、重症肌无力 222

五、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23

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223

第一节 炎症细胞与炎症介质 224

一、参与炎症应答的细胞 224

第十九章 急性炎症应答 224

二、炎症介质 226

第二节 急性炎症应答过程 228

一、急性炎症应答的启动 228

二、急性炎症应答的血管变化 229

三、炎症应答终止与修复 231

第一节 免疫预防 232

一、人工主动免疫 232

第二十章 免疫学防治 232

二、佐剂 235

三、计划免疫 235

四、人工被动免疫 236

第二节 免疫治疗 236

二、采用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237

三、采用免疫细胞进行的免疫治疗 237

一、采用抗体进行的免疫治疗 237

四、采用免疫增强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238

五、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238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239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 239

一、沉淀反应 241

二、凝集反应 243

三、免疫标记技术 245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检测技术 248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 248

二、淋巴细胞的功能测定技术 249

三、分子杂交 252

二、免疫学检测 252

四、PCR检测 252

第四节 免疫学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252

一、生物活性检测 252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技术 252

一、免疫印迹试验 253

二、免疫PCR 253

三、免疫沉淀 254

主要参考书目 255

附录Ⅰ CD抗原 256

附录Ⅱ 细胞粘附分子 280

中英文对照表 282

一、器官移植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