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目录 1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8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5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 25
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25
第一章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25
第一节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5
一、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 28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29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29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33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38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44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50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5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54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59
第一节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66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66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实践 66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69
第二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75
一、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75
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8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9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82
第四章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85
第一节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85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85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89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方针 91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91
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93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99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01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组织形式 101
二、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3
三、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106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 111
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 11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11
第一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 111
问题 111
一、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111
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112
二、中国社会主义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113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113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114
三、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16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18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11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9
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2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23
第一节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与形成 12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 12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9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129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 130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31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
五、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35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40
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4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42
二、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144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及特点 146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14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146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147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150
第二节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方针措施 150
一、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150
二、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 151
优化升级 151
三、着眼于“两个大局”,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 155
协调发展 155
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 158
发展战略 158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60
一、邓小平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6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 165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体制结构 168
三、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72
四、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 17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7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78
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80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83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85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85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88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9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95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95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7
第二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9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9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02
三、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 204
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07
一、依法治国的涵义和意义 207
二、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9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11
第六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1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11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13
第二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215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1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18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19
第七章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祖国统一 224
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4
一、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224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26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7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30
第二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30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31
第三节“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3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3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35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与意义 236
第四节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239
一、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39
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244
三、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246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5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53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253
第一章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5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5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26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62
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264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65
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266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69
第一节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 269
第二章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9
的坚实基础 269
二、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 271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 273
第二节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74
一、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74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275
第三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77
一、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77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77
三、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79
第一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81
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81
的精神动力 281
第三章 创造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81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83
三、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86
第二节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87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287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289
三、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91
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93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93
二、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94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95
本质要求 297
第四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7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 297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299
第四章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02
的根本目的 302
第一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302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302
二、脱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 304
第二节调节社会关系,充分满足最大多数人的 307
利益要求 307
一、深刻认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大意义 307
二、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10
一、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11
第三节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311
二、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314
第五章 加强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319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 319
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20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323
核心 323
第二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25
一、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26
二、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328
参考文献 335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