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基本原理篇 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发展经济学:源起、继承与创新 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11
第二节 计划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思想 16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19
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9
本章小结 41
第二章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对发展经济学进行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分析范式 42
第一节 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介环节的生产方式 43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复兴需要接受“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一科学范式的指导 48
第三节 分工与生产方式 50
本章小结 53
第三章 劳动—分工—所有制——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54
第一节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范式:嵌入理论硬核 54
第二节 基于分工程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59
第三节 以分工指标测度的中国经济发展 61
本章小结 65
第四章 分工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硬核 67
第一节 分工与创新的理论互通之处 6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创新的探讨 76
第三节 将分工与创新同时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的重要意义 79
本章小结 81
实践应用篇 85
第五章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 85
第一节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发展实践 85
第二节 拉美国家的发展困局:中等收入陷阱 87
第三节 东亚复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 95
本章小结 102
第六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专业化分工决策 104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转变 104
第二节 三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分工与专业化决策 106
本章小结 109
第七章 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110
第一节 既有研究和本章观点 110
第二节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112
第三节 实证研究:以江苏三大经济区域为例 113
本章小结 117
第八章 新兴产业的政产学研分工 118
第一节 新兴产业的技术路线选择:合作博弈方法 119
第二节 新兴产业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132
本章小结 142
第九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工视角的分析 143
第一节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工是由生产力发展推动的 143
第二节 实体—虚拟经济的分工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144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分工退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147
本章小结 152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界限 153
第一节 文献述评和研究构想 153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57
第三节 案例分析 164
第四节 由案例构建理论:超额公共产品供给 172
第五节 超额公共产品的甄别、清理与转化 181
第六节 政策建议 184
本章小结 186
第十一章 分工、技术与市场内生互动的本土企业升级路径 18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本章思路 187
第二节 分工深化与广化、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内生互动机制 189
第三节 研究设计 194
第四节 中国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路径 195
本章小结 208
愿景展望篇 213
第十二章 劳动异化与分工发展 213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与异化劳动现象 213
第二节 公有制对异化劳动的纠正 216
本章小结 218
第十三章 以分工特征作为划分标准的社会经济形态演变 220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一个辨析 220
第二节 自然分工的原始社会经济形态 221
第三节 强制性分工的私有制社会经济形态 222
第四节 自觉分工的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225
本章小结 227
结论 228
附录 238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