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准备篇 2
第一章 络筒 2
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4
一、筒子卷绕机构 5
二、筒子卷绕原理 6
三、筒子卷绕密度 12
四、筒子卷绕稳定性与卷绕成形分析 14
五、自由纱段对筒子卷绕成形的影响 15
六、卷装中纱线张力对筒子卷绕成形的影响 17
七、筒子卷绕的重叠和防叠 18
第二节 络简张力 20
一、退绕点张力和分离点张力 21
二、做气圈运动的纱线张力 22
三、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 22
四、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 25
五、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 27
六、绞纱的络筒张力 32
第三节 清纱、接头与定长 33
一、清纱 33
二、接头 36
三、定长 38
第四节 络筒辅助装置 38
一、自动换管装置 38
二、自动换简装置 39
一、络筒的工艺设计原理 40
三、清洁除尘系统 40
第五节 络简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 40
二、络筒的产量及质量控制 43
第二章 整经 46
第一节 整经筒子架 49
一、筒子架分类 49
二、常用筒子架介绍 50
三、整经张力装置 53
四、整经断头自停装置 55
第二节 整经张力 56
一、筒子纱退绕张力 57
二、空气阻力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 58
三、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 59
第三节 整经卷绕 62
一、分批整经卷绕 62
二、分条整经卷绕 65
第四节 整经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 70
一、整经的工艺设计原理 70
二、整经的产量和质量 73
三、提高整经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 75
第三章 浆纱 78
第一节 浆料 81
一、粘着剂 81
二、助剂 94
第二节 浆液配方与调浆 97
三、浆料的质量指标 97
一、浆料组分的选择 98
二、浆料配比的确定 100
三、浆液配方实例 101
四、浆液的质量指标、检验及控制 103
五、浆液调制 105
六、浆液的输送 106
第三节 上浆 106
一、上浆的质量指标及其检验 107
二、浆纱机的传动 112
三、经纱退绕 115
四、上浆及湿分绞 118
五、烘燥 125
六、后上蜡与干分绞 131
七、湿分绞区、烘燥区和干分绞区的纱线伸长控制 132
八、浆轴卷绕 133
九、浆纱墨印长度及测长打印装置 135
第四节 浆纱综合讨论 136
一、浆纱过程的自动控制 136
二、长丝上浆 141
三、靛蓝染浆联合加工 143
四、浆纱工艺设计原理 143
五、浆纱的产量与浆纱疵点(包括浆丝疵点) 148
六、高压上浆 149
七、提高浆纱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 152
一、半自动穿经和自动穿经 157
第四章 穿结经 157
第一节 穿结经方法 157
二、结经与分经 158
第二节 经停片、综框、钢筘 158
一、经停片 158
二、综框 159
三、钢筘 161
第五章 定捻和卷纬 164
第一节 纱线定捻 164
一、自然定形 165
二、加热定形 165
三、给湿定形 165
四、热湿定形 166
第二节 卷纬 168
一、卷纬成形与工艺要求 169
二、卷纬机械 170
第六章 并捻 173
第一节 股线 173
一、棉毛型股线 174
二、真丝、合纤型股线 174
三、合股花式线 174
四、并捻设备 175
第二节 花式捻线 178
一、花色捻线种类及结构 178
二、花式捻线的纺制 179
织造篇 184
第七章 开口 184
第一节 梭口 185
一、梭口的形状 185
二、梭口形成方式 186
三、梭口清晰程度 187
四、经纱的拉伸变形 188
第二节 开口运动规律 190
一、综框运动角及其分配 190
二、综框运动规律 192
第三节 开口机构 193
一、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 193
二、多臂开口机构 198
三、提花开口机构 205
四、连续开口机构 211
第八章 引纬 214
第一节 有梭引纬 215
一、梭子及其引纬过程 215
二、投梭机构 216
一、经纱上机张力与织物形成的关糸 216
三、制梭装置 218
四、自动补纬装置 219
五、有梭织机的多色纬织造 221
第二节 片梭引纬 223
一、片梭 223
二、片梭织机的扭轴投梭机构 224
三、制梭 226
四、片梭引纬过程 227
五、片梭织机的多色纬织制 230
六、片梭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31
第三节 剑杆引纬 232
一、剑杆织机分类 232
二、传剑机构 236
三、剑杆织机的多色纬织制 240
四、剑杆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41
第四节 喷气引纬 242
一、喷气引纬原理 243
二、喷气引纬装置 246
三、喷气织机的混纬与多色纬织制 250
四、喷气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50
第五节 喷水引纬 251
一、喷水引纬原理 252
二、喷水引纬装置 253
三、喷水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57
第六节 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257
一、加固边装置 258
二、储纬器 261
第九章 打纬 267
第一节 打纬机构 268
一、连杆式打纬机构 268
二、共轭凸轮式打纬机构 272
二、钢筘打纬到最前方及打纬阻力 273
第二节 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273
一、打纬开始阶段 273
三、打纬过程中经纬纱的运动 274
第三节 织机工艺参数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6
二、后梁高低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8
三、开口时间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9
第十章 卷取和送经 281
第一节 卷取机构 282
一、卷取机构形式 282
二、积极式卷取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282
三、边撑 288
二、调节式送经机构 290
一、送经方式 290
第二节 送经机构 290
三、双轴制送经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304
第十一章 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 307
第一节 织机的传动系统 307
一、织机传动机构的要求 307
二、有梭织机的传动系统 308
三、无梭织机的传动系统 308
四、启制动装置 312
第二节 断纱自停装置 316
一、断经自停装置 316
二、断纬自停装置 320
第三节 无梭织机的自动找梭口(自动寻纬)装置 325
第四节 有梭织机的经纱保护装置 328
第一节 机织物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0
一、棉型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0
第十二章 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 330
二、毛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5
三、合纤长丝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6
四、真丝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9
五、麻类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41
六、特种纤维织物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43
第二节 织机上机工艺参数 344
一、织造工艺参数的分类 345
二、织机上机工艺参数的选择 345
一、织机的生产率 347
第三节 织机的生产率和织物质量 347
二、织物质量 348
第四节 织物横档疵点 354
一、织机打纬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354
二、织机开关车引起的横档疵点 355
三、织机送经不良引起的横档疵点 356
四、织机卷取不良引起的横档疵点 356
五、经纱和织物蠕变引起的横档疵点 356
六、纬纱条干不匀引起的横档疵点 357
第五节 机织物加工的快速反应 357
第六节 国内外织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360
参考文献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