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的意义 1
1.1 种子介电分选的效果 1
1.2 种子介电分选的电生物效应 2
1.2.1 电场对酶活性的影响 2
1.2.2 电场对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影响 3
1.2.3 电场对种子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
1.2.4 电场对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和苗的影响 4
1.2.5 电场处理的催醒和防病虫害作用 4
1.3 种子介电分选的经济性 5
2 种子介电分选技术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6
2.1 种子的电磁场生物效应 6
2.2 种子介电分选设备与装置 8
2.3 介电分选理论基础及分选电场的分析 10
2.3.1 介电分选的理论基础 10
2.3.2 介质在分选电场中的计算理论 12
2.3.3 分选介质介电性质的影响因素 14
2.4 种子介电特性的测定 15
2.5 问题与建议 16
3 介电分选试验台及介电常数仪的设计 18
3.1 介电分选试验台的设计 18
3.2 介电常数测试仪的设计 21
3.2.1 介电常数测试装置 21
3.2.2 测试原理和方法 23
4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机理 27
4.1 种子电生理特性及理想介质模型 27
4.2 电极化力的形成机制及计算分析 28
4.2.1 种子电极化力的形成 28
4.2.2 极化电场的分析和电极化力的理论推导 30
4.2.3 理想状况下种子电极化力大小及其模拟计算 31
4.2.4 理想状况下电极化力与种子介电常数、种粒半径之间的关系 35
4.3 种子介电分选数学模型及模拟计算 37
4.3.1 介电分选的数学建模 37
4.3.2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脱离角的模拟求解 39
4.3.3 种子脱离角与电极化力、滚筒角速度、种子粒重之间的关系 40
4.4 种子分选过程中的非理想状况 42
5 电极化力的试验求解以及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44
5.1 试样的制备 44
5.1.1 种子的初步分级 44
5.1.2 种子的精细分级 45
5.2 种子静摩擦系数的确定 46
5.3 种子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电极化力大小 47
5.4 油松种子电极化力试验 49
5.4.1 油松种子滑动角的测量及电极化力的计算 49
5.4.2 电极化力与分选电压的关系 54
5.4.2.1 回归方程的建立 54
5.4.2.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56
5.4.3 油松种子介电常数的测定 59
5.4.4 电极化力与种子粒重、滑动角和介电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60
5.5 油松种子的对比试验 64
5.5.1 介电常数及含水率的对比与分析 64
5.5.2 不同处理油松种子的电极化力试验 70
5.5.2.1 不同处理油松种子的受力临界状态 70
5.5.2.2 不同处理油松种子电压与电极化力、种子滑动角之间的关系 72
5.6 刺槐种子电极化力试验 75
5.6.1 滑动角的测量与电极化力的计算 75
5.6.2 电极化力与刺槐种子介电常数、粒重以及分选电压关系 79
5.7 胡枝子种子电极化力试验 82
5.7.1 滑动角的测量与电极化力的计算 82
5.7.2 电极化力与胡枝子种子介电常数、粒重以及分选电压的关系 86
6 林木种子的检验 89
6.1 林木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方法 89
6.2 油松、刺槐、胡枝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 90
6.3 林木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99
6.3.1 油松活力测定样本的制备 99
6.3.2 四唑溶液的配制 99
6.3.3 染色试验 100
6.4 油松和刺槐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100
6.5 胡枝子种子的净度测定 104
6.6 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与粒重和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 106
7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机的设计 107
7.1 介电分选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107
7.2 进料滚筒的设计 108
7.3 分选滚筒的设计 110
7.3.1 分选滚筒构造及直径选择 110
7.3.2 电极直径及绝缘层厚度的实际意义及分析 110
7.4 调速装置 112
7.5 调压升压装置 113
7.6 其他部件 114
8 介电分选试验及分选参数优化 116
8.1 油松种子的介电分选试验 117
8.1.1 预备试验的概况 117
8.1.2 油松种子的二次同归正交试验 119
8.2 刺槐种子的介电分选正交试验 128
8.3 胡枝子种子的介电分选正交试验 135
8.4 三种林木种子介电分选试验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142
结论和讨论 144
参考文献 149